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N和AlN分子基态与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与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基函数计算研究BN和AlN分子基态与低激发态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导出了分子的光谱数据.结果表明,BN和AlN分子基态均为X3Σ,基态与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均可用Murrell-Sorbie函数来表达.BN分子低激发态a1Σ的绝热激发能为78.85 kJ·mol-1,AlN分子低激发态a1Σ的绝热激发能为111.27 kJ·mol-1.计算固体BN和AlN的平衡能量E和熵S时,近似以气体分子的电子能和振动能代替固体分子的平衡能量E,用电子熵和振动熵代替固体分子的熵.在此近似下,计算得到BN和AlN基态与低激发态固态分子温度与平衡压力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耦合簇理论中的CCSD(T)方法和二次组态相互作用中的QCISD(T)方法并结合aug-cc-pv5z基组对NH自由基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从头计算研究. 我们拟合出了NH自由基基态和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 以得到势能函数为基础计算出了NH自由基相应态的光谱常数,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发现误差比较小; 通过求解NH自由基基态及激发态的径向Schrödinger方程, 得到了NH自由基在转动量子数J=0时基态及低激发态的振动能级及离心畸变常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推导出了NH分子基态和第二激发态的合理离解极限;使用QCISD(T)/cc-PVQZ和QCISD/6-311G(3df,3pd)理论方法,分别对NH分子基态和第二激发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以及离解能进行了优化计算,且进行了单点能扫描,同时将扫描结果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由拟合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3Σ-)和第二激发态(B1Σ+)相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和力常数(f2、f3和f4),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推导出了NH分子基态和第二激发态的合理离解极限;使用QCISD(T)/cc-PVQZ和QCISD/6-311G(3df,3pd)理论方法,分别对NH分子基态和第二激发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以及离解能进行了优化计算,且进行了单点能扫描,同时将扫描结果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由拟舍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3Σ-)和第二激发态(B1Σ+)相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和力常数(f2、f3和f4),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T2分子X1∑g+,B1∑u+ 和C1Πu态的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SAC/SAC-CI和D95 **,6-311 g**及cc-PVTZ基组,分别对T2分子的基态X0Σg 、第2激发态B1Σu 和第3简并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cc-PVTZ基组为最优基组.运用cc-PVTZ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g ,SAC-CI方法对激发态B1Σu 和CΠ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g ,B1Σu 和C1Πu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6.
使用SAC/SAC-CI和D95++**、6-311++g**及cc-PVTZ基组,分别对D2分子的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和第三简并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cc-PVTZ基组为最优基组.运用cc-PVTZ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1Π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g、B1Σ+u和C1Πu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1++G**基函数计算研究甲醛自由基及其离子基态与低激发态的结构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甲醛自由基双重态和四重态的线性结构不稳定,稳定存在角形CS结构,基态为HCO角形结构,电子态为2A′甲醛自由基离子基态为HCO+线性结构,电子态为1Σ.  相似文献   

8.
使用SAC/SAC-CI方法,利用D95++**、6-311++g**以及cc-PVTZ等基组,对HD分子的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和第三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3个基组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cc-PVTZ基组为三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cc-PVTZ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1Π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和第三激发态(C1Πu)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 αe, ωe 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LiH,BeH和BH基态分子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用高级电子相关偶合簇方法CCSD(T)和aug-cc-pVTZ基函数计算研究了LiH,BeH和BH基态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导出了分子的光谱数据.结果表明,LiH,BeH和BH分子基态分别为X1Σ+,X2Σ+和X1Σ+,基态势能函数均可用Murrell-Sorbie function来表达.  相似文献   

10.
CH3N和CH2NH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B3LYP/6-311 G**理论水平上对CH3N和CH2NH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进行理论研究,得到CH3N基态具有C3v对称性,电子态为3A1;CH2NH分子基态具有Cs对称性,电子态为1A′,3A″、5A″和5B2态为激发态,稳定性依次降低.同时得到基态振动光谱与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11.
用量子理论方法给出两光子的自旋态, 即通过2个单光子自旋态的直积并叠加得到两光子的自旋本征态, 从而给出两光子的纠缠态, 所得结果与用经典极化矢量表示的两光子纠缠态不同, 该结果可应用于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给出的胶子分布函数计算并讨论了重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对协同J/ψ+γ产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色八重态的贡献不可以忽略,有时能超过色单态的贡献。所得计算结果与未来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对双重Q^2-重标度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RuB分子和RuB+分子离子基态结构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Ru原子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和Lanl2dz基函数近似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B原子6-311G**基函数分别对RuB分子和RuB 分子离子进行几何优化,得到基态电子状态分别为X2Σ和X3Σ,基态势能函数可用Murrell-Sorbie函数表达,并计算得到相应的力常数与光谱数据以及RuB分子的垂直电离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双取代耦合簇理论CCSD(T)/cc-pVQZ和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QCISD(T)/cc-pVTZ对BeH+ ,BeD+ 和BeT+离子基态(X1Σ+)进行几何优化和单点能扫描,计算BeH+ ,BeD+ 和BeT+离子的势能曲线.利用所得势能曲线计算出相应的光谱常数(ωe,ωeχe,Be,αe和De)和分子振动能级,并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哈密顿量随时间绝热改变的量子系统遵循热定理,但系统波函数不具有定态的稳定性质,它们不是定态。  相似文献   

16.
运用Yanase提出的理论模型,计算了Pr:YIG中Pr^3+离子的激发态能级,计算结果与用激发态能量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符合良好,从而证明了所用模型及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当不稳定量子系统被频繁地测量时,此系统的状态保持不变,量子芝诺效应就会发生.现实存在的量子系统由于与环境相耦合而不可避免地处于混合态.然而,人们对量子芝诺效应的研究基本上只针对纯态量子系统.故研究量子系统中混合态量子芝诺效应将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可以证明,量子系统中纯态和混合态均存在量子芝诺效应.  相似文献   

18.
V上和V下     
V上和V下各自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它们表达的语义不同,出现的时代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语义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和原型语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时用V上和V下似乎意思差不多,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差别的。在吴方言中,V下说成V落,但《海上花列传》中,即使在对话中也多写作V下。  相似文献   

19.
a~5、a~6的正交归一本征态与广义相干态和高阶压缩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光子消灭算符α的五次幂α~5和六次幂α~6的正交归一本征态,发现它们都是具有反聚束效应的非经典光场态,进一步提出了广义相干态和高阶压缩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中的国家与个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际法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能仅限于客体也是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国家和个人在国际法中不具有同等的地位 ,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