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力量训练效果,对我国22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进行为期41天的综合力量训练试验,并另外随机选取10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7个技术动作进行肌电测试(MegaWin6000-16),结果表明:综合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各专项力量素质;在不同的跆拳道技术动作中,各肌肉用力大小、发力顺序、用力持续时间都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跆拳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内容上应突出全面性,加强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的综合性训练,并提升科技服务诊断功能,对不同技术动作肌群用力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力量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5名跆拳道专业的大学生格挡动作的表面肌电分析,了解格挡动作在跆拳道项目中的技术比例,掌握格挡防守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实际需求,运用表面肌电分析方法,探索在格挡动作中四个部位肌肉肌电实时情况,为探索格挡动作在跆拳道项目中的作用给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速滑中腿部肌肉协调性同步肌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人体运动中腿部肌肉间的运动协调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肌电模型的同步肌电研究方法。该文以滑冰运动为例,采集了5名速滑运动员滑冰过程中腿部9块表层肌肉的肌电信号,分别建立每位运动员直道和弯道滑跑多肌电模型,并进行了多路肌电的同步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运动员完成相同动作时肌肉协调关系一致性好;而完成不同动作时的肌肉协调关系差异明显;不同运动员完成同一动作时,肌肉协调关系有较大差别。实验结果显示了同步肌电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量化评估肌肉间协调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做正、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时上肢主要肌肉(三角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肱二头肌、尺桡肌)的肌力特征。运用美国Delsys公司生产的无线GPS表面肌电测试仪对体育学院羽毛球运动员上肢主要肌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腹外斜肌和胸大肌,做功最大的是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和背阔肌、腹外斜肌,做工最大的是三角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2)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三角肌均为主要发力肌,做功最大,发力时间也最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篮球跳投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和用力大小,采用表面肌电仪和SONY摄像机同步记录了篮球运动员完成原地跳投动作时上下肢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观察了定量运动训练时肌肉的疲劳情况.结果表明:跳投动作上下肢肌肌电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激发顺序各不相同,在整个跳投动作中,腓肠肌后段在各组中作用最大,其次是手伸肌群和肱三头肌;上肢肌群比下肢肌群的作用大.结论验证了“用力顺序”是“自下而上”的观点;运用肌电技术的研究方法能够准确测试篮球运动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和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运动生物力学在散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手段主要包括等速测力、三维测力台、三维动作分析系统、肌电等;研究内容涉及关节肌力特征分析、动作技术分析与评价、打击效果的评价、支撑腿以及身体重心的运动特征、肌肉活动状态及肌群间的协调关系等.加强肌电指标与肌肉活动中各种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加强对三维测力台测试指标的分析和对各指标之间内在相关性研究;加强击打效果、三维测力台、三维动作分析、肌电的同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受试肌群的选取、测试步骤、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在手枪射击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诊断中的应用。以国家射击队手枪慢射运动员石兴隆为例,介绍如何从肌电原始信号图、持枪臂各主要肌群参与工作贡献率和击发前三秒肌群肌电平均振幅等方面对手枪运动员持枪臂肌群用力特征和射击动作稳定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尝试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将传统的卧推动作和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卧推测试与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肌电的肌肉贡献率的共同性,分析传统卧推动作、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主要肌群与短距离自由泳、蝶泳主要肌群发力的匹配度有多高,探究提高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更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帮助运动员训练更...  相似文献   

9.
陶晓军 《科技信息》2013,(14):326-326,328
跆拳道的后旋踢技术在跆拳道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后旋踢技术。熟练的掌握后旋踢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进攻的砝码,而且使用后旋踢反击更常常能给对手以出其不意地重创进而扭转比赛战局。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国际先进的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生物力学三维录像DLT分析方法,对中国花样滑冰队和国外高水平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我国运动员闫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较大,腾空时间长,已经具备四周跳的能力.宋某腾空时间不足,导致空中动作没有视觉冲击性,很难获得高分.王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较小,腾空水平飞行距离较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近,腾空时间较短,垂直方向速度较大,腾空高度较高.关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变化幅度平缓,不存在明显的下降阶段,同时获得较大的垂直方向上的速度.金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小,垂直方向速度低,腾空高度和腾空水平飞行距离都不够.同时首次应用NORAXON表面肌电图机对主要发力肌肉的肌电进行分析,对主要用力肌肉发力顺序及贡献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攻克难度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股直肌和胫骨前肌先发力,并且股直肌稍先于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是股直肌,其次为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二头肌长头的积分肌电值较小,起支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蕾 《科技信息》2010,(24):I0214-I0214
在跆拳道比赛中,后旋踢技术越来越重要,也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有时在一场比赛中可以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跆拳道后旋踢技术的特点是威力大,速度也较快。本文通过参考文献,观察录像,现场观察等方法,对跆拳道后旋踢技术结构进行分析,并以在比赛应用情况揭示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后旋踢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人系统全面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教练和运动员以及跆拳道爱好者训练、比赛及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客观地反映有利于跳远起跳技术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及其适宜范围,找出此技术动作参数间内在联系和规律,为跳远运动的基础训练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上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技术,对4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动作进行现场测试,运用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着板缓冲阶段,研究对象右侧股直肌和右侧腓肠肌肌电积分平均值分别为102.00 uvs和91.25 uvs,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均值为7 035.16N,一级运动员李*垂直方向受力为6 428.30N,其值明显小于垂直受力均值;在蹬伸阶段,研究对象腹直肌肌电积分值达到了131.00 uvs,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最大时,垂直方向受力均值为3226.32N,李*垂直方向受力为3652.65N,其值明显大于垂直受力均值;研究对象起跳腿着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一级运动员要明显小于二级运动员的。在蹬伸阶段,躯干腹直肌和起跳腿的股直肌表现最为兴奋,为主要作用肌肉;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最大时,级别越高垂直方向最大受力越大,水平方向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联特征及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研究方法:选取某省田径投掷项目9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T 16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遥测系统进行同步测试。运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研究结果:等动测试中,分别得到躯干左旋或右旋峰值力矩、平均峰值功率值、平均积分肌电值、肌肉活动贡献度相关数据。躯干左旋肌肉峰值力矩和功率值均高于右旋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等动训练中,不同速度下积分肌电值和峰值力矩变化趋势不一致,单一积分肌电值指标不能反映峰值力矩变化特征。(2)等动训练中,躯干旋转肌群表面肌电时序一致,各肌肉活动贡献度大小不同,斜方肌肌肉活动贡献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许真真 《科技信息》2012,(6):310-310
跆拳道属于竞技项目,在跆拳道比赛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而且运动员对战术的灵活运用更是取得胜负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山东体育学院06级跆拳道专业54名运动员进行战术培养研究,对跆拳道战术进行分析,说明跆拳道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的基本策略和原则。战术是培养跆拳道运动员获取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遥感肌电结合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冯杰在完整的旋转式推铅球过程中参与动作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图(sEM G)进行测试和分析,揭示冯杰在整个技术环节主要肌肉用力的活动特性:右腹外斜肌在最后用力阶段达到最大的收缩强度,这对投掷成绩的高低具有密切的关系;双支撑阶段准备时间充分,更有利于投掷技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运用等动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对六名国家健将级蹦床网上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进行测定,根据髋、膝、踝三关节力矩值的屈伸比得到以下结论:髋关节伸肌群为蹦床运动员下肢三大关节中量最重要的运动肌群;目前国内对蹦床网上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符合蹦床运动技术要求;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直体难度动作时屈髋是运动员在空中对肢体的控制意识不够所致;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屈体或团身动作时不能在垂直位开腿是运动员对开腿时机掌握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17.
尚文霞 《科技信息》2013,(25):87-88
运用表面肌电与摄像同步测试技术,本文分析重剑复合步法腿部肌肉的用力特征,旨为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向前两步出弓步过程中,前腿所有肌肉和后腿股内外肌积分肌电出弓步时显著性大于前两步;弓箭还原后退两步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弓步还原显著性大于后退两步。结论:后腿腓肠肌是前两步启动和前移的主要用力肌肉;弓步的加速,主要是后腿股四头肌力量变大和前腿发力变大的协调配合;复合向后步法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是推动身体后移的主要用力肌肉。  相似文献   

18.
以AnyBody仿真骨骼肌多体逆向动力学三元素肌肉收缩力模型及有限元法构建八段锦动作的三维胫骨模型,全面、客观地计算不同动作最大肌力峰值时刻的积分肌电、力矩、肌肉收缩等生物力学特性. 将10例健康青年八段锦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髋宽、髋深、膝宽、踝宽等形态学数据作为约束条件,用AnyBody7.1.2软件导出八段锦8个动作下肢最大肌力指标,依据胫骨最大应力约束条件,用Minics 10.01、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 19.2软件建构三维数据,添加AnyBody中的3个方向数据,分析并计算不同动作最大力的应力传导大小、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是左右对称性运动,双侧同块肌肉积分肌电值、肌肉力值无显著性差异,有利于锻炼双下肢稳定性及协调性,运动中人体需要通过移动来保持平衡,膝关节在垂直轴方向力最大,伸展力矩值最大;做八段锦运动过程中,髋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臀中肌,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拇长屈肌;表面肌电验证是评价人体肌肉激活程度的主要方式,八段锦运动中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肌肉活性仿真结果与积分肌电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nyBody软件分析下肢动作特征和有限元软件建构的胫骨模型,适用于八段锦动作的动态研究,可为计算八段锦运动时动力学变化提供新思路与实践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下肢数理模型,不同姿势起跳人体重心轨迹变化,下肢主要肌肉肌电活动以原地纵跳为例进行综合性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选才提供生物力学基础。研究对象为10名男性运动员,年龄为20岁,用JTI-肌电仪测定下肢肌肉的肌电,用Bolex摄影机以每秒64幅频率拍摄原地起跳动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和肌电观察对比的方法,找出了现有短跑运动员向前摆腿专门力量训练方法的缺陷,设计出一种运动形式和肌肉工作特点较为接近短跑摆腿动作的仰卧高台上摆腿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