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近年来硝苯吡啶在儿科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了解该药对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简称哮支)及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疗效,我们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硝苯吡啶口服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50例口服复方降压片。结果表明;硝苯吡啶组平均收缩压由(22.6±2.8Kpa)降至18.6±2.4Kpa;平均舒张压由13.8±2.6Kpa降至11.6±1.2KPa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值<0.01)。血压下降起始时间平均3.1天,舌下含服具有迅速降压的效果,硝苯吡啶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复方降压片组。硝苯吡啶组总有效率94%,复方降压片组总有效率74%。硝苯应用10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苯吡啶治疗急性心梗塞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28例AMI分为三组,硝苯吡啶组和硝苯吡啶加β受体阻滞剂组及对照组。结果:硝苯吡啶组102例,死亡11例,死亡率10.72%;硝苯吡啶加β受体阻滞剂组3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2.82%;对照组87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13.79%。结论:三组相比硝苯吡啶组死亡率最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我们认为硝苯吡啶10mg,每日三次对国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硝苯吡啶联合使用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充血性心衰患者 6 2例随机分成 2组 ,将联合使用卡托普利和硝本吡啶的病例称为联合组 3 2例 ,单独使用卡托普利的病例称为单用组 3 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充血性心衰比单用组的疗效较好。前者显效率 6 2 .5 % ,后者显效率 3 3 .3 % ,x2 =5 .2 7,p<0 .0 5。结论 :卡托普利与硝苯吡啶均有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肺肾功能 ,降低血粘滞性、防止血管痉挛 ,纠正心功能作用 ,二者联合使用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应用中药真武汤与西药硝苯吡啶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临床观察报告。总有效率75%。 相似文献
7.
应用硝苯吡啶,地高辛联合治疗心功能不全78例结果提示:治愈53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2%,平均有效时间为18天,应用此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用药量小,用药时间较短;无1例出现洋地黄中毒,解决了洋地黄治疗中治疗量与中毒量交叉的矛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评价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2.5±17.3岁.其中频发室早5例,室速5例,采用激动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来确定起源点.4例心律失常位于右室流出道,5例位于左室中后间隔区,1例左室流出道室早位于左冠窦内.1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效果,即刻成功率100%.随访期间(2~30个月)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律失常复发. 相似文献
9.
和宏莲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B06):136-136,14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7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79例患者中,60例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达74.7%。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副作用少,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0.
和宏莲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Z1):136,14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7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79例患者中,60例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达74.7%.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副作用少,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在左心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仿真建模的基础上,结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数据,建立描述心血管冠状循环与系统循环之间血液动力学关系的模拟电路模型,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理状态下的冠脉循环血流情况.模型通过修改参数,能模拟不同个体生理情况特征,仿真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情况.仿真波形与动物实验结果相吻合,通过对血流储备分数(FFRmyo)的计算,也进一步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1158例健康青年人的心电图检查,发现TV_1≥TV_5者113人占9.76%,说明此现象不仅存在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而且是正常人心电图中较常见的正常变异或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陈朝霞!医疗系内科教研室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血液流变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8例冠心病患者与 80例正常健康者相关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8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 B10 0明显增高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载脂蛋白 A1显著降低。结论 :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 A1、载脂蛋白 B10 0的检测 ,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者测定了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者和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心衰和左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表明,两组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合并退行性瓣膜病组的左室重量指数较大,心功能较差,心衰发生率高.从而得到退行性心瓣膜病变能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重构的发生,促进心衰的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因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当患者以“心悸、气短、双下肢水肿”为主诉来诊时,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本文以临床典型病例加以讨论,总结二者的鉴别要点;分析误诊原因,概括二者治疗差异,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模式逐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为此,临床医学,不仅要能用药物治疗疾病,而且要了解各种致病因素,以便更好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探讨冠心病的心因致病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静竹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2):68-7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4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常规治疗.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有效降低焦虑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疗护理,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