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气候变暖的争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合评述了关于气候变暖的争议,重点介绍了有关对Mann等建立的千年温度变化曲线的评估,并介绍了争议各方的论点.比较了王绍武等于1996年建立的千年全球平均温度曲线与其他作者的结果.指出:(1)Mann等千年温度曲线反演年到10年尺度气温变化的能力较差.IPCC报告认为1990s是近千年最暖的10年,1998年是最暖的1年的结论证据不足.(2)不同作者的气温低频变化曲线上,中世纪暖期(MWP)及小冰期(LIA)均有反映.不应该反对使用这两个名词.(3)20世纪,特别是1975-2000年的变暖是比较强的.但是,是否这是近千年来最强的,仍需要更多的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2.
基于青藏高原过去2000 a高分辨率的温度代用序列,通过区域对比以及集成分析方法,深入分析青藏高原过去2000 a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过去2000 a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可以划分为4个世纪尺度的冷暖时期,即0—600 AD和1400—1900 AD的冷期、600—1400 AD和20世纪的暖期,其中1400—1900 AD和600—1400 AD可能分别对应于欧洲的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青藏高原过去2000 a温度变化存在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争议,但夏季温度变化较为一致;夏季温度记录表明20世纪升温并不是很显著,中世纪暖期是过去2000 a中升温最显著且最温暖的时段。目前,青藏高原过去2000 a古温度记录仍存在空白区域,转换函数的选取、气候指标的季节性差异以及定年误差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温度序列的不确定性。未来,在青藏高原还需要重建更多高质量(高分辨率、有准确的年龄控制、明确的季节性以及精确的气候指示意义)的古温度记录,以更深入地揭示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的时空格局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全球水汽,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因此,为了明确祁连山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针对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站点的1960-2019年的气温数据,利用Anusplin气温插值法对祁连山区域的气温进行插值,并借助滑动...  相似文献   

4.
5.
6.
太原市近56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6年太原气温资料,进行平均气温的年、季、月值的演变分析,指出太原市56年来平均气温以每10年0.26℃的趋势变暖。  相似文献   

7.
从MWP看20世纪全球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正确的认识当前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虽然认为近几十年的升温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但许多学者发现MWP时期的气温与现代相当甚至更暖.结合国内外学者对MWP的研究,对比了MWP与现代暖期的温暖程度,指出20世纪暖期并不是过去千年最暖的世纪,现代升温可能只是气候冷暖波动中的一次自然现象,是uA过后的正常回暖.因此对MWP的认识对于人们深入认识当前全球变暖的性质和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O-G的1000个模式年的长积分气候模拟方法分析了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的存在性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中世纪暖期出现在公元1000—1250年间,但它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暖期,而是存在峰谷起伏变化,其中最暖的30年(中世纪暖期鼎盛期)出现在1131—1160年.中世纪暖期中国的年平均和冬、夏季平均温度距平变幅西部最大,东部最小.其鼎盛期中国的温度距平相对于千年温度都是正值,中国东部的增温幅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变幅为0.4℃—0.8℃,而中国西部的增温呈Ω型分布,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加大,最大增温达2.0℃—2.2℃.  相似文献   

9.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气候学家对全球气候做了不少研究,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近40年我国平均气温也以0.04℃/10年的速率上升,年降水量以12.6mm/10年的速率递减。在新疆,近40a北疆年平均气温增温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06年喀什气象站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资料,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得出平均气温具有增暖趋势,90年代增暖最强,特别是最低气温增暖明显;而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1961—2013年宁波鄞州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开展宁波地区高温期水热变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1961年以来,宁波地区高温期温度和降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相对湿度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温度上升是导致该地区相对湿度下降的主要因素;2)相对湿度变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突变,突变后相对湿度下降更加明显,有明显向"暖干"气候转变的趋势;3)2000—2013年,高温天气下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温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值0.633.高温天气成为近10年来相对湿度明显下降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石河子垦区1960~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近45年来该垦区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全年中春季、夏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变化不明显,二者表现出显著线性相关;秋季,冬季降水随气温上升而增加,相关关系显著,可利用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量化表示。这样,可以了解该垦区气温与降水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提供信息,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近50a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0个县市逐月雾日资料,分析了云南近50a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云南雾日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全年及四季雾日有从北到南有增加的趋势.②云南雾日的发生具有明显月际变化特征.云南全年各月都有雾日发生,主要集中于11月、12月和1月,最多的月份是12月.从季节分布来看,云南属典型的冬雾发生区.从不同气候带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温带属于典型冬雾发生区,最大月是12月;高原气候带属于典型夏雾发生区,最大月是7月.③近50a来云南全省四季及年的总变化趋势非常一致,为减少的趋势.6个气候带年雾日频次近50a总的变化趋势也为减少的趋势.④云南年及四季雾日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个气候带年雾日频次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⑤云南各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不一致,云南滇中以西以南大部地区雾日频次对气候变暖有着极好的响应,即偏暖时期,雾日频次偏少,而偏冷时期则偏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藏高原南部过去2000 a高分辨率的降水/湿度重建序列,通过区域对比以及集成分析方法,探讨了青藏高原南部过去2000 a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典型时段中世纪暖期(AD 600-1400年)和小冰期(AD 1400-1900年)高原南部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着重探讨.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过去2000 a青...  相似文献   

15.
15~19 世纪末期间广东的气候与灾害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对广东有关史料记载等资料的整理分析人手,选取史料中1480—1940年间共460年的自然灾害记载,分别采用寒、暖年数统计法和湿润指数法建立不同的指标序列分析,认为,广东的小冰期开始于1480’s,结束于1890’s,其间有3次较为明显的冷期,分别出现于1480’s—1540’s,1610’s—1780’s。1830’s—1890’s,相邻冷期间为暖期,在不同的冷暖时期水热配置模式也不相同.在小冰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自然灾害特征,冷期内发生的灾害次数远多于暖期中发生的灾害次数.还收集整理了历史时期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并对其与广东气候及灾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对广东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不大,几者之间关系并不显著;拉尼娜事件对广东冬季气温则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气温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气温的变化也反映出气候的变化.本文选取近50年的年、季、月平均气温,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趋势分析、累计距平法、信噪比法、移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武汉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1)武汉市近50年气温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2)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这4个年代中90年代增温最快,四季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3)3种方法同时检测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次的较强的增温突变,信噪比法、移动T检验法均指出该突变主要由冬春两季的增温突变所引起的;(4)累积距平法还揭示出武汉市的年平均气温近年有降温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选用湖北省77个代表站1960-200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气温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气温上升了0.5℃,增温速率约为0.12℃/10a,和近50年来的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相当.20世纪90年代升温最剧烈.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气温却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日最高气温也呈下降趋势,冬季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气温变化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中东部地区则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严少敏  吴光 《广西科学》2010,17(2):148-150
用随机漫步模型拟合全球气温变化的CRUTEM3数据系列。首先将1850年至2009年全球的平均气温转换为气温漫步,再用随机漫步模型直接拟合。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拟合气温漫步和CRUTEM3数据系列。这为气温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并且拟合结果也表明全球气温可能是随机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新余市51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余观测站1959~2009年的气温资料,从年平均气温、夏季、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趋势变化角度对新余51年的气温变化作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新余市51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90年代中期之后增温尤其明显。夏季、冬季气温趋势变化中,夏季变暖趋势不明显,冬季变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千年尺度上冷暖变化的自相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历史文献和自然证据两方面的信息证明,中国历史时期的冷暖变化在千年尺度上具有自相似特征,其落后自相关在1350a左右的长度上最为显著,此1350a重现周期包括了4个长度在百年以上的冷暖期:持续200~250a的暖期、150~200a的冷期、300~350a的暖期、550~600a的冷期,每个冷暖期中包含若干个相对冷暖事件.相对于550~600a的冷期,另3个阶段可合并为总体上以温暖为主的阶段,这两大冷暖阶段之间以大幅度的快速升温或降温的方式实现状态的转换.根据冷暖变化的1350a的重现周期推断,20世纪暖期属持续时间长度为200多年的暖期,在位相上与570's~770's的隋唐暖期相同,其变化过程与570's~770's暖期十分相近,但升温速率更快一些,特别是1980's~1990's年的温度明显高于1500's~1990's的温度距平与150's~650's的温度距平的回归曲线,这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20世纪增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