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庚烷+丙烷/氧气/氮气低压预混层流燃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和分子束取样技术, 研究了正庚烷掺混丙烷/氧气/氮气(掺混比为0, 0.1和0.2)的低压预混层流燃烧. 分析了正庚烷/氧气/氮气与正庚烷+丙烷/氧气/氮气火焰中的燃烧中间物, 比较了不同掺混比下燃烧产物及主要燃烧中间物的摩尔分数曲线, 为研究正庚烷及正庚烷掺混丙烷在发动机上的燃烧, 以及相应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植物体内氧气运输的途径和状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van Raalte、山田登等发现水稻根系的空气间隙中氧气的浓度有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因而认为氧气是由相互连通的空气间隙从茎叶扩散下运到根部的。Barber等用放射性O~(15)所得的结  相似文献   

3.
正4.26当地时间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核反应堆功率激增,导致蒸汽爆炸,撕裂反应堆的顶部,使核心暴露,并散发出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和气态残骸。空气中的氧气与超高温核心中的1700吨可燃性石墨减速剂接触,燃烧的石墨减速剂加速了  相似文献   

4.
在定容燃烧弹上, 利用纹影摄影法和球型发展火焰测量了不同燃空当量比, 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下异丁醇-空气预混火焰层流燃烧速率. 通过对异丁醇-空气拉伸层流火焰传播速率与拉伸率的关系的分析, 获得了无拉伸火焰层流燃烧速率和马克斯坦长度. 并结合火焰纹影照片分析了火焰传播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 层流燃烧速率减小; 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加, 层流燃烧速率增加. 对于给定的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 当量比为1.2处时层流燃烧速率最快. 异丁醇-空气混合气的马克斯坦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小; 在当量比一定时, 随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火焰不稳定性随当量比、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丙烷-空气层流火焰向湍流燃烧转变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反应区的反应特性, 运用高速摄影和纹影摄像技术实时记录了丙烷-空气预混火焰由层流向湍流的转变过程, 得到了火焰结构形状的变化规律. 结合离子探针和微细热电偶测试技术, 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丙烷-空气爆炸过程中传播火焰的基本结构, 揭示了燃烧反应区的反应特性、反应强度及温度分布规律, 研究发现层流预混火焰中也存在小尺度湍流燃烧.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分子束取样技术研究了燃烧当量比为0.8的2,5-二甲基呋喃(DMF)/氧气/氩气低压层流预混火焰中的初级燃烧产物, 得到了DMF火焰的光电离质谱和燃烧中间产物的光电离效率曲线, 从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了相应分子/自由基的电离能, 将实验测量得到的电离能与文献值或者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的理论值比较, 确定了DMF火焰中燃烧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 包括尚未报道的DMF的氧化产物和更高级的衍生物, 并根据这些燃烧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推断和分析了DMF及其初级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消耗过程.  相似文献   

7.
吴学松  卫立夏  黄佐华  袁涛  张奎文 《科学通报》2008,53(23):2872-2880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分子束采样技术, 研究了燃烧当量比(Φ)为2.0的2,5-二甲基呋喃(DMF)/氧气/氩气低压预混层流火焰燃烧特征, 得到DMF火焰的光电离质谱和燃烧中间物的光电离效率谱. 将实验测量得到的电离能与文献中的电离能或者利用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方法得到的理论电离能比较, 确定了DMF燃烧中间物种的化学结构. 在DMF火焰中探测到了包括呋喃类、芳香烃、自由基等在内的70多种分子和自由基.  相似文献   

8.
生物油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栋  陆强  朱锡锋 《科学通报》2010,55(35):3416-3421
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对实验室自砌小型窑炉装置内生物油的燃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炉膛流场、温度场、组分分布、火焰形状及污染物排放的详细信息,揭示了炉膛内部流动、燃烧及传热传质过程的特点.对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生物油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炉膛内最高温度减小,燃烧区域增大,尾气中CO的浓度减小,但NO的浓度增加.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燃烧工况的优化设计和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空气中是不是只含有氧气(O2)和氮气(N2)两种气体呢?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做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实验。当他设法把空气里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吸收掉后,发现还有一个小气泡剩在玻璃管内。卡文迪许没有忽视这个小气泡,做完这一艰巨的实验后,他得出结论: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有一种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它的含量极少,总量不超过空气的1/120。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用精密的天平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为每升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为每升1.2508克。经过多次测定,两者的质量仍然相差  相似文献   

10.
提出"氧化学说",开创了近代化学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认为,除了少量二氧化碳、水分和杂质之外,空气中氧气含量大约占1/5,氮气含量约占4/5。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则对此提出怀疑——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容器中的空气进行处理,让氧气与氮气化合成二氧化氮,再把它  相似文献   

11.
甲醇-空气-稀释气预混燃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扩展甲醇氧化机理,数值分析了不同氮气稀释比下的甲醇-空气-稀释气的层流预混燃烧特性和火焰结构特性.获得了甲醇-空气-稀释气的层流燃烧速度、质量燃烧流量、绝热火焰温度、全局活化温度、泽多维奇数和有效路易斯数等燃烧特性参数以及层流预混火焰结构信息.研究表明,扩展甲醇氧化机理适用于计算稀燃和化学计量比附近甲醇-空气-稀释气层流预混火焰特性和燃烧化学反应过程.层流燃烧速度和质量燃烧流量随氮气稀释比的增加而减小,且在混合气较稀时受稀释气的影响更明显.混合气有效路易斯数随稀释比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火焰锋面热扩散不稳定性被抑制.热膨胀比随稀释比的增加而降低,火焰厚度随稀释比的增加而增加,稀释气的加入抑制了火焰锋面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稀释气添加导致的反应物浓度下降和火焰温度下降影响了甲醇燃烧火焰结构,降低了甲醛和NOx浓度.  相似文献   

12.
<正>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空气最为重要:人们通常可以做到几小时不喝水、两三天不吃饭,但是很难做到几分钟不呼吸。但是,在氧气含量减少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比如在攀登3000米以下的山峰时,许多人对氧气含量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14.
稀疏波对层流传播火焰干涉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金华  刘义  王青松  陈鹏 《科学通报》2005,50(11):1149-1152
为了揭示稀疏波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中层流传播火焰结构及压力特性等的影响规律, 利用高速纹影摄像、压力测试等实验手段对小型密闭燃烧容器内甲烷-空气预混气中传播的层流火焰与稀疏波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当稀疏波作用于层流传播火焰后, 在数毫秒内火焰就由层流燃烧充分发展成湍流燃烧, 其结果使得燃烧面积迅速增大, 压力上升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扩展甲醇氧化机理, 数值分析了不同氮气稀释比下的甲醇-空气-稀释气的层流预混燃烧特性和火焰结构特性. 获得了甲醇-空气-稀释气的层流燃烧速度、质量燃烧流量、绝热火焰温度、全局活化温度、泽多维奇数和有效路易斯数等燃烧特性参数以及层流预混火焰结构信息. 研究表明, 扩展甲醇氧化机理适用于计算稀燃和化学计量比附近甲醇-空气-稀释气层流预混火焰特性和燃烧化学反应过程. 层流燃烧速度和质量燃烧流量随氮气稀释比的增加而减小, 且在混合气较稀时受稀释气的影响更明显. 混合气有效路易斯数随稀释比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火焰锋面热扩散不稳定性被抑制. 热膨胀比随稀释比的增加而降低, 火焰厚度随稀释比的增加而增加, 稀释气的加入抑制了火焰锋面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稀释气添加导致的反应物浓度下降和火焰温度下降影响了甲醇燃烧火焰结构, 降低了甲醛和NOx浓度.  相似文献   

16.
雾化细度对液体燃料火焰长度和燃烧完全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毓沁 《科学通报》1966,11(6):275-275
雾状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雾化细度对过程进行的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述有关的实验研究工作,提出雾化细度对燃烧完全度的影响有最佳值的实验现象及其简化分析。实验方法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用离心风机供给空气,用气压法供给燃油,用气动喷咀作雾化器。雾状燃料与空气经混合室进入50×50毫米~2的方形断面的燃烧室。燃烧室中有圆柱形稳定器,在点火时,稳定器后部可以流出苯-空气预混气体,以电火花点燃,形成苯-空气火焰,起点火器的作用,而在稳定燃烧时,则起稳定火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那么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结合分子束取样质谱技术,对掺氢比为0%,20%,40%,60%和80%的甲烷-氢气-氧气-氩气低压层流预混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光电离质谱和光电离效率谱曲线,探测了甲烷-氢气-氧气-氩气火焰的中间物,得到了不同掺氢比甲烷-氢气-氧气-氩气火焰的主要产物H2,CH4,CO,CO2,O2和H2O的摩尔分数分布曲线,以及火焰中间产物CH3(甲基),C2H2(乙炔),CH2O(甲醛),CH3OH(甲醇),C2H4(乙烯)和C2H2O(乙烯酮)的摩尔分数分布曲线,分析了掺氢对火焰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摩尔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烷掺氢燃烧可以降低燃烧产物中CO,CO2和CH4摩尔分数.掺氢后实验测得的火焰中间产物摩尔分数均大幅降低,由于掺氢后火焰中H和OH摩尔分数增加,氢的强扩散性和活性增大了火焰化学反应速率,且掺氢后混合燃料H/C比值增加,使火焰C基中间产物摩尔分数降低,有助于降低不完全燃烧产物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大气氧含量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工作认为,近地表空气中氧气相对含量在不同海拔上无明显变化.然而,对采集自青藏高原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 500 hPa的大气温度(500 hPa-T)、地表植被盖度及海拔对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氧气相对含量而言,植被盖度的方差解释率为33.1%, 500 hPa-T和海拔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8.5%和3.9%,总方差解释率为65.5%;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氧气绝对含量,发现海拔对其方差解释率为45.9%,植被盖度和500h Pa-T分别为18.5%和14.5%,总方差解释率为78.9%.认识高海拔地区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与其对应的植被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不仅对改善居住及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人类和家畜的健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加深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光合作用的动力学地球上的生命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光合作用给生物提供氧气和各种养料。地球上的氧气层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目前人类使用的动力有95%靠燃烧光合作用的矿物(如煤、石油、天然气)提供,只有一小部分是取自原子能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根据某些预测,到2000年人类对能量方面的需要,将近80%象过去一样靠燃烧光合作用的矿物得到满足。此外,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也来源于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