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关宋代公吏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实效状况,以及公吏阶层的法律生活包括任用、素质、收入和执法等活动的研究,因资料匮乏而凸显空白.中国古代"文史一家"的传统使得<水浒传>描写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从作品人物、篇幅和内容上看,<水浒传>是一部主要描写公吏法律生活的作品.为此,以<水浒传>为素材来考察宋代公吏的法律生活状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浒故事系列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明确的价值观念,这是水浒文化的实质内容.从狭义上说,水浒文化是以《水浒传》为核心,在水浒故事产生、成书和传播接受过程中形成的,与其相关的一切政治、伦理、宗教、军事、艺术、价值、习俗等精神现象的总和.从广义上看,水浒文化遗迹以及由水浒故事产生的各种物化形态,也属于水浒文化.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的水浒文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忠义的政治伦理观念;崇尚勇武精神;相当的包容会通精神;梁山水浒文化遗迹具有不可更易性.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贾氏等四位女性之所以会出现与人私通的"红杏出墙"现象,主要是与她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不如意现状、不良之徒的教唆和引诱以及她们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密切相关.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这四个女人红杏出墙的故事,一方面是为了寄寓强烈的警示与戒谕,另一方面是为了渲染梁山好汉"不以女色为重"的英雄品格,同时迎合市民阶层重于娱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说到梁山排座次,人们常常只想到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实,梁山的排座次,共有六次。此外还有第十六回描写的“七星聚义”,即“东溪村英雄小排座”,第六十七回、六十八回描写的宋江、卢俊义互让尊位、及其所引起的争执矛盾。《水浒》通过排座次描写,突现了梁山头领们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也曲折地反映了《水浒》作者政治思想观点的倾向性。或许可以说,排座次描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水浒》及其作者的一个特殊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第一次把婢女作为一类人物进行描写,婢女的地位与身份得到较为全面反映的同时,婢女作为小说的人物开始具有了个人的情感和追求。但是,唐人仍以高高在上的眼光来看待婢女,仍以男性为中心的赏玩态度去描写婢女,削弱了其形象。本文通过私属婢女(私婢)来探究唐传奇是如何反映婢女阶层的。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第一次把婢女作为一类人物进行描写,婢女的地位与身份得到较为全面反映的同时,婢女作为小说的人物开始具有了个人的情感和追求。但是,唐人仍以高高在上的眼光来看待婢女,仍以男性为中心的赏玩态度去描写婢女,削弱了其形象。本文通过私属婢女(私婢)来探究唐传奇是如何反映婢女阶层的。  相似文献   

7.
水浒英雄从聚义梁山到归顺招安有着一条内在的线索,这就是制约着众好汉的以"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世俗伦理.它是介于江湖义气和政治伦理之间的一种具有多重含义的伦理规范.它不仅使梁山英雄从分散到聚集于水泊,而且最终导致众好汉的悲剧命运.它的形成,不仅在于梁山好汉的背景,更在于故事流传过程中人为的加工.这种伦理,带有浓郁的民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元水浒杂剧对梁山事业进行现实基础上的理想化描写,梁山是一个光明的世界,梁山事业的主要内容"替天行道",便是除暴安良,扶困济危,杀恶棍,救百姓。而小说《水浒传》的主题思维是向更深层拓展的,它冷静、全面、客观地记叙了梁山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又到失败的过程。既反映了作家对于皇帝昏愦、奸臣当道的社会状况的清醒认识及无比忧愤,也体现了作家对梁山聚义事业的充分赞赏和肯定。作家更深的思考在苦苦求索整个封建社会的出路,这种思考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莫里森最受关注和争议的小说.宠儿在小说中是一个身份模糊的人物,其经历穿越时空,其身份具多种可能性于一体,具有形与无形、具体与抽象于一体.小说作者通过对宠儿及相关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的讲述,向读者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了美国黑人的苦难历史,有力地抨击了奴隶制的罪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梁山、东平、郓城、阳谷等水浒旅游四县相互争夺水浒客源,争夺地名资源,亟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水浒旅游区域合作机制是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是水浒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水浒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要求.加强水浒旅游区域合作要努力构建以"水浒旅游开发管委会"为基础的合作框架,形成以政府、企业、行业为主体的多元合力,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形成鲁西水浒线产业分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