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 近200年来,我国北方的大片地区逐渐变得干旱.特别是近50多年来,我国由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很多地方正在由丰水转变为缺水,导致目前全国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巫一清 《科学通报》1960,5(14):425-425
近几年来,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北方,利用种植水稻来改良盐碱地,也有了大面积的发展。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了在健全的灌溉排水工程的基础上,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通过泡田洗盐和稻田灌溉水层的淹灌淋洗和排水作用,使士壤盐分迅速减低并使地下水逐渐淡化。同时,在盐碱地进行改良的当年,一般都可取得每亩300—400斤的水稻产量。因此,种稻改良盐碱地就成为一项我国所独创的、为群众所欢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59,4(2):57-57
国內外一般改良鹽碱土的措施是在排水或不排水条件下进行灌溉冲洗,使土壤脫鹽,然后,通过适当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并保証农作物的生長。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証明,有效的水利土壤改良措施是排水冲洗(地下水位較深的除外),在鹽碱化程度較重的地区特别需要良好的排水設施。但是,在我国黄河中下游、濱海鹽碱土区以及其他窪涝鹽碱地区,限于排水出路,不易建立良好的自流排水系統,因而冲洗  相似文献   

4.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世界湿地逐年减少,由此带来的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在2006年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们作了这一湿地专辑,希望能让读者在观念上对湿地保护产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世界湿地逐年减少,由此带来的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在2006年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们作了这一湿地专辑,希望能让读者在观念上对湿地保护产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世界湿地逐年减少,由此带来的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在2006年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们作了这一湿地专辑,希望能让读者在观念上对湿地保护产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危机1受挤压大面积围垦改造在湿地保护区,我们也许会为大片的野生景象而欣然,却不知很多湿地瑟缩在密布的农田中央,早已失去了从前的辽阔。中国拥有大面积的湿地,但是只有少部分被幸运地划为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其他湿地有很多作为农业或工业用地被开垦和改造,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江淮  相似文献   

8.
第九个国际湿地日刚刚过去,奉献给它的本应是感恩的歌声和鲜花,可是,面对湿地仍然还在被损毁的现实, 作为一个湿地科技工作者,我更想呐喊--让我们为湿地抚平创伤,让它不再流泪。湿地曾给了人类太多的恩泽, 而失去湿地的人类,将面临与失去阳光同样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除海洋、森林以外的第三大生态系统。但目前湿地正遭到蚕食……蚕食湿地,它使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鸟儿的鸣叫……  相似文献   

10.
郑姚闽  牛振国  宫鹏 《科学通报》2012,(15):1371-1377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提出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方法,利用目前在国家尺度层面可以获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数据和全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对我国91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做了初步评价[1],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和现实意义[3].杨军等人[3]根据国际上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体现了作者基于全球学术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科研见解,为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而又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它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丰富的粮食、肉禽、水产、药材、纤维、饲料、木材、芦苇、薪柴、泥炭等物品湿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件,不仅有丰富的植物,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场所据调查,我国40多种同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有一个以上栖息在湿地。湿地还是巨大的天然蓄水库,具有蓄洪防旱、涵养水源、改良水质、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防止风暴侵害、降解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但是,湿地的这些重要作用和…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系统规划是根据流域或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特点,选择和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和实施计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规划、研究水资源规划方法。目前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很多,比如模型化方法、预测方法、优化方法等,而线性规划法是优化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线性规划建模相对简单,自1947年美国学者G.B.Dantzing提出求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以后,线性规划的应用范围便不断扩大,同时也是运筹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在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系统规划是根据流域或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特点,选择和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和实施计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规划、研究水资源规划方法。目前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很多,比如模型化方法、预测方法、优化方法等,而线性规划法是优化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线性规划建模相对简单,自1947年美国学者G.B.Dantzing提出求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以后,线性规划的应用范围便不断扩大,同时也是运筹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在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军 《科学之友》2009,(2):152-152,155
在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水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并使环境恶化。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水质恶化、水资源日趋缺乏。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全面强化节水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是实现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排水,去进一步解决地表水与地下水对道路的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系统规划是根据流域或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特点,选择和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和实施计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规划、研究水资源规划方法.目前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很多,比如模型化方法、预测方法、优化方法等,而线性规划法是优化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线1947 G.B.Dantzing 性规划建模相对简单,自年美国学者提出求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以后,线性规划的应用范围便不断扩大,同时也是运筹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在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水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并使环境恶化.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水质恶化、水资源日趋缺乏.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全面强化节水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是实现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排水,去进一步解决地表水与地下水对道路的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湿地碳计量方法及中国湿地有机碳库初步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碳计量是湿地资源保护和增汇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 在全面整理碳计量方法和探讨湿地碳计量的困难性后, 认为清单法是在国家尺度上估算中国湿地有机碳库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 为了弄清楚我国湿地到底固了多少有机碳? 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之上, 利用改进后的清单法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湿地有机碳库总计达5.39~7.25 Pg, 约占全球湿地碳储量(154~550 Pg)的1.3%~3.5%. (2) 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5.04~6.19 Pg)>中国水体有机碳库(0.22~0.56 Pg)>中国湿地植被碳库(0.13~0.50 Pg), 分别占中国湿地有机碳库的85.4%~93.5%, 4.1%~7.7%和2.4%~6.9%. 本文估算的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要高于先前的研究结果3.67 Pg, 但低于前人的研究结果12.20和8~10 Pg. 在讨论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