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多数创业项目接踵而至,给社会提供了很多创业、就业机会。与之配套的技术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和毕业生人才素质也就要求更高。因此,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下,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尤为必要。该文旨在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对各高校就业指导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和探索就业指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这样的时代激发了"互联网+"背景下新的创业方式——岗位创业。基于此,对"互联网+"对岗位创业的关联、影响要素、机制及路径及其对策展开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岗位创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教育正在兴起、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国家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式和思维也在发生改变,并且"互联网+"也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展现空间。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基地,其教育模式应该顺应时代需求而相应调整。创客空间已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将其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能有效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一种理念、方式和方法,已广泛、深入地影响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此,分析了"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融合机制,论述了"互联网+高职教育"所实现的时代变革,探讨了"互联网+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把握和实施当代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网络信息化模式,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教育推广达到新的高潮,在各种教育机构的应用中都有着优异的教学成果,推动整体教育产业结构迅速走向革新道路。应用型高校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诞生的新型教育,更应该将"互联网+"教育融入自身发展中,优化应用型教育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现代社会建设的高技术型人才。针对众多应用型高校教育问题,该文将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探讨当今应用型高校探索教育中的改革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标杆,各高校都进行积极的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亦开启了一个新的大数据时代,使工程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信息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构想了工程管理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我国也在不断关注和重视"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大学生是"互联网+"活动的重要领跑者,而高校是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教育部门和多个部门联合在一起所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载体。探索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寻找更加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简要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并论述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原则及策略,其中主要包含政府、高校、社会及学生4个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严格,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将互联网技术结合至创业教育活动中,将有效地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及手段,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以及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使得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也随之转变。现阶段,我国各类高校正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关键阶段,而在改革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全新教学氛围与课堂模式。该文将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代表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配合"互联网+"的战略部署,有针对性的推进高职院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增强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的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鲜明的特点、独特的内涵,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社会急需求人才的重要动力。文章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特点为研究出发点,指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课程融合度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缺乏、创新创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具有高素质、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理念。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理念思路有缺失、课程体系较零散、实践体系待完善、需求供给不对称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用型高校应基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组织机制等方面,探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在教育理念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体系方面,基于社会需求分层分类设置课程,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在实践体系方面,以产教融合为视角,构建分级递进的实践体系;在组织机制方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兼顾各方利益。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其本质是从理念、教学、实践、运行机制等层面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共识而达成和谐、有序的行动方案,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攀枝花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相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新要求。校地融合,培养"钒钛+"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攀枝花学院材料类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必由之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方位合作协同育人,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及特色发展等方面对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要结合当地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有效整合大学生、高校、政府和企业等主体的信息资源,并组织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玉 《创新科技》2016,(4):80-82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图书馆的关系,阐述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今后"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就"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的应用进行多方位的构想。最后,关于应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所应注意的创新发展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多,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束缚,采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方法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型,建立起全新理念和模式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9,(1):80-83
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成为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在2016年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引起了高度关注,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回归与渴望。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更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章在梳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对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经济转型发展模式的推进,软件工程专业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分析软件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探讨校企联合制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模式,提出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基本法治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仅仅依靠法学院的专业法学教育不足以完成法治国家建设在法律意识提高上的重任。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渗透各个领域中。在"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现出较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培养综合型人才。对于高校法学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创新。该文针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法学教学创新教学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给法学专业学生带去学习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推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本文以完善"互联网+"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出发点,从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平台构建以及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层面,对"互联网+"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