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海砂淡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溶出机制,采用海砂淡化试验分析不同淡化方法下溶出氯离子量与淡化时间、水砂质量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海砂氯离子分布及溶出特征,以Fick定律推导的溶解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同时考虑海砂表面氯离子溶解和内部氯离子释放的溶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海砂氯离子溶出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海砂氯离子的溶出过程,能够反应淡化时间和水砂质量比对海砂淡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把燃烧热测定和氯离子含量测定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物理化学综合实验.分别用氧弹燃烧法和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无烟煤和烟煤两种煤样的燃烧热及氯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无烟煤的燃烧热比烟煤高,而氯离子含量比烟煤略低.  相似文献   

3.
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晶间卤水中氯离子含量,该方法简便、迅速、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海砂中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分析氯离子对结构中钢筋的腐蚀作用,将海砂引入氯离子的形式从传统的内掺型中剥离出来,采用NaCl溶液浸泡河砂模拟海砂,研究氯离子与水泥胶体的结合机理,并结合SEM微观实验和EDS的元素扫描结果,对氯离子在砂子周围的发布、结合规律作了描述.实验表明:水泥稳定后与氯离子的结合率在60%左右,海砂型与内掺型氯离子结合、传播方式有所不同,海砂型引入的氯离子存在一个从海砂表面到水泥凝胶内部的渗透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砂型氯盐侵蚀的概念,基于微观试验结果讨论了其结合和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5.
袁斌  陈风华 《工程与建设》2012,26(4):505-506,567
水泥混凝土及其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采用标准滴定法测定水泥混凝土及其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步骤复杂繁琐,试验时间长;该文选择电极法,使用快速测定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及其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经与标准方法及标准溶液比对,该方法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可以应用于生产和试验中,推荐编入试验规范。  相似文献   

6.
通过10组试验,研究了10~30﹪粉煤灰、10~30﹪矿渣、5~15﹪偏高岭土在单掺下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海砂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粉煤灰掺量提高先减少后增大,随着矿渣掺量提高逐渐增大,随着偏高岭土掺量提高逐渐减小;偏高岭土、矿渣和20﹪以下粉煤灰掺入海水海砂混凝土后,均可见随着掺量的提高混凝土中的Friedel盐增多,自由氯离子及Ca(OH)2含量降低,混凝土孔溶液pH降低;偏高岭土对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氯离子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作用及微观结构的改善最佳,20﹪以内掺量的粉煤灰次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混凝土中常用的三种CT含量检测方法:铬酸钾法、电位滴定法、CT选择性电极法。其中铬酸钾法存在滴定终点时颜色难以辨认、精确度不高,人为误差较大;电位滴定法与CT选择性电极测氯离子测定法同属于电化学方法,但CT整择性电极不需要贵重试剂AgNO3,省去了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所得数据标准偏差小,能够简单、经济、快速、准确地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田雨 《科技信息》2011,(15):J0360-J0360,J0380
本文论述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多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最后结论认为Cl-选择性电极法成本低、速度快、准确性高,是更适合氯离子含量测定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和总碱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测定值与电位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高达0.9986;以FP-640火焰光度计测定总碱量,方法简便、迅速、测定结果准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未淡化的海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普通混凝土,研究了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海砂对UHPC抗压强度、孔结构、快速氯离子渗透性以及内置钢筋耐久性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对UHPC抗压强度并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海砂UHPC的临界孔半径约为2 nm,与海砂普通混凝土不同,孔隙率随海砂中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使海砂氯离子含量高达0.636%,海砂UHPC的氯离子渗透性仍可忽略不计;海砂UHPC中钢筋在28 d后处于钝化状态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海砂作为细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水化与微结构演变机理的影响,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模拟海砂制备UHPC,通过水化热、X射线衍射、基体氯离子含量和pH含量测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氮气吸脱附研究了海砂UHPC基体内部微环境的演变.结果 表明:海砂UHPC水化进程随着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d龄期时基...  相似文献   

12.
冻融和碳化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种不同配比混凝土先后进行冻融循环(0,50,150次)、加速碳化(0,1,2星期)和氯离子侵蚀,以研究冻融、碳化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通过压汞法和选择电极法分别测定不同作用后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氯离子含量及其毛细吸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增大混凝土孔隙率,作为混凝土损伤的动力源,为氯离子侵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冻融次数越多,造成的氯离子侵蚀越严重;碳化反应破坏混凝土基体原有的过滤机制,并促进Friedel盐分解,使氯离子含量增多;冻融与碳化均不同程度增大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两者共同作用较单独作用时的氯离子侵蚀严重得多.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和使用寿命预测时,必须考虑和引进冻融、碳化及其他因素的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砂是未来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源。海砂制备混凝土合规资源化关键在于海砂开采、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关键问题是海砂资源管理、海砂制备混凝土控制标准和海砂控制指标检测技术。通过文献调研了荷兰、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和印度等国海砂开采管理制度,整理了中国在海砂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对比了中外规范对海砂用于制备混凝土氯离子控制指标,了解了氯离子控制指标要求的变化历史;归纳常见海砂氯离子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指出海砂快速鉴别存在的困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我国应及早制定海砂资源规划和开采法规;从严统一中国大陆地区8个现行规范对海砂氯离子含量控制标准,建议采用《建筑及市政工程用净化海砂》(JG/T 494—2016)规定的指标;加快研究海砂快速鉴别技术,形成可执行标准。海砂合规资源化涉及多部门,需要建立高效有力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用NIPGA方法快速检测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的可行性,本文设计了测量装置,并用MCNP程序模拟了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检测结果。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氯离子含量小于0.10%时,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低于0.002%;氯离子含量在0.10%~1.0%时,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低于0.020%,达到了GB/T176-2008标准的要求,可见用NIPGA方法快速检测水泥中氯离子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以银电极或氯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硝酸银溶液进行电位滴定和以氯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用标准曲线法直接测定模拟“闭塞”阳极区腐蚀液中的氯离子浓度。此二法均可直接取少量试样稀释分析,前者准确、灵敏,误差较小。后者简便、快速,误差大些。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7,(5):761-765
论述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与钢筋腐蚀电流密度的关系及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与混凝土水胶比、掺合料用量的关系,并提出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对钢筋锈蚀影响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海砂中盐份及硫酸根离子造成钢筋加速腐蚀、减低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本研究采取台湾地区各海岸海砂及主要河川的河砂,制作设计抗压强度为20,40和60 MPa的混凝土试体并预埋钢筋,以干湿循环养治加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海砂混凝土养护28d后抗压强度仍继续上升,而后有下降的趋势.添加浓度4%的亚硝酸钙抑制剂,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海砂混凝土的中性化程度随着设计强度的增加而递减,TypeⅡ水泥不仅提高强度并可减缓混凝土的中性化程度.而在试验中发现混凝土电阻依海砂特性变化很大,与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另于浇置混凝土前检测氯离子含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测量接地电阻时通常采用的三电极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加辅助电流极的个数,用多电极法测量接地电阻.从三电极法出发,导出了四电极、五电极、六电极、八电极法及任意电极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位过零点、误差补偿点的表达式,并通过计算得出了随着电流极数目的增加电位过零点和误差补偿点的位置的变化规律.以四电极、六电极法为例,用电解槽模拟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复合矿物外掺料对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单掺、双掺及三掺矿物外掺料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通过开展6 h快速氯离子扩散实验(ASTM C1202),测试高性能混凝土中不同深度处的总氯离子和自由氯离子的含量,并据此计算不同深度处固化氯离子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掺加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的高性能混凝土的6 h电通量最少,且其内部的总氯离子和自由氯离子含量最低,具有最佳抗氯离子扩散能力;复合掺加矿物外掺料可以提高混凝土中固化氯离子的比例,降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概率,延长其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非饱水状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侵蚀问题,根据混凝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点,考虑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因素,推导出非饱水状态下水分-氯离子传输的对流-扩散耦合方程.融合氯离子侵蚀数值模型与细观随机混凝土模型,总结得到了非饱水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骨料的影响,物质传输路径和含量梯度方向变得复杂;混凝土骨料对氯离子含量有较大的影响,且氯离子含量分布存在聚聚效应;不同于混凝土表层,由于对流和扩散的共同作用,靠近内部区域的氯离子含量在湿润过程中上升,在干燥过程中下降,湿润过程中骨料周围的氯离子含量聚聚效应更加显著.文中成果可为研究非饱水状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