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鼠胚胎视网膜内RGNTF及其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华 《科学通报》1992,37(13):1220-1220
我们已从顶盖脑组织提取液中分离出30kD分子量的蛋白质,并证明它对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维持存活、促进生长的作用,将其命名为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RGNTF)。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制备了抗RGNTF单克隆抗体和RGNTF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本文用以上两种抗体,对大鼠胚胎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RGNTF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的分布,为探讨RGNTF对发生中视网膜节细胞的功能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威权 《科学通报》1992,37(17):1607-1607
我们制备了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RGNTF)的单克隆抗体.又制备了该抗体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RGNTF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后者是对位型的抗独特型抗体,能与RGNTF的受体相结合.用以上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可对RGNTF及其受体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3.
<正>手足口病的广谱多价疫苗和治疗性中和抗体开发进展吕柯,陈荣近年来,手足口病疫情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已经成为威胁婴幼儿健康的重大问题.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其他一些病毒.最近,针对手足口病的单价和双价疫苗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一些针对人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的中和性单抗也已被发现和研究.本文总结了手足口病疫苗和相关中和单抗等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并且展望了手足口病广谱多价疫苗和治疗性中和单抗研发方面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的前掩蔽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回声定位蝙蝠作为实验动物, 研究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的前掩蔽效应. 结果表明, 蝙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存在明显的前掩蔽效应. 并且随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 神经元对探测声强度的敏感性增强; 掩蔽效应的强弱与双声的相对强度和间隔时间有关, 即前掩蔽效应随掩蔽声强度的降低而减弱, 随探测声强度的减小和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增强. 推测下丘神经元对探测声的反应特性与其突触后电流的状态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湖北宜昌黄花场早奥陶世Pelmatozoan障积丘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忠德 《科学通报》1994,39(12):1106-1106
近年,作者在宜昌市黄花场国际候选层型剖面中的下奥陶统首次发现Pelmatozoan(固着棘皮动物)障积丘.迄今为止,国内对早奥陶世Pelmatozoan障积丘的发现尚属首次.这一发现和研究填补了生物礁领域的空白,在理论和包括油气评价等实践领域中都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中旬,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来自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首席研究员亚当·桑德勒(AdamSandIer)博士宣称:Roche/Genentech公司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贝伐单抗(bevacizumab)有可能改变癌症的治疗方向(研究数据显示,该品对乳腺癌患者可提升无疾病进展存活期5个月)。贝伐单抗配合化疗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活期2个月以上,将成为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会议上披露的第三期临床研究结果还显示,贝伐单抗在获准为结肠直肠癌一线药物的同时,也可用于该症的二线治疗。乳腺癌首席研究员、印…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     
下图中的冰山是在智利托雷德佩恩国家公园的乌拉湖中的岛上拍摄的背景是葛雷冰河。当日气龙品较高导致几座冰山分离从而发出巨大的声响。事实上.邃赶丘20年来智利南部的冰川正在逐渐消失。这些冰山之所以呈蓝色或绿色  相似文献   

8.
张和君 《科学通报》1986,31(11):871-871
一、前言 人-人杂交瘤的研究是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科家家们正努力探索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McAb)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开辟单抗临床应用的新途径。目前制备人单抗的方法有四种:(ⅰ)人-人杂交瘤。(ⅱ)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ⅲ)EB病毒转化与人-人杂交瘤相结合。(ⅳ)鼠-人杂交瘤。但总的看来,方法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正>动物在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冲击、刺激等,可以实时地调整运动模式来平衡外界的扰动以保持运动的平稳性.以短腿直立动物大鼠(Rattus norregicus)为研究对象,用单摆分别冲击大鼠的胸外侧和腹外侧,由高速摄像机和三维运动反力测试系统同步记录大鼠受到冲击时的运动行为和受到的地面反力.大鼠抗冲击的平衡调节策略与身体受冲击的部位有显著相关性.胸外侧受到冲击时,大鼠  相似文献   

10.
秦茂春 《科学通报》1994,39(13):1234-1234
精氨酸可调节多种激素的释放.近年来发现L-精氨酸在哺乳动物体内可产生一氧化氮(NO),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中作为信息物质起重要作用,关于L-精氨酸-NO通路在胰岛素释放中的作用,目前资料甚少.本工作在分离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上,观察L-精氨酸对胰岛素释放和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初步探讨L-精氨酸-NO通路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或幼体),具有特殊的侧线机械感受系统,以感受和分析周围水流微小的时空动态变异,提供鱼体即时的位向和环境水动态信息,助其判断水流属性,完成摄食、避敌、生殖、集群、导航和通讯等复杂行为.侧线机械感受的外周感觉器官主要为两类"神经丘":感受流体加速度(或压力差)和平行于体轴的流向信息,一般是位于体表侧线管道中的"管道神经丘";感受流体速度和垂直于体轴的流向信息,位于鱼体表面的"表面神经丘".两者都由感觉毛细胞和包裹的胶质顶组成.当接触流体的振动波时,胶质顶带动其内部的纤毛束发生定向摆动和偏转,打开毛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改变细胞的内外电位差,将流体机械信息转换成神经电信号传入.两类神经丘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位(互成90°)不同,并由各自的神经支配.神经丘数目繁多,以特定的模式遍布鱼表,全方位地收集各部位不同瞬间的水动力变化信息,并由专一的侧线传入神经分支至中枢神经各级侧线中心,系统地综合分析.侧线感受器结构的精致程度和侧线系统在鱼体分布空间模式的复杂性,是依鱼的种类(系统进化地位)、水流生境及特殊行为等多方面需求形成.该系统已吸引了科学家近百年的研究,在物种间表观形态和生态行为多样性等,尤其是功能形态和神经电生理学方面,颇有进展.近年来,运用数学、物理、计算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正起步开拓其仿生学应用.为进一步推动对侧线生物学和水动力机械感受器模式及其智能仿生学交叉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以鱼类侧线研究的新发现和认识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有关侧线系统的研究文献,对侧线机械感受器的结构机理、发育模式、神经功能特性以及仿生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啮齿类动物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插入(insertion)、缺失(deletion)和替换(substitution)发生的速度与模式. 结果表明, 缺失比插入发生的频率高, 在大鼠和小鼠中单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发生频率最高. 插入与缺失发生次数随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二者的理论分布都符合幂次法则(power-law). 在大鼠内含子中, AT→GC的替换频率高于GC→AT, 但在小鼠内含子中GC→AT的替换频率高于AT→GC.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存在的缺失偏好表明, 由于可能降低转录与剪切的效率, 内含子中的插入比缺失更容易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 此外,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的替换模式表明, 其内含子的组成及GC含量都处于非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黄懿德 《科学通报》1991,36(21):1653-1653
根际固氮细菌与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的联合固氮的研究表明,由于根际固氮细菌的活动而使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先前已有报道丘元盛等及Yoo等分别分离到能与水稻联合固氮的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26和催娩克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NG13,这二株水稻根际固氮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帕特里夏·丘奇兰新近去阿衣华大学神经科学家汉纳·达马西奥和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实验室作了一次参观访问,此行对她的工作带来了唯一的希望。这两会研究人员需要有人鼎力支持他们的“典型”脑计算机化图形的库存储备。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丘奇兰志愿将她的头颅输入该实验室的形象机以遂其愿。结果一系列图形表明这位哲学家的大脑正处于积极活动中,丘奇兰说,为了某种需要,“亚里士多德也会乐意献出他自身极为宝贵的东西的。”  相似文献   

15.
王斐  耿信笃 《科学通报》2010,55(11):992-995
提出了一个用无孔色谱填料实现高分离度、高速和高样品负载(三高)分离整体蛋白的新方法. 把颗粒直径1.0 μm 无孔填料装填在直径远大于其厚度的色谱饼中, 用该色谱饼完全分离 1.0 和40 μg 的7 种标准蛋白, 还基本上完全分离了总量为0.5 mg 的这7 种蛋白, 同时达到了该 “三高”目标. 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用无孔填料分离整体蛋白的应用范围. 如果减小色谱饼体积, 使用粒径更小的无孔色谱填料, 那么预计会取得更好的“三高”效果和在蛋白质组学中整体蛋白的分离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分离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分离出大鼠肌肉乳酸脱氢酶的N端编码1~163位氨基酸的辅酶结合结构域的基因片段 .此结构域分别在热诱导表达系统和融合表达系统中获得高效表达 ,两系统获得的单独结构域经N端序列分析表明表达正确 .有关辅酶结合结构域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分离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分离出大鼠肌肉乳酸脱氢酶的N端编码 1~ 16 3位氨基酸的辅酶结合结构域的基因片段 .此结构域分别在热诱导表达系统和融合表达系统中获得高效表达 ,两系统获得的单独结构域经N端序列分析表明表达正确 .有关辅酶结合结构域工作正在进行 .  相似文献   

18.
刘智勇 《科学通报》1991,36(13):1028-1028
一、引言 化工分离过程系统合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必然涉及到如何表达各个分离系列。对分离系列的表达,有图解法和Polish strings表示法。图解法简单明了,但在计算机上不容易实现;而Polish strings法虽在计算机上较易实现,但很不直观,所以也不便于应用。本文将给出一种既直观、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表达分离系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回声定位蝙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的前掩蔽效应。结果表明,蝙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存在明显的前掩蔽效应。并且随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神经元对探测声强度的敏感性增强;掩蔽效应的强弱与双声的相对强度和间隔时间有关,即前掩蔽效应随掩蔽声强度的降低而减弱,随探测声强度的减小和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增强。推测下丘神经元对探测声的反应特性与其突触后电流的状态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孙照刚  张曼夫 《科学通报》2005,50(18):1978-1983
克隆测定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北京E3Zhonghai毒株的糖蛋白G基因(gG)序列, 并与多种动物的Ⅰ型α-疱疹病毒gG基因序列作了比对. 通过克隆gG基因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gG质粒, IPTG诱导表达含pET30a-gG重组质粒的阳性宿主菌后, 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约35 kD的His-GG融合蛋白. 利用该融合蛋白制备的纯化的抗His-GG大鼠多抗血清, 观测ILTV糖蛋白G的在细胞上的分布, 发现糖蛋白G主要存在于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外周及细胞膜上, 在散在细胞内的分布较为分散, 而在融合细胞的结合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利用抗体中和病毒糖蛋白G的实验结果表明, 糖蛋白G可能参与病毒从细胞到细胞的直接感染(CTCS), 从而影响病毒复制和噬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