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中国的面条如今可是一个大家族。据说光是陕西的面条就有近千种花样,什么臊子面、旗花面、麻食面、酸汤面、油泼面、血条面……细者如发丝,粗者似腰带。其他地方的名堂也不少。如今人们吃顿面条实在不算什么,可1000多年前情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口下留情     
如今人们的嘴真是越吃越刁了。只要有营养,无论是蚯蚓、蚂蚁、老鼠、蟋蟀,还是獐、麂、鹿、兔,娃娃鱼、熊掌等等,什么都敢吃。记得台湾作家柏杨曾说:社会先有吃的文明,才有其他文明。吃为文明之母,没有吃,便没有文化,更没有文明。“吃野物”古已有之,可谓老祖宗之遗风。本来,吃一点允许猎捕的野物,特别是一些人工驯养的繁  相似文献   

3.
晓旭 《科学大观园》2012,(14):35-36
走的地方多了,渐渐能静下心来,想想眼前的一切,除了用眼睛看,还有什么别的感受方式?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吃上,开始琢磨这地方有什么美味好食,找到了好吃的,更开始注意当地人怎么吃。当味觉和视觉相交融,就吃出了仪式感,令这旅途平添了一重回味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藏北高原藏语称"羌塘",面积广达20万平方公里,夹在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动物园。这里生活着黑颈鹤、野驴、野牦牛、雪豹等100多种珍禽异兽,给美丽的藏北高原更添一层神秘。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1,(5):14-14
多吃新鲜蔬菜好谁都知道,可并不是吃了新鲜蔬菜就可以达到营养需求的,关键在于人们吃菜的时候总存在一些错误的食用方法导致事倍功半。你也存在这些误区吗?危险啦……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营养学家曾形象地告诫人们说:吃“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指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的。  相似文献   

7.
在非洲西部的多哥,人们喜欢吃鼠肉的饮食偏好说起来有些吓人。但对当地人来说,这种饮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吃",更在于享受捕猎和烹饪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4,(15):13-13
<正>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脏。然而,近几年,因为水体的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的问题使人们开始重视吃鱼的安全性。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鱼类摄入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 《科学大观园》2013,(15):17
多吃新鲜蔬菜好谁都知道,可并不是吃了新鲜蔬菜就可以达到营养需求的,关键在于人们吃菜的时候总存在一些错误的食用方法导致事倍功半,你也存在这些误区吗?1.久存蔬菜上班族通常喜欢一周做一次大采购,把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在家里慢慢吃,这样虽然节省时间、方便,但是要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9,(5):18-18
人们都知道应该多吃蔬菜,但怎样才能从蔬菜中获取更多营养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吃蔬菜这个问题上。关键不在于吃多少,而在于怎样吃,怎样保证其营养成分能够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英国营养学杂志》刊登一篇研究报告:蔬菜并不一定生吃最好。研究人员对198名恪守生吃蔬菜原则的德国人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体内的维生素A水平与常人一样,胡萝卜素的水平则相对较高,但他们都比较缺乏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3,(13):18-18
吃宵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宵夜并非想吃就吃,也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么,要怎么吃宵夜才比较好呢?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拉面     
拉面本来是中国的一道美食,据说日本中华街的中餐馆是日式拉面的发祥地.为了适合日本人的口味,逐渐用本来没有使用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汤,诞生日本独自的拉面.作为地方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拉面是札幌拉面、喜多方拉面、京都拉面、东京拉面、博多拉面等.喜欢吃拉面的人很多,为了只吃拉面从远方特意去各个地方的人也不少.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拉画     
拉面本来是中国的一道美食,据说日本中华街的中餐馆是日式拉面的发祥地。为了适合日本人的口味,逐渐用本来没有使用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汤,诞生日本独自的拉面。作为地方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拉面是札幌拉向、喜多方拉面、京都拉面、东京拉面、博多拉面等。喜欢吃拉面的人很多,为了只吃拉面从远方特意去各个地方的人也不少。  相似文献   

14.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日前,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老鼠在人们心里的形象似乎是矛盾而固定的,但随着科技发展,颠覆了人们对它的观念,老鼠在人类科学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啮齿动物因为偷油吃米、传播疾病而落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但一旦离开现实世界,它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变身成为机智灵敏又善解人意的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走一大圈,比如周游全中国,或者全世界,一直是一个梦。但到今天,猛然回首,竟发现这么多年也走了不少地方。很多地方也恰到好处地安顿了自己当时当刻的心绪。周末的空闲时日,朋友一吆喝,青城山喝茶,沱江边吃野生河鱼,这是常事。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7,(21):13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各种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开始增加,如何科学用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哪些食物健脑,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专家建议平时多吃些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3,(19):14-15
猪肉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食品之一,因为太常吃,人们还发明了许多新鲜花样去烹饪这道传统美食,发明创新固然好,可不懂营养知识乱来则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相似文献   

19.
补心为上     
中国人很讲究进补的,尤其是粤菜中的“煲”。看那五花八门的“煲”,不禁让人悟到,天下珍禽异兽无一不可“煲烫”,人身的任何部位无一不可“补”。传统医学的补气、补血、补肝、补肾,以及如今时髦的补钙,堪称补身大全。《本草纲目》医书中也有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夏天的临近,大量蔬菜上市。网上流传出这样一种说法:圣女果、彩椒、紫薯都是转基因食品,理由是以前我们没有吃过这么小的西红柿,也没有见过颜色鲜艳的彩椒和紫薯。所以,这些蔬菜都是后来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人们吃了并不安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