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网络安全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威胁与风险。近期爆发的勒索病毒事件,更是将网络安全议题放在了每一个普通网络用户的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致辞中表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维护网络安全,加快网络安全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体制,已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全民的基本共识。截至2015年  相似文献   

2.
成贤吉 《科技信息》2010,(18):212-2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网络应用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用于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比较广泛。因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便成为涉及个人、单位、社会、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其中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各种网络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网络安全威胁从单一的病毒威胁逐渐发展为恶意软件,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新的趋势,如何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已成为当前人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勒索病毒数量的增长多为已知家族衍生的变种,鲜有出现新型勒索病毒家族。通过对勒索病毒动态提取的API函数序列进行研究,在原有基于序列比对分析勒索病毒家族同源性的方法上作出了改进。使用Cuckoo Sandbox监测勒索病毒的动态行为特征,提取病毒进程对应的API函数调用类别序列并对序列进行规范化处理,去除所有重复子序列后,对同一家族的勒索病毒样本序列使用Multalin、Clustal Omega、T-coffee 3种不同的多序列比对方法并分别设置不同的共性水平提取共性序列,结合局部比对算法计算同家族和家族间的相似性,以确定最佳共性序列并将其作为家族图谱序列。在验证该方案有效性时,设置了以家族样本代表序列和最佳共性序列分别作为家族图谱序列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家族最佳共性序列作为家族图谱序列和局部比对方法计算相似性可以更好地区分勒索病毒家族。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是勒索软件全球蔓延的一年,特别是5月全球爆发的永恒之蓝勒索蠕虫(Wanna Cry)和随后流行的Petya病毒,几乎在一夜间入侵了全球的电脑设备。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威胁传播也会随之加快,而传统的靠人力来维护的网络安全已经不切实际。与此同时,当前已经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大家在感受互联网融入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伴随着网络的渗透来到了你我身边。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7日18时联合监测发现一种名为"UIWIX"的勒索病毒新变种出现,提醒国内用户提高警惕,小心谨防。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建民说,该勒索病毒与目前正在流行的"Wanna Cry"勒索病毒采用了类似的传播方式,也使用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的SMB服务漏洞(MS17-010)进行传播感染。该勒索病毒会将受害用户文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网络安全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高校网络由于其建设特性导致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高校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方面常见的一些问题,从硬件、软件及管理制度3个大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从3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提出了基于高校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思路,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提高了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对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隐遁勒索病毒攻击威胁性极大以及传统方法对其防御不力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疫苗的隐遁勒索病毒攻击动态防御模型。借鉴生物免疫机理,给出了数字疫苗、抗原、抗体及抗体浓度等免疫概念的形式化定义。首先,通过接种数字疫苗(创建诱饵文件和文件夹),使系统生成抵御隐遁勒索病毒攻击的未成熟抗体;其次,通过免疫抗体动态演化机制,生成能抵御隐遁勒索病毒抗原的成熟抗体与记忆抗体;最后,通过在内核层和应用层实施双重动态监控抗体浓度变化,并借助交叉视图法来实时感知隐遁勒索病毒攻击。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解决了隐遁勒索病毒攻击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且较传统方法性能更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网络系统安全的威胁来源,然后介绍了保证高校网络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病毒泛滥、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网正常使用,并对重要数据构成较大威胁,因此如何构筑高校校园网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从校园网的管理与技术等几个方面提出构筑校园网安全体系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都面临新要求、新场景、新挑战、新机遇。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为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并保障高校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析并提出高校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从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信息资产备案制度、构建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及威胁监测与处置体系、组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团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阐述高校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11.
潘小星 《科技信息》2012,(4):259-259,261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化不仅推动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且实现了校园内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校园网络的安全提上了日程。本文阐述了校园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指明了高校网络的独特之处,并结合实际运用从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硬件技术、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文超 《科技信息》2009,(18):171-171
该文阐述了校园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指明了高校网络的独特之处,并结合实际运用从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叶群辉 《科技资讯》2009,(17):18-18
随着高校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确保高校校园网安全运行是所有高校都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明确高校网络安全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校网络安全的需求分析,并重点研究了高校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该方案很好地确保高校的网络安全,保证了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对西藏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主体网络安全意识情况,并根据问卷结果,结合理论与西藏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育对策。旨在提高西藏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使网络安全教育能更多地被西藏高校重视并改进,创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校园网络化不仅推动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且实现了校园内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但是,校园网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方便校园生活的同时,面临着不同于政府或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分析高校网络安全问题特殊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构建校园网安全技术体系提出了具有不同特性的网络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及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高校信息化应用不断增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相关要求,高校需要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首先,对高校校园网在网络、主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开展等级保护和提升网络安全素养4个方面构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最后,从网络防护、应用防护、主机防护3个维度构建高校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以此提升学校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徐志超 《科技信息》2007,(20):81-81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学校来讲,网络安全就更加的不可或缺。作为一种丰富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信息化为教育的创新与普及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与生俱来的不安全因素,如病毒、黑客、非法入侵,不健康信息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教育网络的健康发展,而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行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大学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校园网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当前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大学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校园网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当前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网安全策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未来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校园网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当前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