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鼠的梦     
美国科学家马休·威尔逊最近宣称,他已弄清楚他实验室里的老鼠在梦中想些什么。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微电极置入实验鼠脑的海马区(海马区是专门负责记忆和学习的脑区),然后训练这些老鼠到绕环形跑道奔跑,在奔跑中对它们的大脑神经元放电进行监测。同样,在晚上老鼠入睡以后也对其进行监测。 实验结果发现,尽管老鼠入睡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与老鼠奔跑时的放电模式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前者显然是基于后者的。也即是说,老鼠的夜梦内容是基于其日间生活中所经历的平凡小事。威尔逊的实验甚至可以测出在梦里老鼠跑到什么地方了。 人做梦时梦…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4,(5):9-9
有不少的在心跳停止后幸存的人都报告了自己的“濒死体验”,例如看见耀眼的白光,看见自己飘起来进入无尽的通道,诸如此类。心跳停止后大脑也濒临死亡,因此科学家一直对濒死的大脑是否以及怎样产生意识活动争论不休。而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对实验鼠实施麻醉,诱导其心跳停止,然后运用脑电图记录老鼠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通常在近交实验鼠中寻找致病基因 ,这种实验鼠比人类群体有更少的“遗传干扰”。通过近亲繁殖数百只至数千只老鼠 ,他们能寻找出与诸如肥胖症和高胆固醇相关性状的遗传标记。这种相关图谱能够识别称之为数量性状位点的鼠基因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包括控制这一特性的基因。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花费几年的时间仅能大致了解一个基因所处的位置。现在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法来加速这一进程。加州Roche生物科学公司的加里·佩耳兹 (GaryPeltz)以及斯坦福大学和俄勒冈大学的同事们对 1 5只老鼠近交系编制了 …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在人类第4对染色 体上新鉴别出了一个与感觉甜味有关的基 因。这一发现表明,喜欢吃甜食可能不是一个后 天的嗜好,而是先天的遗传。 最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科研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实验鼠体内某特定基因可能控制着甜味受体的产生。这一基因发生某种变异的实验鼠对甜水的兴趣比普通实验鼠低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基因变异削弱了甜味受体的功能。一组美国研究人员也发表了同样的研究结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两个研究小组各自使用两组实验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一组普通老鼠喜欢饮甜水;另一组实验鼠由于基…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家最近发布了对随航天飞机在太空生活13.5天的实验鼠的研究结果。这一接近两周的时间,相当于实验鼠一生中的1~2年。科学家发现,这些实验鼠的肝脏脂肪堆积速度比在地球上快得多,它们甚至已出现肝硬化征兆。在地球上,哪怕吃不健康饮食,实验鼠也要花数月到数年才会出现肝硬化。科学家警告说,对于载人深空旅行  相似文献   

6.
正实验室研究早已发现,从酵母到苍蝇再到老鼠,甚至包括灵长类,严格限制饮食会降低癌症等疾病风险,延长寿命。而最新研究则指出,吃的东西的养分越少,实验鼠的寿命越长。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是,这是动物为了提高饥荒时期的生存率而演化出来的生长模式。但最新研究认为,由于限制饮食会削弱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能力,并降低躲避掠食者所需的肌肉力  相似文献   

7.
Watts  S 朱长超 《世界科学》1992,(5):43-46,39
科学家们创造了一只用于癌症研究的老鼠,他们期望能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另一些人则声称,谁也不能“拥有”生命。在慕尼黑,一个普通人感到他仿佛成了上帝。欧洲专利办公室(EPO)的检查者必须决定,哈佛大学对一只用于研究的、特制的老鼠是否拥有知识产权。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修改了老鼠的基因,制造了这只容易感染癌症的动  相似文献   

8.
苏光陆 《自然与人》2010,(2):F0002-F0002
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人们可以通过一种治疗技术使瘫痪的老鼠重新恢复奔跑,这一技求同样能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追求永生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早在1935年,人们就已认识到: 假如将动物的食物摄入量(以热量计算)降到很低,同时又不影响动物摄入的维生素及其他必须的营养, 那么动物的最长寿命和平均寿命都能大大延长。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如果让实验鼠的热量摄入量减少一半,实验鼠的寿命就能比通常增加一倍,与此同时,实验鼠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人》2012,(2):6-6
如果老鼠能一代比一代长得大,那么在经历2400万代后它就能长得像大象那么大——这是澳大利亚科学家新近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通过对老鼠进行的实验发现,源于工厂或公路上的烟尘可以让老鼠基因受到破坏并遗传给后代。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因污染受到破坏的DNA是否有损健康,但随着科学家对与哮喘、心脏病及其他健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8,(3):13
一项对老鼠的新研究表明,老鼠大脑处理暴力行为的感受就像它获得了奖赏一样,充满快感。科学家认为,老鼠大脑和人类大脑类似。这意味着人类渴望暴力就像渴望爱情和食物一样。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5,(8):7-7
老鼠在被搔痒痒时,会发出超声波的“哈哈”笑声;黑猩猩在玩耍打闹时,会发出快乐的喘气声。科学家最近指出,动物的这些兴奋表现显示,笑的意识很早就已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进化出来。早在2003年就有人发现,当人用手指给老鼠搔痒痒时,老鼠会发出快活的叫声;甚至,你只需要对老鼠晃动你的手指头,就能引起它的嬉戏欲望,并且引它发笑。科学家说,老鼠的这种反应同人  相似文献   

14.
在南美洲大陆,生活着众多的啮齿动物,它们的个体大小差异相当大。其中一种巨型老鼠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体重最大的可超过80公斤,个体比人还要大,脚印与鹿或者羚羊脚印一般大,它们看上去不像是老鼠,更像是草场上大的哺乳动物。这些已是令人称奇的了,但令人感到更神奇的是它们与现在生活在非洲大陆的老鼠有血缘关系,来自同一个祖先。通过对老鼠的化石分析,科学家推测这些老鼠是在3600万-4000万年之间来到南美洲大陆。众所周知,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大约是在1亿年前开始分开的,虽说两大陆之间的距离现在每年仍以人指甲…  相似文献   

15.
温血鱼之谜     
我们都知道,人类、狮子、老鼠、鲸鱼都是温血动物,而两栖动物、鱼类等则是冷血动物。近日,美国的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肌肉,较其鳞片皮肤,其热乎乎的肌肉更像哺乳动物的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杰斐逊州境内.有一座大型生物工厂,如今成为积极探索人类长寿奥秘的圣地。据报道,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从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生物机制,并相信运用这一机制能延长人的寿命。一、吃不饱的老鼠活得长杰斐逊州的这家生物工厂,有21000多只老鼠为设在这里的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的400余名科学家提供实验服务。该中心隶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负责研制用于食品和药物生产的化合物的毒性。1年前,该中心以高级科学家罗恩·哈特为首的科研人员在老鼠身上取得了一项极不寻常的发现。哈特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得过许多奖,在癌症的 DNA 修复研究领域中成绩斐然。在科学界,他的话大有一言九鼎之势。哈特研究小组发现,自由进食的老鼠患肝肿瘤的可能性要比限制进食的老鼠高4倍。他们还发现,一只老鼠体重与其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的精确对应关系。他们已经能够把老鼠的寿命延长一倍。办法是把喂养饲料削减70%。二、格林希尔的食谱实验表明,鼠类节食能长寿,但这不是哈特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真正重要的是人类如何延年益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惟一的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生物。有科学家宣称,在人类众多基因中,已经发现能使人类说话的基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语言与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过去的20万年间,这个基因的改变,促使人类在演化上,能与其他生物朝向不同的演化路径,这个基因就是FOXP2。FOXP2基因的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语言文法的使用将出现问题。科学家在灵长类的研究中,观察这个基因在它们身上的表现情形与影响,这些动物包含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猴子与老鼠。科学家想要知道,这个基因在人类、猴子与老鼠身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老鼠喜欢奶酪、鲨鱼从不睡觉、猫有9条命、大象害怕老鼠……关于动物有很多传统说法,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说法并不正确,甚至纯粹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9.
老鼠在干啥     
正右图中的这只老鼠正在非洲某国嗅闻地雷。科学家训练了27只这样的老鼠,让它们帮助清除内战留下的大量地雷。非洲巨囊鼠的体重为1.5千克,不足以引爆地雷,但它们却能轻松嗅探地雷。它们能探查微量梯恩梯,哪怕这些梯恩梯埋在地面下20厘米。训练一只这样的老鼠要花8000美元和9个月时间,但却很值得。每只老鼠每天能嗅探400平方米,是工程师采用探雷器探雷效率的15倍。一旦老鼠探测到少量梯恩梯,它就会把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我们人类的基因组合和鸡的基因组合有共同之处,而且这一共同之处比人和老鼠的共同之处还要明显。这一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是由于我们以前只重视了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等)来做实验。当我们探索人类基因的特性(如疾病的遗传)时,我们往往首先选择用鼠类来进行实验。如果治疗能在老鼠身上成功的话,那么此种疗法用在人身上往往也能成功。然而,英国罗斯林学院的大卫·伯特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把研究对象选错了。他们绘出了家鸡的基因组图(基因组是指大规模的基因组合结构),并将它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