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桥梁,外宣翻译的文化活力源于不同符号和编码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因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体系元素的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外宣翻译“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符号学理论框架下的外宣翻译意义问题,指出文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文本的信息记忆功能和文本的信息创造功能对外宣翻译内在意义变异与再生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有效避免外宣翻译单一学科视角存在的学术盲点和解释偏颇问题,进一步拓展外宣翻译跨学科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新兴的一种小长假特色旅游形式以及研学旅行的热门,甚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和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的特征,以功能语法目的论为指导,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及删减法对红色旅游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旅游外宣品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选取语用功能对等这一切入点来管窥旅游文本的文本特征以及翻译策略,对旅游英汉两种文本进行了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宣传资料作为外宣资料的一种,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吁功能。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和交际翻译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分别从语言和文化层面上探讨英汉企业宣传资料的差异和企业宣传资料译成英文的翻译策略,目的是对企业宣传资料翻译中一些典型误译现象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企业外宣资料英文翻译质量,通过分析汉英两种外宣资料的差异,以及目前企业外宣资料英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译者应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依据,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套译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适度改写,使其更易于读者理解,达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双招双引”是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重大项目的招商与建设,天下英才包括外国人才的引入,对于枣庄市新一轮高质量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首届“外国专家枣庄行”活动的翻译为切入点,结合大量真实语料,分析了枣庄市“双招双引”外宣文本(主要包括城市推介文本、枣庄市企业外宣文本以及“双招双引”各项优惠政策文本)的文体特点;进而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双招双引”外宣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提高外宣文本的英译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枣庄市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以及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大局。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外交流翻译涉及到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在传播中国文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外宣资料无法准确传达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成为翻译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依据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外宣翻译的影响,并做了相关的翻译策略研究.在不影响交流的前提下,外宣翻译应该主要采用彰显文化特色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传播国内红色旅游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受者的阅读方式和表达习惯等,准确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将翻译目的论与外宣翻译相结合,以翻译目的三大原则为指导,通过分析三明市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特点与问题,探究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准确理解原文化的信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和使命,从河南省对外宣翻译人才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河南省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创新型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举措,以期更好地为河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外宣话语及其翻译是“中国话语”的一部分,其叙事体制的阐释:从表象看,是中国话语翻译传播的中国视角及中国关键语外译中国特色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从深层看,是反映自我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的翻译思想阐释体系。而要趋近外宣翻译中国话语的意义本质,译介叙事之文本内力的聚成是关键:一是在翻译叙事的回应中,应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凝练中国思想,揭示外宣翻译实践的文化基因;二是在翻译叙事的话语权意识协调中,选择代表中国经验本质的正能量话语,用中国表达来讲述原创性中国叙事,体现“正向传达”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把控国际话语及其舆论导向的言说权。  相似文献   

14.
外宣翻译是一种特殊活动,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推动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城市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分析翻译生态环境中城市外宣翻译的内部生产功能和外部社会功能,揭示翻译的内在有机互动运作机制和社会环境的外在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城市交流日益频繁,凸显了城市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在翻译传播学视角下,通过分析我国部分城市外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城市外宣翻译的原则和动态策略。就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而言,城市外宣翻译在语言层面以目标语受众理解为主,在文化层面以原语特色阐释为主兼顾受众的接受度;在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等方面,城市外宣翻译应改革传统理念,拓宽媒介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传播途径;深挖城市外宣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外宣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进行外宣材料的翻译过程在更深层面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由于文化差异和译者个人水平等问题造成外宣翻译错误屡见不鲜,使得外宣效果适得其反。外宣翻译中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存异求同,运用整合技巧,同时强化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译者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外宣翻译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文化安全和文化品质完整性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理想。为实现文化安全,译者既要具备坚实的双语基础知识,也需要有理性的翻译行为。国家层面的语料库是文化外宣翻译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洪秀琴 《科技信息》2009,(29):253-253
本文从旅游外宣文本的信息性质和信息价值出发,讨论旅游宣传文本翻译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外宣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过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空缺现象,这给成功的外宣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外宣翻译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并着重探讨了外宣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空缺现象和顺应补偿。  相似文献   

20.
龙璐 《科技信息》2008,(3):428-429
对外宣资料的英译中以删减法、改译法及解释法为代表的编译是常见的翻译形式与方法.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对外宣资料的文体特征及其英译目的 ,提出外宣资料的英译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的标准,并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的编译现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