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司法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合并行为进行了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合并分为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两种.二个以上公司合并为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近代科学和学科发展的视角上,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阐述了学科规训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揭示了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获得合法性和社会认同的内在原因。这对于寻求学科规训制度的发展与社会整合的良性机制,以及维护知识生产与消费的生态系统和促进未来科学的大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思科诉讼案”为契入点,对现代高新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的公共技术标准私有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技术原因、制度原因和社会原因,并且探讨了这一现象对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学院院士增选制度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国家科学院院士增选制度的剖析,将现有的院士增选制度分为三类,分别为:自治型、基本自治型和非自治型,并重点探讨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非自治型院士增选制度的种种弊端和恶化学术环境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存在的根源等。本文进一步提出自治是院士增选制度的发展趋势,院士团体是自治型院士增选制度的主体,在中国科学院推行自治型的院士增选制度,除了院士团体要做出适应社会走向成熟、自治的积极选择,政府是其最初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张驰 《科学大观园》2009,(12):77-77
对于员工的上下班时间、病假、事假和年休,不作相关的细节规定,公司的员工都有权自行掌握自己的上班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有员工觉得午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是他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他可以选择在那个时间到公司上班:如果员工下星期三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小孩,他也可以自行决定当天不到办公室。这种做法,已不是“非典”期间的暂时之策,而是时下很多公司特别是科技型公司中业已存在的弹性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现代社会由于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大量需求以及社会生活的全面科层化,使科学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科学研究的制度化表现为科学研究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科学研究的组织化,科学体系与社会其他体系相互依赖这样的特点。制度化的科学研究既保障了科学研究的高效、有序、稳定的进行,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科学的强大需求,也使科学研究受到制约和限制,出现制度与个体自由创造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激励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其内在根据是企业同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体,并拥有一个企业家群体,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企业制度安排规定了员工的技术创新激励和技术创新空间,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险和约束机制、信息机制、整合机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制度的不均衡将要求进行特定层次的制度创新;进而为技术创新建立新的制度平台;从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化、人才以及展现出来的发展远景,既为企业制度创新规定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和资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果奠定了制约企业下一步创新的制度与技术基础,两种创新的互动正是重建其技术/制度特异性的适应性过程。本提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它的出现、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地得以实现的,而是一定时代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著名科学社会学家B.Barber认为,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有结构差别和文化差别、价值体系、工具需要、经济因素,政治结构和需要,宗教、教育制度以及社会的分层制度等。科学哲学家G.F.Kneller认为,影响科学的社会文化因素有世界观、思想方式,哲学,民族的科学传统、舆论、教育、政治和经济等。本文主要讨论经济、政治期社会意识形态三种环境因素对农业科学发展的影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评析了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中的某些理论观点,重新思考了中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实质。通过对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之争的分析,揭示了在社会转型期,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运用理性选择的研究方法,开展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企业创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主要关注社会企业创业对社会服务提供的影响,指出社会企业通过社会企业家的改革、金融上的可持续性等创新活动,有助于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社会问题,确保穷困和边缘群体能够获得政府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的社会服务。建议加强有利于社会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制度建设;选择部分高校建立社会企业家的大学孵化器——社会企业创业实验室,培育社会企业家。  相似文献   

11.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技伦理学有以下三个特色:在研究内容上,作为实践伦理学,侧重于研究社会群体进行决策选择和由社会活动所维系的制度后面的伦理价值基础,研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维持社会活动过程的伦理制度,并在伦理制度中确定个体的道德规范或责任行为;在研究对象扣表现形式上,作为全球性型态的伦理学,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急剧变动所引发的以地域性或民族性体现出来的全球性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上,作为边缘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具有价值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共建、共有、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对基层城市社区自治能力的探究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微信民族志法,基于公共传播分析框架对W市S小区的集体行动进行追踪考察。通过S小区微信群的分析,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S小区微信群中多元主体入场、公共内容沟通增加和自组织行动产生。社会资本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网络扩张、社会信任萌发和集体规范体系形成。基于集体行动和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认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S小区增长的社区社会资本为集体行动提供交流、动员和监督平台、降低行动风险和供给行动制度。本文尝试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检验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社会资本变化对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展现了社会资本在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被彻底击败,其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被颠倒的历史应该重新颠倒过来。按照历来的国际规则,战败国以往用武力强占的他国领土,也应当无条件地纳入进行彻底清算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机制创新,探索更为有效地节能减排模式。自愿协议制度改变以往节能减排完全政府主导的格局,发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主力军作用,重视运用社会治理力量推进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制度被国际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近些年中国的自愿协议的试点也初步显现了其有效性,我国应及时总结经验,深化推广,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推进节能减排自愿协议机制在中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存在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只有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树立新的生态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不能只靠经济、技术等常用政策工具,还要为长期的创新互动创造一个有效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在产业技术巨变面前,这种社会基础更是转型升级必需的关键投入。但受多方因素影响,学界和政策部门对这一社会议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鉴于此,本研究以机床工业的技术巨变为背景,对比了芬兰坦佩雷和中国两个机床产业转型的案例。比较发现,即便是正在探索的新型举国体制,也未就社会维度进行全面且有意识的制度设计,从而导致了基于国家背书的产业链互动和产学研合作短期化并存的悖论。文章最后就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网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的公用事业单位,为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有必要在公司内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公司稳定经营,为社会提供持续的能源服务。本文阐述了某电网企业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与基本流程的过程,构建了公司基于电网经营业务、与电网企业目标高度相关的典型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考察了诺贝尔科学奖走过的百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重点探讨了诺贝尔奖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本文认为,任何科学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社会运行都是特定的科学活动方式相联系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功利之魅"与知识分子的"良知之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不需再赘述,有人因此对我国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方式颇有微辞,甚至是谴责。我们承认其中是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不是当前教育领域严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深入透析,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的畸形功利化却是诱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社会多数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通过同化、类化的方式实现对社会成员观念的改变和占领,反映在教育领域中人的身上,便由此使教育领域出现诸多问题。可以说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人不再物”,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毕竟要人去执行,教育领域内的“物”只是以一种载体或客观表现物的角色存在的。因为人们主观意识或观念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教育领域最多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不应只是教育领域的“物”,而应是整个社会领域中的“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不应只倾力追求体制的完善,而应力促实现社会人的价值等主观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出发,应用案例数据、理论阐述和研究模型相互印证的探索式案例研究方法,通过5家企业的资料编码和分析归纳,讨论了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之间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中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压力对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企业整合社会计划、激励员工参与和评估社会责任的战略反应亦对社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弥补了"经济理性"视角在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中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推动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