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8卷·总第29期~总第32期第一期·政治理论研究·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杨欢进(5)论妇女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谢凤华,杨华,禹晓华(10)以协商民主为导向的政府决策民主化改革分析宋惠敏,刘红燕(14)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精神文明内涵高瑞艳(18)大学生社会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但是他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他的《论十大关系》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艰苦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的重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具有内涵上的内在统一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四个方面对2008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1日--5日,以“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中国政治学会2005年年会在包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就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政治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研究内容等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第1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多党合作孟彩云(1)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宋一(6)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苏富强(10)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社会学探析纪德尚,刘宁,高芙蓉(12)从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程有为(17)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取向及其真实意义透析朱荣英(22)析墨家辩学中“说”的本质与种类白华,侯晓丽(25)魏晋皇帝宗庙祭祖礼制考论郭善兵(27)宋代女户的立户规范李智萍(31)韩愈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刘真伦(34)颍川庾氏文学创作中的玄佛思想赵燕(40)反抗与失落——冯沅君小说创作得失谈王伟(43)“种植在田野”的诗人——陈有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力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论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即“促正”、“纠反”,构建和谐社会,并构建由四大合力机制组成的合力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点以及构建做了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红船精神”的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弘扬红船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阐述和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及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和特点,揭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浅析竞技体育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科技信息》2010,(10):265-2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都要为其做出贡献。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工作有责任和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本文运用文资料法等方法,在分析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提出的一个崭新的任务和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提出的背景、命题的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准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着力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几个重要关系,这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2007,(7):49-5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这一决定赋予了信息化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构建和谐社会要直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与小康社会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分二步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因素,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包含着对当今中国价值观冲突及其影响的正视与认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包含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高理想和核心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则离不开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不断提高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我们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贲任感和使命感,为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和平稳定、和顺协调、和合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要求是: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代际关系、种际关系作为基本价值诉求;把公平和正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前提;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善治”政府的谋划,另一方面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在南昌召丹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5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分别从基本理论,经济、政治、文化、管理、构建,宏观、中观、微观等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主要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内涵与特征.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问题,关于如何实现民主法治,关于公平正义问题,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如何开展和谐社会问题的研究等内容。会议明确提出,要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上加深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