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跆拳道运动中双飞踢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常用到的技术。国内关于双飞踢技术的肌电特征研究处于空白,没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对双飞踢技术中的肌肉角度、收缩速度、长度等进行详细的解释,本文选取跆拳道运动员的双飞踢动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肌电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揭示跆拳道运动员双飞踢技术运用过程中肌肉的用力特征,以期得出双飞踢动作的合理动作过程和发力方法,有助于双飞踢动作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力量训练效果,对我国22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进行为期41天的综合力量训练试验,并另外随机选取10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7个技术动作进行肌电测试(MegaWin6000-16),结果表明:综合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各专项力量素质;在不同的跆拳道技术动作中,各肌肉用力大小、发力顺序、用力持续时间都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跆拳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内容上应突出全面性,加强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的综合性训练,并提升科技服务诊断功能,对不同技术动作肌群用力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力量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从受试肌群的选取、测试步骤、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在手枪射击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诊断中的应用。以国家射击队手枪慢射运动员石兴隆为例,介绍如何从肌电原始信号图、持枪臂各主要肌群参与工作贡献率和击发前三秒肌群肌电平均振幅等方面对手枪运动员持枪臂肌群用力特征和射击动作稳定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篮球跳投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和用力大小,采用表面肌电仪和SONY摄像机同步记录了篮球运动员完成原地跳投动作时上下肢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观察了定量运动训练时肌肉的疲劳情况.结果表明:跳投动作上下肢肌肌电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激发顺序各不相同,在整个跳投动作中,腓肠肌后段在各组中作用最大,其次是手伸肌群和肱三头肌;上肢肌群比下肢肌群的作用大.结论验证了“用力顺序”是“自下而上”的观点;运用肌电技术的研究方法能够准确测试篮球运动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和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5.
尝试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将传统的卧推动作和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卧推测试与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肌电的肌肉贡献率的共同性,分析传统卧推动作、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主要肌群与短距离自由泳、蝶泳主要肌群发力的匹配度有多高,探究提高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更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帮助运动员训练更...  相似文献   

6.
在跆拳道这个运动项目中,最常见的是技术动作的节奏、负荷节奏、生物节奏和比赛节奏。本文就对跆拳道实战的节奏进行了探讨。只有处理好节奏的问题,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发挥自己的特长,有节奏的动作不仅能动作协调,缩短教学过程,提高队员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析在生物力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使用表面电极来探索和记录肌肉表面电活动的技术。肌电信号在生物力学领域中主要被用来作为肌肉开始激活的指标,同时作为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以及肌肉内部产生疲劳的指标等。表面肌电信号作为研究肌肉的一种方法,告诉我们肌肉是否被激活、激活的程度大小和疲劳时激活的程度等。旨在着重讨论生物力学领域中的一些特定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面中的比较类型分析和频率疲劳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肌电假手模式识别和速度比例控制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肌电复杂度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比例控制假手方法.提取能够表征动作复杂度的Lempel-Ziv复杂度和平均功率作为表面肌电特征,输入支持向量机,对握拳、伸拳、腕伸及腕屈四个动作进行识别,同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动作过程的肌电平均功率和动作速度进行拟合,实现假手的速度比例控制.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94.18%的动作模式平均识别率和8%以内的比例控制误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做正、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时上肢主要肌肉(三角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肱二头肌、尺桡肌)的肌力特征。运用美国Delsys公司生产的无线GPS表面肌电测试仪对体育学院羽毛球运动员上肢主要肌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腹外斜肌和胸大肌,做功最大的是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和背阔肌、腹外斜肌,做工最大的是三角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2)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三角肌均为主要发力肌,做功最大,发力时间也最早。  相似文献   

10.
苏跃金 《科技信息》2009,(26):I0245-I0245
跆拳道作为激烈的对抗项目,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几年跆拳道的训练比赛及近几年的跆拳道课程教学的经历,分析了跆拳道运动损伤的主原因有:准备活动不正确或缺乏准备活动,运动量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教学训练的组织方法不合理、学生训练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微超 《科技资讯》2010,(23):233-233
跆拳道作为新兴运动项目,现在已经基本走进了我们的大学校园,以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的形式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是由于跆拳道技术内容相对直观简单,在基本掌握跆拳道腿法技术的情况下,十几种腿法技术内容和一年的学习课时相比较起来显得相对枯燥,所以在基本技术动作学习完之后至实战操作开始之前,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出现一些懈怠和不积极的情况。本文主要结合跆拳道的技术特点和学习过程中期遇到上述的情形加以分析和总结,力求为高校跆拳道公共课程中期学生的保持兴趣和取得更好的锻炼价值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横踢动作是跆拳道各种腿法中最为常见,最具渗透力的技法之一。它分为前腿横踢和后腿横踢,本文主要介绍后腿横踢。通过对完成横踢动作主要肌群的分析,较深入地揭示横踢动作的作用及训练中怎样通过肌群工作抓住发力点进行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3.
高尔夫是一项兼具修身和修心功能的运动项目,备受学生欢迎。但高尔夫技术性很强,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自身动作肌肉协调性的正确认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表面肌电信号是量化肌肉协同活动和诊断技术动作的有效方法。设计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的高尔夫挥杆教学技术动作评价实验方案,从实验测试框架、实验流程、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后期在高尔夫教学中开展实验测试分析和技术动作诊断提供了基础。此外,实验设计对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也可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本尺度熵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提取方法.对动作持续阶段的信号进行基本尺度熵的计算,来获取肌电假手执行腕上翻、腕下翻、展拳和握拳4类动作时所对应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基本尺度熵能够聚集,在各自特定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类区分性,通过聚类可以有效地进行手部4种动作类别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通道表面肌电信号对肘收缩、肘伸直、前臂外旋和前臂内旋四个上肢动作进行了识别.用肌电信号最高频率20倍的过采样率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样,利用抽取滤波技术将过采样带来的冗余数据去除并保留了过采样带来的低噪声的优点.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出5个子频带的相对能量与表面肌电信号的总能量一起作为原始的特征向量,然后通过K-L展开将6维的原始特征向量降为2维.通过建立BP网络分别用6维特征向量和2维特征向量对上述的四个动作进行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减少肌电电极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识别率,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信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康复工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中.针对目前控制肌电假肢手的电极成本高、电极佩戴困难以及操作灵活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MYO的肌电假肢手手势在线识别系统.通过采集人体上肢前臂的表面肌电信号,在时域上分别提取5种特征值,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实现对8种手势动作意图的在线实时识别.实验结果证明,利用MYO进行手势识别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别结果,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8种手部动作,平均在线识别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运动生物力学在散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手段主要包括等速测力、三维测力台、三维动作分析系统、肌电等;研究内容涉及关节肌力特征分析、动作技术分析与评价、打击效果的评价、支撑腿以及身体重心的运动特征、肌肉活动状态及肌群间的协调关系等.加强肌电指标与肌肉活动中各种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加强对三维测力台测试指标的分析和对各指标之间内在相关性研究;加强击打效果、三维测力台、三维动作分析、肌电的同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肌电信号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将采集的踝关节外展、内收,膝关节外伸、内屈4种动作的表面肌电信号经过去噪等预处理,接着分别提取4种动作表面肌电信号的积分肌电值和均方根值作为特征向量,最后利用这些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识别。本文分别利用BP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ELM)两种方法进行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分别以识别率和识别时间为评价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模式识别方面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极限学习机(ELM)无论是在识别率还是在识别时间上都优于BP神经网络,能够更有效地对下肢4种动作进行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跆拳道选修课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损伤、科学锻炼方法、自我锻炼评价以及运动与健康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通过跆拳道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跆拳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最基础的基本技术,提高阶段的技术和动作组合属于教学的难点,可视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分层教学法在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肌电是唯一一个能连接神经系统,并直接反映运动中肌肉收缩的电信号载体。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表面肌电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从而了解肌肉收缩时神经-肌肉的工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涉足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虽尚处初级阶段,但应用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用于评定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肌电与肌力的关系、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与贡献度以及运动选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