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是通过排污权交易系统来实现的,在美国,排污权交易从最初的指令控制到后来的补偿政策、酸雨计划、二氧化硫控制以及加利福尼亚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计划等,逐渐从开始的实验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并针对污染物的不同类型采取了不同的交易系统。本文对排污权交易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对这个问题的准确把握是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当不对称跨区域污染存在的情况下,排污权交易将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本文利用效用模型并借助Nash均衡条件研究了中央政府对初始排污权进行分配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地方贸易禁令和排污税对排污权交易系统进行干预的情况.结果表明只有不设置贸易禁令地区的初始排污权分配才能实现一阶最优.  相似文献   

3.
李晓筠 《科技资讯》2009,(5):168-169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分析潭江流域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必备条件和现实基础,建立一种规范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的排污权交易模式。对潭江流域排污权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探讨,使交易流程能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排污权价格更加真实、透明,从而使排污权交易市场能解决信息分散,交易规模小和暗箱操作等瞥端,为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奠定基础,推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排放总量控制,如区域的环境容量已呈饱和状态,就不会有排污权剩余,更不会有排污权交易,文中重点针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实施现行现状进行了分析。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美、德等国家已比较完善,值得我国借鉴,该文通过对我国现有问题,结合当前排污权交易的实际情况,提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研究发展趋势,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和建立提供借鉴,笔者认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对排污权交易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闲置物品交易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是手机端闲置物品交易系统相对较少且功能不全,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本系统为解决该问题而开发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通过Android所提供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在Eclipse开发环境中来完成移动客户端的闲置物品交易系统,该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账户管理、分类市场管理以及个人信息管理等.客户端主要包括了四个模块:账号管理模块、个人中心模块、市场模块、地图功能模块,以及一些子模块来支撑内部的业务逻辑.本系统已经进行了部署和测试,所有的功能也都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传统会计中的狭义成本概念不能揭示排污权交易中成本的隐蔽性,对交易主体损耗的资源无法全面反映,并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按交易流程对排污权交易成本进行细分,有利于企业把握交易过程中的资源流动转化,再根据交易主体对成本的管理限度,透析成本产生的内外部动因,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程序化成本优化管理.交易主体对成本和收益的统筹规划,将进一步提高排污权市场的活跃程度,从而实现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省减排压力不断增大,政府推进以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下,分析碳市场各相关方的业务模式和需求,提出了甘肃省碳市场技术支撑体系的三个组成系统。即排放数据报告核查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阐述各系统的处理流程、功能设置等内容。报告核查系统向排放企业提供排放数据报送服务,向第三方机构提供数据核对服务,向主管部门提供纳入企业备案管理、数据查询统计服务;注册登记系统实现管理碳单位的创建、权限变更、注销的全过程;交易系统为交易所提供会员账户信息管理服务,向交易用户提供交易撮合、结算服务、行情查看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电力交易模式存在着运营成本高、交易信息可篡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区块链为支撑的电力交易模式。首先,将数字证书颁发机构引入联盟区块链中,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公私钥控制实现对市场主体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其次,运用联盟区块链构建交易匹配中心并签订相关交易的智能合约;当交易完成时,提交至订单服务进行事务排序并记入账本。对所开发的电力智能交易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交易系统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基于WEB的大气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此系统根据大气资料管理工作的需要,完成了系统逻辑模块和物理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大气资料信息统一集中的规范化数据库管理、大气资料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大气资料管理业务的网络运行.该系统不仅在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网络化管理,而且通过Web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废水排污权交易为管理者利用更低的成本来实现水质管理目标提供了一种机会,但由于水体污染物本身所具有的理化特性,使不同地点、不同排放源和不同污染物类型之间的交易面临巨大挑战,而交易率的引入是解决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实施废水排污权交易计划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克服挑战所采用的交易率概念及其作用.以宁波涌江流域为例,提出了基于污染源所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和等标污染负荷原则的交易率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银行日益增长的异构交易系统产生的海量交易日志结构复杂、提取困难、分析效率低以及不能及时发现交易异常等问题,设计与实现一个面向银行业务的交易实时监控系统,并提供交易数据的可视化分析。首先,系统对交易日志中关键共性指标进行采集并结构化存储;然后,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交易量进行实时预测,提供交易量异常告警;最后,通过可视化方式对异构交易系统实时监控,并对交易数据提供多角度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美观、交互良好、性能优异,能很好地满足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排污权交易制度理论和粤港排污权交易的实际为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问题。旨在应用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成果,如排污权交易等区域环境管理制度来实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相对而言,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有必要在即将修改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形成和完善流域水环境排污权交易制度.本文在提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弊端和不足的基础上,引导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对促进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作用,由此深入探讨了我国流域水环境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几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交易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保护环境的手段,能够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此项制度在我国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排污权的法律属性乃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的基础,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排污权的法律属性,以期对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经济学中典型的外部经济性问题,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排污权交易便应运而生。排污权交易制度因其利益驱动能促使厂商主动减少污染,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排污权交易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谨慎应对,方可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存在的若干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排污总量、初始分配、市场不规范.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利用排污权交易制度,把环境问题引入市场,在政府的指导下由市场运作.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来解决环境问题,以此来促进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索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机制,以期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有效思路。从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初始排污权分配、交易动力、交易机制的监督和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将农业非点源污染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初始排污权分配方面提出削减历史分配模式、环境负荷分配模式、人口分配模式、经济分配模式和基于上述4种模式的综合分配模式,并计算了重庆市临江河流域内各镇(街道)级行政单元的初始污染物分配量,并结合实际排污量求出它们的排污权可交易额。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各镇(街道)级行政单元初始污染物分配量存在差异,但排污权可交易额基本为正值,满足排污权交易的前提。上述案例分析结果初步论证了将农业非点源污染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最先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面对二氧化硫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美国联邦环保局(EPA)为解决通过新建企业发展经济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在实现《清洁空气法》所规定的空气质量目标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引入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交易信任动态控制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信任机制对实现安全交易非常重要,结合PKI和信用系统,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了一套客户交易信任动态控制管理的理论和可操作的方法;与传统静态控制方案相比,动态控制管理使交易各方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客户因其信任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信任机制对实现安全交易非常重要,结合PKI和信用系统,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了一套客户交易信任动态控制管理的理论和可操作的方法;与传统静态控制方案相比,动态控制管理使交易各方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客户因其信任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