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一是全力推进金义科创走廊建设,补齐科技创新战略短板。建设金义科创走廊,打造高能级科创大平台,是科技工作第一工程。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沪杭金产业带,以金义黄金主轴为重点,以金华科技城为龙头,全力推进金义科创走廊建设,努力提高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从金华市区出发,沿金义快速路一路向东,广阔的发展腹地上,低丘缓坡连绵起伏,羊尖山湖、王里源湖等湖泊散布其间,静谧安宁。相对综合交通廊道、浙中生态廊道这两条有形廊道而言",金义科创廊道"让人更加充满想象和期待。如何探索一条科技创新发展的"金华之道"?随着"金义科创廊道"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答案越来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金华秉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把主责主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力推进创新创业,以党建引领创新,努力打造新时代绝对忠诚、善于创新的金华科技铁军,积极争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排头兵,为现代化金义都市区建设培育强劲新动能。提高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主体责任局党组自觉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金华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坐拥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省级金义新区等重大战略优势。面对新机遇,金华"求才若渴",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摆在"九市建设"之首,把"人才科技攻坚"行动摆在"四攻坚四争先"行动之首,以首位意识、首位力量、首位投入、首位保障,举全市之力打响人才科技攻坚战、奋进战。  相似文献   

5.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金华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坐拥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省级金义新区等重大战略优势.面对新机遇,金华"求才若渴",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摆在"九市建设"之首,把"人才科技攻坚"行动摆在"四攻坚四争先"行动之首,以首位意识、首位力量、首位投入、首位保障,举全市之力打响人才科技攻坚战、奋进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在浙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这种发展态势,金义都市区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在同城化的视角下对金义都市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当前发展从产业、空间布局、交通引导、信息的发布与民众的交流和沟通的角度,以及基于对环境的尊重和利用的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金华跻身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功加入G60科创走廊。作为金华主城区的婺城,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想方设法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加快建设金义科创廊道婺城区块,探索最适合婺城发展的科创模式。针对婺城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婺城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接轨沪杭等大城市,一方面利用上海、杭州等地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促  相似文献   

8.
介绍金华一义乌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资源集群组织与区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从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与范围及模式的选择、信息资源空间布局等方面.论述了信息资源整合与联动对金义都市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是反映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条件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了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情况和道路使用者所得到的服务质量.以《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为依据,利用交通路网密度、交通设施影响度和区位交通优势度3个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金义都市区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了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道路系统等级、加快内河水运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做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建设金义中央大道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来抓,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十三五"时期时代发展的最强脉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与《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相比,体现了由"科学技术"向"科技创  相似文献   

11.
正鄞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工作部署,根据《创新宁波"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超常规谋划创新发展。鄞州区委区政府将创新驱动作为"五大路径"之首,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推进"强创新、促转型"发展动能提升行动。通过科技争投,创新攻坚,争创鄞州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名城强区"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区域科技发展与协同创新是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创新资源和主体要素的区域空间配置呈现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群和"微中心"双向发展、新的创新要素引领城市中心商务区转型发展等特点。未来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关注发挥中心城市在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合理规划和引导不同尺度空间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有密度、有高度、有浓度、有社会支持度的"四度"创新共同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画卷逐渐展开,安徽科技工作将迈开创新大步。面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省抓创新、优先抓转化、重点抓产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结合的思路,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一要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4,(3):8
<正>2014年是杭州市"改革创新年、项目推进年、优化服务年"。开年以来,市政府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推进创新发展作了专题研究,要求市科委、市经信委等主要责任部门,聚焦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大统筹",打好"组合拳"、打好"主动仗",全力抓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推进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一、深化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召开全市创新强工(实体经济)大会,开展创新发展专项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十八大以来,厦门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做精做优现代都市农业"作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两头在厦、中间在外"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紧紧围绕"一个着力点、一个依托、两个目标",即以"农业研发创新"为着力点,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瞄准两个目标: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在进入‘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上海交通大学殷卫海教授认为,当代经济正在从"以知识为核心的经济"向"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从"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只有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叉融合基础上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才能够使人类文明在"真、善、美"的方向上不断地获得伟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决定性力量。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对于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理论以及创新驱动与科技人才发展机制互动关系进行深入解析,提出增强适应创新驱动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开放性、自组织、非平衡态以及非线性作用等对策,为进一步创新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淮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三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淮南市要继续强化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新动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8月16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这是安徽省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而命名的科技规划。规划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在总结"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以来,南京提出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和新愿景,并启动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连续4年来,南京都将新年"第一会"和市委"1号文件"同时聚焦于"创新名城"这个主题,期冀让"创新"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