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掀起了一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思想热潮。阿格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消费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异化消费论;奥康纳试图将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列,进而提出了二重矛盾论;福斯特从马克思理论本身出发,在生态学视域下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将马克思的生态观归结为新陈代谢裂缝说。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呈现出一种地位不断加强的发展过程。但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过度突显,导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淡化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当中给予生态观准确的理论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物质变换及其裂缝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把马克思文本中的Stoffwechsel翻译为新陈代谢而非物质变换,不符合环境哲学的理论语境。当前,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问题的研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把理论研究与环保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环境哲学对于环境保护的指导作用;二是要拓展物质变换裂缝的研究视野,将其与自然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继承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并根据当时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以物质生产关系为核心,确立了市民社会是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相统一的动态系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揭示社会运行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开创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发展理论的建构路径上,马克思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解构与建构相统一、实现自我批判的社会本真批判,建构起一套真正直面社会问题,以关注"现代社会"发展命运,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人类解放为内容的严密的科学话语体系,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生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思想交锋、自我批判、绵延提升直至最终导出唯物史观之创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立足于《莱茵报》时期的感性经历,先后运用哲学、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知识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进行系统的理论清算,纠正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历史错位”,首次确立了“社会本体论”原则。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是标志着唯物史观开始诞生的第一命题。分析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有利于澄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科学评价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各个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阐述了各自关于未来社会分配的思想,这些思想为马克思创立按劳分配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思想渊源。此外,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局限性,为创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完成了按劳分配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之后,有关其消费理论对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理论,特别是对西方马克思的影响作用。受其影响,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实践期和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现代发展期都与马克思理论具有相同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清晰的形成脉络,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契机,哲学原则的确立,初步发展,成熟阶段。本文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浅析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脉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目标、原则、途径及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仍然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才能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我们党提出的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1.
杨勇兵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88-391,39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从主体或人的方面考察现实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因而具有深刻的主体意蕴、实践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坚持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从更为深刻的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在总体上并没有为当今时代所超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它还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的交往行为和伴随而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生动具体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产生于人们最基本的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它与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时代的大趋势和重要背景,一体化生存方式下人们交往问题凸显。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卢梭的异化思想具有二重关系:继承渊源关系与创新超越关系。两者的异化理论,无论在理论阐释还是在解决方式等层面,都有一定的差别。但马克思作为成熟的异化理论的创立者,其异化理论实际上是对卢梭的批判继承和超越,两者的异化思想又同样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资本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新兴的一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成为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各学科交叉的热门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人的本质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是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论依据。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又是在借鉴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有所深化和细化,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在强调国家阶级统治本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国家的社会职能。通过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肯定了执行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他们所阐述的无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对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人们正确、全面地理解人的价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继承并扬弃了历史上已有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在对现实经济领域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实现了异化概念由政治和哲学领域向现实经济领域的转向。马克思在异化劳动思想中,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出发,通过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异己化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不同,马克思所谓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试图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寻找人走向自我异化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揭示了生产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隐含了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同时在对人的本质及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方面亦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了一种深刻而现实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在对象性活动中把握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在社会历史的实践维度中,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资本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反生态性。而西方生态主义以现代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支撑,以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作为理论基石,试图通过伦理努力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与调整,诉诸的方式也多为激进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而并未能深入到社会历史存在的层面。面对派别林立的生态主义,马克思的生态观并未显得过时或落伍,却不断显示了其理论的优势,成为当今生态哲学不可跨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对人类社会作系统分析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大系统运行机制的科学理论,其中的上层建筑(实体部分、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二元社会结构划分方法,又是构成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理论和五大基本定律的基石、核心。本文拟运用马克思的系统科学思想,对于二元社会形态划分原理与五大规律作深入一步的分析,提出关于社会大系统的多级(三级)层次分类方法和十四组(规律)假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