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莹 《科技信息》2006,15(12):189-190
行政诉讼通常是法治国家保护公民免受强大国家机器压迫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又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展开讨论,以期为行政诉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存在不足,已不适应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一要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二要加强课程改革,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干预体系;四要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应突显“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和法治公平时代精神,建立健全制度激励、过程调控及权利救济机制,充分盘活各方面人力资源,实现高校办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仇周亮 《科技信息》2011,(32):I0046-I0046,I0049
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探索并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高校的育人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泳平 《科技信息》2012,(36):123+125-123,125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英培育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基地,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双重身份,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高校的双重任务,高校法治理念教育和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应培养生态法治观,即生态整体法治观、生态伦理法治观、生态共享法治观,以指导生态法治行为。培养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应以生态法律知识的传授、生态法治思维的养成、生态法治行为的导正为其内容体系。高校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法治观:构建高校生态法治教育机制,营造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思政课堂教学、开发生态法治选修课、开展生态法治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开展生态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建构校园生态法治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要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完善科研评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质量;调整科研类型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改革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
将高校招生、学历发放、学生退学等高校教育纠纷纳入行政诉讼,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没有专门的规定,但从现行法律法规的精神推理,是可以的。该纠纷纳入行政诉讼后,有利于依法治校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改善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法治教育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主客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适时调整教育策略,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深入探索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提供有效的法治教育供给。因此,高校需要在构建跨文化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和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法治学习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依法治教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法的普及,我国高校(国立)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已成为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问题。以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行政色彩的权力关系以及与不具有行政色彩的民事关系为基点,从维护学生权益角度出发,审视高校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探讨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应包括法院和行政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行政诉讼权利义务关系及行政诉讼参与人相互之间的行政诉讼权利义务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在主体、内容、客体等要素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行政审判权力与行政诉讼权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成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中心和枢纽。研究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人民法院正确行使行政审判权,有助于引导行政诉讼参与人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相似文献   

13.
举证时限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之一 ,其重要性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益等方面。我国立法虽较早确立了这一制度 ,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需进行重建。重建时应当坚持以法定期间为主、指定期间为辅 ,引入调查令制度和时限中止机制 ,并对原、被告及第三人之举证时限作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商业贿赂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形象和声誉。高校商业贿赂在涉案领域、涉案人员、涉案金额、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究其原因,既有社会上腐败蔓延、缺乏专门的惩治商业贿赂的法律规范、高校大规模的密集性采购和大规模上马基建项目这些客观因素,也有高校干部任职期内法制观念责任意识逐渐淡漠、高校自主权扩张和内部行政权利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这些内在因素。治理高校商业贿赂,需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实行高校内部交流轮岗制度,完善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公民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三权博弈。对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情况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中一种特殊的判决方式,具有特定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理论依据。但由于判决的适用条件中"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概念难以判断,在此前提下情况判决的适用可能导致公民权利遭受严重的侵害。同时由于利益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事前的行政程序、诉讼中停止执行制度以及利益衡量等多种手段来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7.
由四川省一起行政区划调整纠纷引申出法学领域的两个重要问题——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性质如何界定和行政区划调整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学术界鲜有研究。为此,界定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性质。经过详细论证,认定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属于国家行为。其次,基于国家行为的不可诉性,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野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与创新,应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从基本原则、启动者、适用范围、法律效力、救济措施等方面全面推进。行政诉讼调解应基于自愿和合法原则,由双方当事人合意而启动,由法官居中主持,依法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终结诉讼的效力。当然,对于无效和可撤销的调解协议也应当提供必要的救济。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逾期返还图书罚款行为的法律性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下,高校图书馆没有行政处罚的设定权和实施权,其根据白行设定的规章制度向读者收取罚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另一方面,将图书馆规章作为要约不符合要约的内涵,且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是依法取得的,并非通过合同法进行约定,亦不宜采用合同法作为民事违约金进行处理。指出应健全图书馆相关立法,以利高校图书馆依法进行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20.
胡露 《韶关学院学报》2014,(11):101-105
推行电子政务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伴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电子证据将在行政诉讼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虽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电子证据作为新的法定证据类型规定其中,但在诉讼过程中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全并未提及。由于行政诉讼活动的特殊性,加之电子证据具有易被破坏的属性,从保全方式、保全程序等方面对行政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进行保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