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做一体化,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低效接受"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模式。AutoCAD是目前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该文通过《AutoCAD》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具体教学案例说明"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探讨提高高职专业类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龙云强 《科技信息》2013,(9):325-325,329
本文结合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引入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理念,对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从计算机教育理念、计算机教育的价值反思与追求、教学目标意识的强化、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几个方面论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并以CDIO教学方法为例,对计算机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新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促进"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创新。实现阶段是设计方案转化为成果的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设计方案。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分别为学生软/硬件设计方案的实施提出中肯的意见,保证学生的正确学习方向和探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学生在大学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入门课。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多年来,我们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这些经验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琛 《科技信息》2007,(24):122-123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课程改革的目标。根据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资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在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就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首先总结了该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东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环节,阐述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等。本文主要论述有效教学及其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尹星云 《科技资讯》2011,(36):142-142,144
本文阐述了"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以"计算机动画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索了"做中学"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施"做中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实践证明"做中学"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但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思想,并依托网络学习环境,以"学生为本、突出引导、重在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探索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车站计算机联锁控制技术"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专业特色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联锁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能动性;为学生将来从事信号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探讨了本课程的课程背景、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效果、教学课时的分配和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与水平考试大纲互补教学值得思考和研究,两者有机融合,可做到"系统讲授"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在完成授课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尝试多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有利于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模拟考试题可即做即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文章以"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目的为依据,结合课程讲授经验,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施教技能、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五个知识框架,并以该知识框架为依据明确了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从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该门课程教学做了较大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增加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际电路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效果考核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憾,提出将课程教学内容定量分析和计算推导内容改由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辅助完成教学;增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好奇心的内容(电子技术发展历史和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的成就);增加调频和调幅收音机的原理和组装内容,把教学知识点全部嵌入到收音机的原理和组装学习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对课程考核方式提出新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专业的"数字电路"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本文从我院计算机专业硬件类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目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项目来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2):100-105
计算思维是人类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类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借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Database Principles"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当下"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面向计算思维的多维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从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三个层面多个维度拓展教学空间,混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相关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交学生。研究发现,此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国内其他高校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不受重视、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大、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等缺陷,并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介绍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采取的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新的教材,融入"抛锚式"教学方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互动,并建立有效的成绩评价体系等做法,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本人在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探讨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硬件实验课程的兴趣,提出了如何使学生在做硬件实验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提高的方法,使硬件实验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计算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担负着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重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公共课是面向工科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在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强化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很多有利因素,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思维方式的问题求解、系统设计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本文给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结构,并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