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通过对鸡西市居住区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了鸡西市居住区存在的住区选址不当、建筑闲置、小区模式的简单套用和住区不公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环境意识、合理配置居住区公建、关注贫困阶层及规划多元化等方法,可以改善鸡西市居住区的不合理现状。指出积极探索适合于鸡西市的居住区规划模式和规划理念,是促进科学、合理的鸡西市居住区规划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住房时,注意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把居住区绿地作为重要条件。因此,居住区的绿地建设直接影响到商品房的销路及售价。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一、居住区绿地的内涵。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寓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公共绿地又可划分为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面积较小的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和儿童游戏场等。居住区绿地可调节光、温度、湿度和空气,不仅对改善气候,防风、降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具有…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研究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选择居住区地下停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气候模拟工具Envi-met,从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角度分析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部分开发地下空间和完全地下空间开发3套居住区规划方案的室外热环境指标(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研究显示: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改善程度不同,完全地下空间开发的室外热环境质量最好;相比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部分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速最高降低0.09m/s,空气温度最高降低0.5℃,相对湿度最高提高3%;完全地下空间开发风速最高降低0.33m/s,空气温度最高降低1.1℃,相对湿度最高提高5%。研究表明,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室外热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今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新方向。认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设计,资源环境的循环利用等植入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当今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居住区绿化的作用及现状出发,针对绿化设计、居往区绿化的实用性、居住区绿化的功能、植物的配置原则、住区绿化的养护管理要点等问题,对如何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树木管理是居住区绿化,乃至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南京城区15个居住区的树木管理现状以及相关管理机构、法律法规的调查研究,比较了各类居住区树木管理方法和管理机构的差异,分析了居住区树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管理现状的相应对策,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锴 《科技资讯》2011,(28):75-76
居住区水景能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交流,是居住区生态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我国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水景设计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居住区水景基本特征提出规划设计,依照对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实例分析,最后对居住区环境中的水景景观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身心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使对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愈加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由分析济南市目前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生态性、统一性、健康性、和谐性、景观性、文化性等方面,对今后居住区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探,以期形成良性的居住区生态环境,使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地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浅谈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遵循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原则出发,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环境适应现代城市化要求,满足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的主要载体,居住区规划和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案、建设实施到运行管理,都必须有全新的思路和规划理念.而规划是龙头,居住区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空间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以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保证生活空间质量为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与开敞空间的有机融合、注重功能分区与多种空间的优化组合、注重安全防卫和邻里活动空间的合理设置、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生活空间的综合利用,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瑞  宋霞 《甘肃科技》2009,25(15):137-138,97
邻里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城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是居住区居民生活交往的基本空间形式。通过对郑州市现有部分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提出改善郑州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居住区人们活动中存在外向性、内向性功能,论述尽端路在我国居住区规划中的可行性,并验证有利于人车分流的实现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化将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本文论述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空间的绿化形式、绿化规划及绿化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通勤可达范围的居住区分类及特征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上海市15个居住区通勤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单次通勤出行时间预算目标值为30分钟。利用电子地图API二次开发和GIS技术绘制居住区居民使用小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方式30min通勤活动空间可达范围。从30min通勤可达范围交通系统配置角度,分析居住区通勤可达范围差异产生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公共交通30min通勤可达范围内各类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施点密度、被调查者上班地点落在该范围比例、使用小汽车通勤出行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分类居住区针对性交通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田海宁 《科技信息》2009,(20):I0200-I0200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以达到通过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给人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和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方红霞 《甘肃科技》2011,27(3):153-154,150
居住区绿化是都市园林绿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都市生态状况的基础与关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照绿化规划设计原则,使居住状况适应当今的修建,满足居住功效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15个居住区通勤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单次通勤出行时间预算目标值为30min.利用电子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二次开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绘制居住区居民使用小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方式30min通勤活动空间可达范围.从30min通勤可达范围交通系统配置角度,分析居住区通勤可达范围差异产生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公共交通30min通勤可达范围内各类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施点密度、被调查者上班地点落在该范围比例、使用小汽车通勤出行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分类居住区的针对性交通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着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强调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遵从节省成本、方便养护的原则,提出小区绿化养护要突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追求节约成本、长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范恩友 《科技资讯》2005,(24):119-120
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化将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本文论述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空问的绿化形式、绿化规划及绿化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纪贵 《科技信息》2007,(26):274-274,285
1.前言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也渴望有一个自然的空间接纳他们的生活和情趣。因此从发挥居住区绿化最佳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居民的心理需求出发,,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由此所创造的环境氛围才充满生机活力和具生活气息,能做到景为人用。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的意境美。可以说,植物景观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