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先导膜片式减压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用于水力过渡过程分析的先导膜片式减压阀数学模型,给出了用特征线法进行减压阀管路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方法,并计算了设有减压阀的简单输水管路的水力过渡过程。算例结果表明,减压阀后输水管路的最大水锤压力显著降低,减压阀前后的压力值及其变化过程明显不同,减压阀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关系到此类工程的合理设计和安全运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利用早期压力恢复数据确定平均油藏压力的拟函数法.该方法克服了过去计算方法中关井时间长的缺点,且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不需要压力恢复数据以外的其它资料.应用实例表明,用拟函数法确定的地层压力介于其它各种方法所求地层压力值之间,从而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利用早期压力恢复数据确定平均油藏压力的拟函数法。该方法克服了过去计算方法中关井时间长的缺点,且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不需要压力恢复数据以外的其它资料。应用实例表明,用拟函数法确定的地层压力介于其它各种方法所求地层压力值之间,从而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行开发的软开关逆变电源,设计了脉冲参数影响规律研究的工艺实验平台。实验根据一脉一滴的原则,改变峰值电流、峰值时间、基值时间,采用小波分析仪采集焊接过程的电流电压信号,并用高速摄像机获取熔滴过渡图像,结合两者处理结果分析表明,脉冲参数直接影响熔滴过渡过程,峰值电流和峰值时间之积对熔滴过渡影响显著,基值时间和基值电流对熔滴过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脉冲参数对脉冲MIG焊焊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自行开发的软开关逆变电源,设计了一个工艺实验平台,用于研究脉冲参数对脉冲氩弧(MIG)焊熔滴过渡的影响规律.实验根据一脉一滴的原则,通过改变峰值电流、峰值时间、基值时间,采用小波分析仪采集焊接过程的电流电压信号,并用高速摄像机获取熔滴过渡图像,结合两者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参数直接影响熔滴过渡过程,峰值电流和峰值时间之积对熔滴过渡影响显著,基值时间和基值电流对熔滴过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平动位移刚性挡土墙墙后主动土压力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引入了内外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公式,得出了最危险滑动面倾角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能量法在计算挡土墙土压力中的应用,并对能量法提出的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把改进后的计算值和未改进过的计算值分别与实际值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压力值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水中等质量两爆源同步爆炸时冲击波耦合中心的峰值压力计算模型,利用Autodyn计算得到不同药量和爆距下的峰值压力数据.一方面根据量纲分析确定的函数形式拟合数据从而获得峰值压力的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对药量、爆距及峰值压力三类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和归一化,并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将训练集代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结构相对简单、均方误差最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和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的峰值压力与实际值吻合较好,公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8%,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2%,与公式计算相比,BP神经网络能够以更少的数据样本容量实现更高的精度预测.  相似文献   

8.
首先以氢原子的能量为零级近似能量,用微扰法计算了氦原子的2s~4f态能量,然后以氦原子的能量为零级近似能量,用微扰法计算了锂原子2s~4f态的能量。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含铝炸药水下爆炸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kg柱形某含铝炸药进行了水下5m的水池爆炸实验,并基于AUTODYN软件模拟了含铝炸药水下爆炸冲击波与气泡脉动规律,研究了非理想爆轰对冲击波与气泡特性的影响.模拟研究表明,Miller能量释放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含铝炸药的非理想爆轰过程,可准确模拟出冲击波后期压力值、气泡二次压力以及气泡的周期与半径,计算值与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装药参数及起爆方式对近场冲击波压力峰值的影响,有限元模型、方法以及计算结果对相关研究和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采用全关联的Hylleraas坐标下的变分波函数法这一新的方法计算少体分子离子的能量本征值问题。并且将之应用到H2^+基态能级的数值计算上.将计算所得的结果和用其他各种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表明变分法计算对于解决能量本征值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弹性管道与粘弹性管道串联混合连接的管道系统瞬变流压力波动的影响规律,设计并搭建了弹性/粘弹性串联混合管道系统瞬变流实验台,分别是镀锌钢管、镀锌钢管与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R)管混合管和镀锌钢管与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管混合管。在不同初始流量情况下,分别对三种管道系统进行了瞬变流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对粘弹性管道瞬变流模型结合一维拟稳态摩阻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核,并提出了混合管道瞬变流参数校核方法。结果表明:使用粘弹性管道替换部分弹性管道会使得瞬变流压力波峰值衰减幅度下降,钢管/PPR混合管道相比钢管/PE混合管道具有更大的下降幅度。改变初始流量不会引起压力波相位发生改变,其对粘弹性效应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外,应用一维拟稳态摩阻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混合管道瞬变流的压力波动过程,本文所提出的混合管道瞬变流参数校核方法可简便且准确地校核混合管道瞬变流参数,为工程中混合管道瞬变流的数值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冲击试验得到了纵向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冲击响应规律,在激波管中同时加载冲击波压力与瞬态高冲击研究了压力传感器在冲击作用下冲击寄生响应峰值与冲击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冲击寄生响应脉宽与结构固有频率的关系,最后在实际爆炸场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的加速度灵敏度近似为定值,且不同传感器加速度灵敏度相差很大;瞬态高冲击作用下压力传感器冲击寄生响应峰值与传感器的加速度灵敏度有关,脉宽与测点的固有频率有关;应合理选择压力传感器降低冲击寄生输出,控制测点结构固有频率使加速度峰值远离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种将理论分析、数字模拟、试验研究相结合,进行大功率液压系统压力瞬变研究的方法,并用快锻液压机的压力瞬变分析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若干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ransient fluid flow in rapidly filling undulating pipe-lines with entrapped air is of practical interest in many areas,including water supply systems,sewer systems,and oil pipelines,and has received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attention recently…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取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零模暂态能量值,利用电磁暂态程序ATP建立了仿真模型,借助Matlab程序设计得到了相应的零模暂态能量值.同时综合考虑不同接地过渡电阻、不同故障距离、不同故障初相角以及间歇性接地故障等多个因素,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大量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零模暂态能量的故障选线方法检测灵敏度高,不仅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而且适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及间歇性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颗粒的瞬态碰撞压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功能梯度材料中金属/陶瓷熔融颗粒高速碰撞到基体后的瞬态压力分布、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碰撞瞬间颗粒前沿各单元及颗粒整体的压力随着变形均呈现为振荡衰减趋势;瞬态压力峰值与初始速度的平方及密度均存在正比关系.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喷涂颗粒与基体的结合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指导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1.01×105Pa下测量了针-针电极空气介质阻挡放电振动温度的时间行为.实验发现在单个放电脉冲期间,振动温度不是1个恒定值,而是随时间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且振动温度峰值时刻较放电电流峰值约滞后33 ns.  相似文献   

18.
考虑复杂枝状管网系统內不稳定流动,建立起压力分布的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线性算子半群方法得到了问题解存在唯一的结论,并利用算子级数法得到了问題的广义解。  相似文献   

19.
主缆除湿系统是悬索桥主缆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主缆在工作中的服役寿命.针对主缆实际形貌特点,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主缆内不同钢丝堆积态对主缆内部空气流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南沙大桥(虎门二桥)实桥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均一态的压降和试验实测压降的相对误差低于5%,表明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松散态结构的存在会有效改变缆内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在0.03倍直径处双堆积态下各个孔隙率下的速度增加率达到最大值,相较于单一堆积态缆内速度增加了12.9%;松散态堆积结构的松散程度对缆内的湍动能影响不明显,但是相比均一态堆积结构,双态堆积结构会使缆内的湍流变化更剧烈,湍动能峰值更大;不同孔隙率对于缆内内部的压降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相对于均一态在孔隙率为21.5时的双堆积态下最大压降仅减小了26 Pa.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脆弱支路及临界割集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人为选定割集以及没有考虑故障后系统轨迹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支路势能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最脆弱支路及临界割集的候选集辨识方法,并结合改进的综合指标来辨识临界割集.该方法把故障后电力系统在势能最大值处的拥有最大支路势能的支路作为最脆弱线路,以此线路作为基本线路形成候选集,再根据改进的综合指标来确定临界割集.该方法无需等时域仿真结表后就能确定最脆弱线路及临界割集.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方法N部分计及了故障后系统的轨迹而提高了辨识准确度,辨识速度也由原来的5S缩短为现在的0.35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