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粗脂肪、多糖和蛋白质及总灰分的含量测定,对松茸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所积累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培养基中松茸菌丝体粗脂肪、多糖和蛋白的含量分别在1.17%-3.05%、16.19%-28.16%和4.17%-5.32%之间,其中改良的MMN培养基的菌丝体营养成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05%、28.16%和5.32%,其次为PDA培养基.不同培养基中菌丝体总灰分的百分含量在5.45%-12.10%之间,其中PDA综合培养基菌丝体的总灰分最多,为12.10%,浜田培养基和改良的MMN培养基培养出的菌丝体总灰分含量较低,分别为5.45%和6.07%.结果表明,改良的MMN培养基对菌丝体的营养成分富集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树舌粗多糖进行小鼠急性毒性研究,为树舌多糖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树舌粗多糖75%和60%的乙醇提取组分,分别采用腹腔注射,按照20mL/kg、2次/天,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实验期间,小鼠的活动情况与饮食情况均正常,无不良反应,未出现死亡,尸检各脏器无异常变化。腹腔注射树舌粗多糖每天最大给药量分别为:树舌粗多糖75%的乙醇提取组分为9.4mg/10g;树舌粗多糖60%的乙醇提取组分为13.6mg/10g。结论:树舌粗多糖75%和60%的乙醇提取组分均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树舌粗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方法:实验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以5%乙醇为梯度,分别得到树舌粗多糖80%、75%、70%、65%和60%的乙醇提取液,采用羟基自由基,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10nm检测了树舌粗多糖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树舌粗多糖75%和60%的乙醇提取液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清除率与树舌粗多糖提取液的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树舌粗多糖75%的乙醇提取液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IC_(50)半数抑制剂的浓度)为4.8625mg/mL,树舌粗多糖60%的乙醇提取液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为6.4539mg/mL。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树舌灵芝为原料,用超声波提取树舌灵芝中多糖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树舌灵芝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粉碎程度、液料比、超声波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5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确定原料颗粒直径为180μm,液料比为40.00 m L/g、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837.86 W、超声温度为55℃的条件下,海南树舌灵芝多糖提取率为0.197%.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舌粗多糖对癌细胞SCG-7901(人胃癌)和SMMC-7721(人肝癌)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噻唑蓝比色法),以5-Fu(五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物,在490nm波长处检测不同剂量的树舌粗多糖提取液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的OD值,考察树舌粗多糖提取液对癌细胞24h的抑制作用。结果:树舌粗多糖50%乙醇提取液对SGC-7901和SMMC-7721的IC50(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17135mg/mL和020065mg/mL,树舌粗多糖30%乙醇提取液对SGC-7901和SMMC-7721的IC50分别为020465mg/mL和020924 mg/mL,树舌粗多糖对癌细胞SCG-7901和SMMC-772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24h内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对亚香棒虫草菌丝体侵染家蚕的影响,亚香棒虫草菌丝体侵染不同寄主及龄期的选择和侵染虫体后菌丝体总蛋白的差异。结果表明,液体种菌球塞入法为最佳接种方式,湖南棒蝠蛾幼虫和3-4龄家蚕为亚香棒虫草菌丝体最佳侵染寄主幼虫,10℃为最适培养温度;同时,菌丝体侵染虫体后总蛋白质有明显的量或种类的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亚香棒虫草人工栽培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传感器记录树舌、灵芝和虫草多糖水解过程的还原糖(还原性末端数)和葡萄糖含量的实时变化,研究水溶性多糖水解过程中还原糖(还原性末端数)和葡萄糖的水解过程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同一种多糖水解图谱稳定,不同种多糖图谱特异性明显,通过水解过程图谱的比对分析,可以实现对树舌、灵芝和虫草多糖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8.
树舌、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树舌(Ganoderma apparatus)、茯苓(poria cocos)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单糖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认为树舌子实体和茯苓菌核经热水提取、脱色和乙醇沉淀分别得到相应多糖(树舌多糖Ga,茯苓多糖Pc)粗品,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得Ga-1、Ga-2、Ga-3和Pc -1、Pc -2、Pc -3 3个级分,并应用薄板层析技术,确定树舌多糖3个级分均由葡萄糖、树胶醛糖、甘露糖、果糖及一种未知单糖组成,茯苓多糖3个级分均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及一种未知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9.
蝙蝠蛾拟青霉质量标准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蝙蝠蛾拟青霉菌100 L发酵菌丝体质量标准,并验证其安全性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在测定菌丝体产量和腺苷含量的基础上,测定其水分、一般杂质、酸不溶性杂质和重金属含量.此外,进行了小鼠免疫增强实验.结果:菌丝体产量不少于20.80 g/L,菌丝体中腺苷含量不少于0.27%,水分含量不超过6.71%,总灰分含量不超过1.26%,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超过0.15%,重金属含量少于国家标准计入质量标准正文.小鼠免疫增强实验显示,发酵菌丝体显著提高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对IL-10、IL-12、IL-12R、IFN-α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具有上调作用.结论:初步建立了蝙蝠蛾拟青霉菌100 L发酵菌丝体质量标准,并证实其在小白鼠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柠檬酸广泛用于多种饮料、食品及医药中。如何充分利用柠檬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菌丝体,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无锡第二制药厂等单位希望与我们协作,解决菌丝体的综合利用问题。为此,我们首先从成分分析入手,然后根据其组分情况,再进一步考虑如何利用。柠檬酸菌丝体中的一些无机物含量的测定,国内已有报道,我们仅就总N、氨基酸、核酸以及糖等生物大分子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发酵中药是传统中药材精细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以起到增效减毒、扩大适用范围等作用。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将药食同源的刺五加与灵芝有机结合,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常规固体发酵参数的最适范围和微生物生长因子种类;其次,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优化,得到并验证最优的生长因子组合;最后,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对发酵前后的刺五加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刺五加-灵芝双向发酵的最佳工艺为:粉碎粒度为10目,基质加水量为40%,菌丝体与固体基质的质量比为2∶1;最佳生长因子组合为:MnCl2为84 mmol/kg、NaCl为56 mmol/kg、CaCl2为149 mmol/kg;发酵后的刺五加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明显高于刺五加、灵芝及刺五加-灵芝混合提取物,提高了刺五加的保健功效,为系列大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灵芝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各主要成分之类间的比例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5%、(NH4)2SO40.1%、MgSO40.05%、KH2PO40.2%、酵母膏0.2%,培养基初始pH6.0,此时得到的胞外多糖(EPS)的量可以达到最大,实验中还进行了在不同培养基中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不同部位灵芝及子实体提取物中总三萜酸含量测定方法.灵芝样品用乙醇提取,依次经氯仿、5%碳酸氢钠萃取,酸化后再用氯仿萃取、浓缩至干,称重,即得灵芝总三萜酸量.结果:灵芝子实体总三萜酸为(8.58±0.25)mg/g,孢子粉为(3.48±0.03)mg/g,菌丝体仅为(1.75±0.09)mg/g;菌盖总三萜酸含量为(12.62±0.22)mg/g,菌柄为(7.66±0.08)mg/g.10批次灵芝子实体的总三萜酸含量范围为4.3416.39 mg/g.灵芝子实体提取物中的总三萜酸含量以醇-水提取物的最高为(208.70±5.54)mg/g;碱水提取物的最低,仅为(123.07±4.99)mg/g.HPLC初步分析子实体和孢子及子实体提取物间三萜酸成分大部分相同.本法适用于灵芝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灵芝孢子和菌丝体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可靠,可为灵芝产品质量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灵芝(Ganodermalucidum)摇瓶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等的变化,初步确定了灵芝多糖摇瓶培养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芝为研究对象,讨论液体深层发酵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确定紫芝液体发酵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3,g/L、KH2PO41.2,g/L和MgSO4·7H2O 0.8,g/L.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起始pH自然,装液量24%,接种量15%,140,r/min培养7,d.同时,以菌体生物量、胞外多糖和pH为指标,绘制紫芝液态发酵动力学曲线,发酵培养7,d后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3.63,g/L和1.67,g/L.  相似文献   

16.
黑芝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芝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首先对不同碳源和氮源进行单因素初选试验,然后进行不同比例混合碳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黑芝菌丝体液体最佳培养基是蔗糖20 g/L、麦芽糖15 g/L、麦麸20 g/L、酵母粉1.5 g/L、KH2PO42 g/L、MgSO4·7H2O 1 g/L和VB16 mg/L,其菌丝体生物量产率为35 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最佳培养基和菌种最适种龄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豆粉3%,KH2PO40.15%,MgSO40.15%;并且通过研究菌种种龄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物量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所需菌种的最适种龄为4d.  相似文献   

18.
对灵芝菌丝体采用摇瓶发酵培养,用旋转圆筒粘度计对其发酵清液进行流变测量表明:其流变特性虽然发酵过程有较大变化,但主要属于Bingham流变模型。又用双毛细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量其表面张力,结果显示表面张力随发酵过程变化较小,流变特性变化与表面张力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生料栽培灵芝的可行性,研究了6种杀菌剂对杂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灵芝菌丝的影响.其中代森锰锌和克霉灵对灵芝菌丝生长影响很小,与熟料栽培无显著差异,可供灵芝生料栽培使用;氢氧化铜、高锰酸钾、硫粉、百菌清对灵芝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熟料栽培有显著差异,因而不适用于灵芝的生料栽培.  相似文献   

20.
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菌丝体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赛金  涂晓嵘  黄林  涂国全 《江西科学》2007,25(3):292-294,301
采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进行灵芝菌730菌丝体多糖扩大生产,在500 L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中通过控制深层发酵工艺条件获得灵芝菌丝体、灵芝多糖。结果表明:发酵70 h,镜检菌丝壁上无明显的芽头和锁状联合,菌丝体有少许自溶,无杂菌。灵芝菌丝体的浓度达到30%左右,胞外灵芝多糖和胞内灵芝多糖分别达3.5g/L和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