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一门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评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起至当下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对现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评析,并介绍相关的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求索历程,现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并能从文学史的角度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从微观到宏观,从宏观到微观地看待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出现的各种复杂现象,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起一种宏大的文学与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现当代文学教学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新诗作为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内容压缩,课时减少)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自身教学的困境.从新诗在教学中遭遇到古典诗词的"压抑"、学生的历史意识薄弱等方面,阐述在教学中碰到的困难,并在呈现困难的过程中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新诗教学乃至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新升或新建的本科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与老牌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对以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为典型案例进行的考察,折射出该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特点与不足:大部分学生喜爱现当代文学课程,喜爱重要的、流行的作家作品,重视女性作家作品或女性主义思潮,部分学生具有了贯通学科的意识并进行了努力;然而学术视野的狭窄、学术能力较低等各种问题也鲜明地呈现出来,暴露了我们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引导学生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建立学生培养质量的教师负责制、加强教师自身建设、重新探讨学科教学问题是解决目前教学欠缺或不足的有效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5.
任桂娟 《科技信息》2011,(22):I0176-I0176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介绍了实施教学过程中所作的教改探索——注意授之以法、把握学科动态、完善教学手段、加强课外阅读,以期为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陈思和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民间"概念的理解,勾勒了"民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重新审视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同时提出日益民间化是中国当代文学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民间意义的文学生命力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当代文学中红旗意象的象征意义、政治意义和审美价值,认为红旗作为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红色革命文学中独特的意象,在大量的诗词、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反复呈现,有其特殊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元峰  袁宪泼  汪贻菡 《科技信息》2009,(26):I0019-I0019,I0021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时下焦点,究其原因,之所以进行改革,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现当代文学面临着教育改革,就业压力,学科危机,学生特点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朝着这几点前进,即文学史教学坚持以点带面,加强原著的阅读和分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作为独立学院,在坚持上述三点的情况下,还应该注意课堂“对话”式关系的建立,多种教学媒介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被学者们引入中国。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契合,从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开拓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近百年中华文坛上,活跃着百余位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把已有两千年历史的三峡文学推向了新的高潮,而且对各领域与各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皆有突出贡献。全面考察现当代三峡作家与中华文学的关系,对推动三峡文学和三峡文化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心。文本细读是走进文学本身魅力的一大途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文本细读教学法是文本细读在文学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也是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学术研讨会,是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亟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以"文学与性别"作为主题,就"性别与相关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性别审视"、"现当代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模式"等话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比较教学有着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首先可从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作“影响比较”教学;其次可以现当代文学的各项内容要素进行“平行比较”教学,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直观、深刻、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现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但也存在基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评述当代的种种文学现象,使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上,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运动、理论建树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在发展进程中的某些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从我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开始的时候都不够重视,认为当代文学浅显易懂,精力不妨放在古文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充满了历史意蕴与人性关怀的一种文学形态,“人文精神”是其内在灵魂,因此,人文精神的渗透与高扬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做好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文学研究和承传的独特方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已近八十年的历史,我们站在21世纪的今天总结这门课程的教学历史时,它应该纳入文艺学的范畴而非历史学.从而更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思路。即在学科名称上沿用“中国新文学”的最初称谓,在学科含义上紧“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在文学性质上突出“审美性的根本要旨”;在文学分类上摒弃传统的按体裁的“四法”,而将这一百年的文学分为“使命文学”、“情趣文学”和“新锐文学”;在教学上以历史走向为背景、以关思潮为依托、以文学作品为对象和以读者接受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孙玉生教授     
正孙玉生,山东郓城人,文学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三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大学语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国现代小说赏析》《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等六门本科课程,讲授《中国现代小说史》《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两门研究生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两门省级精品课的主讲人。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现当代文学课由于一直没有相对固定的教材、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策略及评价标准,契合后方法理论的宏观策略和原则。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基础上拟定课程大纲和教材,以最大化学习机会。不论从内容呈现还是语言难度方面考虑,文学课都应由当代文学入手。课前给学生布置阅读思考任务,提高课堂互动;课中发挥文学课的独特优势,营造真实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课后实地走访现实场景,确保教学的社会关联性;还可结合文学作品的主题,衍生贴近生活时事话题;课程评估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