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德威  王雪  孙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454-13459
目前IPA-Kano模型在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应用较少,为进一步完善IPA-Kano模型在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且改善城市地面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地面公交吸引力。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IPA-Kano模型对哈尔滨市地面公交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以提升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文章通过构建哈尔滨市地面公交服务要素的“隐性重要性—显性重要性”矩阵,对哈尔滨市公交服务要素进行归类,确定了哈尔滨市地面公交亟需改善的服务要素,并提出了哈尔滨市公交服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公交车首末车发车时间、公交车运行准点率、行驶速度和车内安全应优先改善。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产品设计的基本规律-设计调查,对城市公交车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设计调查,根据调查结构收集设计相关的真实、全面、有用的设计信息.对新产品的全因素进行详细而全面分析.最后结合人机工程学的有关知识,设计出一款外观造型和室内装饰在内的城市公交车新产品.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的噪声是汽车车内的主要噪声源,要降低汽车车内的噪声,提高乘座舒适性,则发动机隔仓的设计尤其重要。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对双层公路客车发动机隔声仓进行声学理论分析,设计出符合噪声要求的隔声仓。  相似文献   

4.
刘全文 《科技信息》2012,(20):493-496
通过一台典型制药设备的设计确认实例给出了:1、设备确认DQ(以下简称DQ)的目的、范围、确认人员的工作职责,进度计划、培训要求等。2、DQ的确认项目、确认内容和步骤。3、DQ确认的具体依据、确认方法和确认结果。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的噪声是汽车车内的主要噪声源,要降低汽车车内的噪声,提高乘座舒适性,则发动机隔仓的设计尤其重要。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对双层公路客车发动机隔声仓进行声学理论分析,设计出符合噪声要求的隔声仓。  相似文献   

6.
[摘要]通过对6120GFEC全承载纯电动公交车车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全承载纯电动公交车架的特定设计目标出发,对车架的选材、总体尺寸及车架各段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电池安装区域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刚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池模块区域车架刚度足够承载电池重量,6120GFEC全承载纯电动公交车车架设计合理.该车架设计方法对全承载纯电动公交车开发及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交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成为城市交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交车报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对公交车报站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本文以GPS定位技术为基础,采用单片机技术,对公交车智能报站系统进行了科学论证,设计了功能较全的智能报站器.对硬件系统和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其中系统硬件设计模块主要包含主控模块、GPS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播放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同时采用KEIL对系统进行软件设计,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最后,采用EDA工具软件PROTEUS 7.10进行系统仿真实验,基本上实现了智能报站功能.利用文中设计的系统,可实现自动报站功能,改变了手工操控报站方式,因此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重继  王海洋 《科技信息》2010,(30):I0053-I0053,I0055
本设计是一种预警防丢逃生装置,主要针对汽车、公交车内发生自燃性火灾时,方便人员逃生所需要的装置。本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和防丢机械组件两个部分。由CD4011以及QM-10N为气敏传感器等组成的烟雾报警电路,当车内发生火灾时,发出警报。防丢机械组件是利用钢卷弹簧与安全绳和安全锤之间进行连接,平时绳子收缩到装置腔内,使之具有防丢的功能同时,整体简洁、美观、实用。本装置通过力学性能分析以及实际试用,证明其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实用性、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在车内火灾的营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拯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刘亦非 《科技信息》2005,(11):39-40
城市交通:卫星来监控 “568路 G045车在某站上车2人,下 车4人,现车内共有37位乘客。”随着工 作人员点下鼠标,眼前的屏幕上立刻出现 了这样的信息。 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叫智能公交 调度系统,通过对车辆客流和道路信息的 采集、传输和处理,让调度更聪明,它能 有效防范道路的拥堵,使发车能力提高超 过10%。 记者看到,屏幕上各线路公交车上的 客流情况都被标上了各种颜色。据介绍, 绿色代表车内乘客很少;蓝色代表车内有 20-40名乘客,比较适中;橙色代表车内 有40-60名乘客,虽然已经有乘客要站着,  相似文献   

10.
降低轿车车内后部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应用现代试验和分析技术对轿车车内后部低频噪声源进行识别,并通过识别结果对轿车的原设计进行了改进,使轿车车内噪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城市公交延误产生的主要机理,以太原市某公交线路为例,考虑到乘客上下车、二次停车及其概率、车内乘客拥挤度、站台类型、进出站等因素,分别建立公交车在始发站、中间站和终点站耗时模型,并与车辆延误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耗时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车辆耗时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公交车各个站点的到达时间预报、公交线路运行诱导,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精细化运营服务水平、增加城市公交吸引力以及优化出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地表空间异质性和交通可达性测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网络分析和距离成本加权算法,研究城市公交车路网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可达性.利用网络拓扑模型构建汉中市道路节点-链路网络;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TFCA),考虑社区单元人口、公共设施、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约束成本,分析城市公交车网络覆盖区域的距离可达性、时间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结果表明:汉中市公交车网络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值,由中心城区向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依次减弱.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公交车网络的可达时间小于20 min,可达距离小于5 km;市远郊区和偏远乡镇的公交车可达时间大于50 min,可达距离大于10 km.未考虑公交路线之间的闭合和站点优化问题,市远郊区的公交车覆盖区域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乘客等候公交车时的真实场景,运用眼球运动追踪设备对城市公交车车体外观的设计布局进行眼动实验与研究.收集被试者观察公交车进站时的视觉参数数据,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比较被试者在辨认出目标公交车前后眼动跳视数据上的差异,分析数据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得出候车者视觉搜索特征与公交车车体外观关系的相关结论.并对现有公交车车体外观进行优化改良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干扰,提升候车乘客在候车过程中的视觉搜索体验,从而引导乘客无障碍地搭乘上目标公交车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在车内应用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我国开展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一些研究,最后对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内压力波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高速过隧道时诱发的压力波通过车体缝隙传入车内,给旅客乘车舒适性带来严重影响,在实验室模拟车内压力波动过程以系统研究车内压力波动与人耳舒适性的关系,以便为制定气压变化下科学的人耳舒适性标准提供依据。基于车内压力变化是车体空气进出口流量关于时间的积分,设计以1台罗茨风机、两阀门组及控制单元为核心的车内压力波试验模拟装置,以实现变体积流量交替对车体进行充气和抽气,使车内压力变化曲线不断逼近现场实车试验测得的车内压力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装置试验结果与现场实车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装置可真实模拟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内压力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范馨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2172-12178
本文研究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法,以贵州省贵阳市城市道路为实验城市,融合了电警、卡口过车数据、公交车GPS数据、公交车线路数据、公交车站点分布数据、道路基础信息数据和电警、卡口地理信息数据。构建视频检测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公交车和社会车辆速度的关系特征构建特征选择模型,判断出城市哪些路段需要设置公交专用道。然后设计模型优化算法进一步判断各路段适不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及怎样设置的方法,最终研究出一套能够基于数据自动计算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家用汽车车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不但要对热环境参数进行控制,而且要对车内空气成分实施调节与控制。现有汽车的空调系统仅能对车内的热环境参数实施一定的控制,已不能满足要求。本文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车内温度、湿度的控制;并且对汽车排放有害气体的检测与超量报警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国产11种型号内燃机车车内噪声的测量结果,分析了各室间的噪声形成规律;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当前低噪声内燃机车设计工作所面临的任务;通过对国内外内燃机车噪声控制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低噪声内燃机车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早晨高峰期乘客从居住地乘公交车到达工作地的交通行为;假设乘客对拥挤敏感程度具有异质性,在多起点单讫点的线路上建立了考虑时间延误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的均衡乘车模型;探索了均衡状态下的性质;算例结果支持模型的结论,反应了不同类型的乘客间的混成特点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人们出行的基本规律,对指导公交调度与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模块和轿车天窗的一体化设计,增加了轿车天窗储存电能的功能,实现轿车发动机不启动时的电源供给,使车内的排气扇工作,有利于停车时车内外空气交换,从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