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端木蕻良的作品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土地情结”,对于土地的深爱使他的作品浸润在其独特的人生体验之中.其长篇代表作《科尔沁旗草原》,通过对作品主题、结构、人物等具体要素的分析与理解,可以看出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缘由及内蕴.  相似文献   

2.
东北作家群萌生于“九一八”之后的哈尔滨,崛起于1935年的上海,成长于“七七事变”前后。“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以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罗烽、白朗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主要是以故土东北大地为题材领域,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现实生活。以对故土的怀念,来抒发爱国深情;用作品中的抗日描写凝结抗日情结,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方式。他们的创作为中国文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华的背后美国梦的破灭,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一种他特有的法国情结。这种法国情结始终伴随着他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浪漫,更加有异国情调,通过他的法国情结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更为真实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夜游”对于苏轼来说,似乎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种“情结”贯穿于苏轼一生的诗、词、赋、文等不同文类之中,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这位千古文豪坎坷经历的诗意解脱,而且还可以感悟他的作品千古旷达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东北作家群萌生于"九一八"之后的哈尔滨,崛起于1935年的上海,成长于"七七事变"前后."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以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罗烽、白朗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主要是以故土东北大地为题材领域,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现实生活.以对故土的怀念,来抒发爱国深情;用作品中的抗日描写凝结抗日情结,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方式.他们的创作为中国文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6.
被钱钟书白谦为“少年作品”的《围城》是一部“孩子气”十足的“大作”,作品漫画式的审丑艺术背后,融合了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领悟,涌动着作家那感人至深的“少年情结”和以孩子的无比真诚反抗世俗的痴情。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个美丽的“桃源”世界,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揭示沈从文的“桃源”情结,并发现其“桃源”情结虽然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桃源”情结有着血脉联系,但是其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这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中有20多篇作品涉及到了科举制度。作品中描绘了各具特色的“士子”形象,表达了作者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态度。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士林阶层对科举入仕表现出的是一种爱恨交织的“痴怨”情结。  相似文献   

9.
司汤达具有的俄狄浦斯情结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得到有力佐证。从上述两方面分析其俄狄浦斯情结的抑制、转移和升华过程,认为这种情结是司汤达对母性疯狂迷恋的审美诉求,也是触发其艺术创作的深层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0.
《柏慧》中说:“没有了记忆,也就丧失了理性。”受难情结与故园情给可以说为张沛小说的“记忆”提供了无尽的源泉,张伟的小说一般都是在故园的变迁与人物的受难的相互交织中展开的。“对f苦难的真切的感觉,痛心疾首的忧患,都源于生命的深层,它永远也没法伪装。这种颤栗和恐惧像影子~样难以摆脱、难以遗忘。”①受难情结使张伟保持了一道对人生苦难持久的理性注视的目光;故园情结则使张伟的作品总有~种浪漫的怀想、~种热切的回归、一种茫然的失落的交织。张伟的小说常常是受难情结与故园情结丝丝缠绕的结晶。诺曼·N·霍兰德说,…  相似文献   

11.
端木蕻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是他整个文学创作的最重要部分,以澎湃的激情奏响了民族强音,实现了情感与理性、恣肆狂放与精确约束的统一,是融诗、画于一体的诗性作品。  相似文献   

12.
苦难的“二十二年”成为张贤亮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历史”情结,他的作品深处聚汇的一种中心意识永远都在这个情结中徘徊。可以说作家本人没能对极左政治影响下的自己的心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苦难合理化到控诉苦难正是这种复杂创作心态的具体显示。而具有终结者意义的《习惯死亡》则达到了批判力的至高点。  相似文献   

13.
深重的“苦难情结”是马丽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 ,全方位地展示西藏“大风景”的内在驱力。她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人类学史料价值 ,是有别于他人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在藏 2 5年 ,她经历了走过春秋的创作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这种情结是她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是其小说具有亲切感和持久感的重要因素。她的故乡情结主要体现为乡恋情结,在表现上采用了三种手段:对故乡景色的唯美描写,对故乡人丑的温情包容,对都市文明的情感疏离。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长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对其主题的解读历来多有分歧。重读这篇经典及其与之有关的《与元九书》、《霓裳羽衣歌》、《江南逢天宝乐叟》等作品,从其中的"长恨情结"、"世俗情结"、"霓裳情结"和"盛世情结"入手,对于明确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具有寻绎内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歌悼孙中山先生的长诗《南海之神》 ,是一篇充满神话浪漫色彩和浓郁的英雄悲剧氛围的奇特作品。诗中的英雄崇拜体现了“五四”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层心理变化 ,这种变化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这种积淀于东方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中的“东方的英雄崇拜情结” ,与西方的“英雄崇拜”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但闻一多诗中所表现的这种“东方的英雄崇拜” ,却与大革命的时代精神相悖 ,其历史局限性是明显的。这种“英雄崇拜”的延续 ,才是英雄的真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公元2000年是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千禧年”。“千禧年”的来临,对那些笃信基督教义的人们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欢乐和期盼。不过,在以色列,事情则不那么简单。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的圣地,生活在这块浸透了宗教文化和宗教情结的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禧  相似文献   

18.
散文集《心灵的回声》所传达的“攀枝花情结”表现为:一是对攀枝花创业时期那段岁月异乎寻常的迷恋;二是对那段岁月的陶醉;三是对作为城市和作为物种的攀枝花的偏爱。只有具有独特意义的“攀枝花人”,他们才会产生“攀枝花情结”,才会感到“攀枝花情结”的产生是自然的,才会认定“攀枝花情结”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但丁和屈原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其勇敢的叛逆精神和高傲不屈的人格有着惊人的相似,又都为后人留下伟大的作品。所有这些从美学角度启迪人们思考:孕育着改革风暴的动荡时代,矛盾、复杂又开放的思想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以爱国主义为其精神内涵且人格高洁不屈,具有开拓性的艺术独创等构成了一个伟大作家得以产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20.
土地原型与恋土情结肖四新一、土地:最深层的原型“原型即人类种族记忆显现形式的原始意象”。这是荣格心理分析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在荣格看来,负载着人类世世代代具有普遍的心理经验的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潜藏在人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进入意识领域。而只有从那些反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