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修建的河流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及施工的方便性而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从而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开展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河流筑坝后在发挥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河流连通性降低、生境破碎化,改变河流天然水文节律,进而影响坝下河流生态系统。为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筑坝后维持河道内生态需水是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调度的重要内容之一。1中国实践问题分析目前,中国在河道内生态需水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未形成统一的河道内生态需水约束红线,导致中国不同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的差异较大;二是基于坝下河  相似文献   

3.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段河道护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其结果导致河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河岸连接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因此恢复重建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研究适于河岸生态环境、生态作用好的生态修复材料.以恢复重建城市段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为目的,研究了作为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芦苇幼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芦苇秆粗细对芦苇秆的发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选取芦苇秆时,尽可能选择休眠芽多的芦苇秆,并且选用细芦苇秆,以便于运输;散状、捆状条件下,芦苇秆的发芽有显著差异,捆状芦苇秆要比散状更易发芽,可培育出优良的芦苇幼苗,因此最好将数个芦苇秆捆成一束浸泡发芽.本研究得出的技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为成功开发植物相容型混凝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一方面对于河道生态系统造成胁迫。在过去的河道整治工程实施中硬化、白化、渠化三化的现象在我县已经普遍存在,并趋于发展之势。造成了河道生态失衡,面临着河道生态修复、补偿等诸多问题,人们在反思中。根据我县山区地形、地貌、河道的具体状况,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建立一种生态理念,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河道整治工作中,应以生态、生境的观念搞好整治工程的科学规划。立足于河道生态系统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真正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整治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流生态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活和发展速度,文章以巴塔河河道整治工程为背景,探讨河道整治的工程措施,通过河道疏浚和河堤修筑等工程措施,解决防洪、排涝等功能,同时通过修建梯步和河岸美化等,打造安全、舒适及优美的水环境,满足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廖剑波 《科技资讯》2023,(20):172-175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河流生态环境也是人类生态文明的真实写照。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血脉”,河道环境监测是每个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无人机设备作业机动灵活,无论是河道全流域的周期性监测,还是特殊地区的定点全天候高频率监测,无人机航拍技术都能主动适应河道管理新常态的需要。该文针对当前河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辅助河道环境监管的方案,并结合相关实例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流经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的中小河流为对象,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为核心,根据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理论采用工程和植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初始河岸生态系统.并着重对其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动态、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河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生态河道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生态河道建设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生态河道发展的两个阶段,即自然型河道和生态型河道,并分别从生态河道影响因素、河流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河道工程实践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我国生态河道研究和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挡土墙是支撑河岸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而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建筑物。在汛期起到防洪度汛的作用,是河道整治工程中的重头戏。由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提出,生态挡土墙也起到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该次河道综合整治中自嵌式生态挡墙与悬臂砼挡土墙相结合的应用在句容水利工程史上属于首例。工程实施后,提高了当地防洪标准,稳定了句容河河岸岸坡,恢复了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了挡土墙结构形式应用空间,为河道岸坡整治提供了一种更为生态、经济的护岸形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形象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积极开展在生态系统尺度基础上的生态恢复,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和自然界实现共同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恢复应当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自组织和自恢复原则以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原则。目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途径是水环境恢复和生物种群恢复以及生态空间结构的恢复等。  相似文献   

13.
 河流筑坝后在发挥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河流连通性降低、生境破碎化,改变河流天然水文节律,进而影响坝下河流生态系统。为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筑坝后维持河道内生态需水是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调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水利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表现在改变自然河流分布;使生态系统相对静止;造成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等方面。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中要树立生态水利工程的观念,我们要保护河流生态的多样性;减少工程占地,保护河道净宽;着力整体性地修复已被水利工程破坏的诃道。  相似文献   

15.
浅议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河流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目前我国城市河流在其利用和治理过程中,出现了河道被渠化、硬化,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水资源被过分开发、河流生态需水不能保证;污水排放入河、水质严重污染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应建设生态河堤、充分满足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严格控制向河流排放污水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侯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3,(35):182-18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生态事业。在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时至今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反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必须要搞好生态事业,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逐步恢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建设中,生态河道建设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它是保护河流生态安全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对生态河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并找到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福建省调水河流的特点,结合河道生态需水的一般考虑因素,总结了福建引调水工程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的特点,并进行了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选;以龙岩市万安溪引水工程为例,基于Tennant法、90%保证率最小月均流量法和湿周法,对比确定了该引调水工程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量,以期为福建同类引调水工程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取值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形象也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水利、生态工程上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河道边坡防护主要关注边坡稳定性和行洪、排涝功能,较少考虑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对城镇水系景观美化的需求。笔者在分析河道边坡发生土壤侵蚀成因及剖析生态护坡技术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的模式、生态`护坡设计的原则及目前主要的生态护坡材料与方法,并探讨了对不同生态功能需求的河道,应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边坡防护,以达到既满足河道边坡防护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能发挥河道边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功能所起到的保持水土、净化水体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中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需水的特点,将研究重点放在中下游河道,选择黄河中下游及部分支流的主要控制断面研究黄河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以河流水体存在(不断流或干涸)、水生生物完整性以及河流系统的水沙平衡为保护目标,分别计算河道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和洪水期生态流量,将不同生态流量耦合时间特征计算了全过程生态需水。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洪水期生态流量和最小生态流量的相对值分别为18%~29%、156%~187%、9%~15%,对应于汛前期(4-6月)、汛期(7-8月)和汛后枯水期(9-3月)的河道生态需水,据此算得黄河中下游流域年生态需水总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5%~43%。从河流生态需水时间特征出发提出的全过程生态需水计算成果,将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调度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