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型水库库岸失稳机理分析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中小型水库的离岸破坏有滑坡和崩塌两种基本形式,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型水为听特点与库岸的稳定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各水库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了库岸的失稳机理,提出了几种不同型式岸坡稳定性评价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山区库岸公路滑坡为对象,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库岸公路降雨滑坡形成机理,探讨库水位下降与降雨联合作用下导致临水边坡发生失稳的模式和原因。研究表明库水位变动与降雨的联合作用将改变沿坡体内的渗流场,降低滑坡土体的力学强度,使得滑坡前缘由于浮力减重和浸泡软化作用导致抗滑力减小,滑坡中后部下滑力增大,产生滑坡现象。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库建设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库岸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提出了适当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权重和隶属度,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库岸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基于ArcGIS平台的AE组件,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语言C#构建了库岸稳定性评价系统,实现了库区基础地质信息的显示、浏览和库岸塌岸、滑坡等地...  相似文献   

4.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强度研究是滑坡风险评估的一项关键内容。针对颗粒流方法在滑坡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及滑坡强度定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府谷县新府山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勘察、室内实验等方法,对新府山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PFC2D数值方法构建了滑坡颗粒流数值模型,模拟了滑坡从变形失稳到运动终止的动态过程,从变形特征和力学特征2方面分别论述了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选择速度、动能、冲击力指标对滑坡冲击破坏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府山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表现为坡脚挤压—坡中牵引—坡顶拉张的力学过程;滑坡运动特征表现为破坏的突发性与堆积的缓慢性;以速度、动能指标为表征的滑坡强度在其破坏的初始阶段最高,然后逐渐变小;以冲击力指标为表征的滑坡强度随坡脚距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特征。研究结果与滑坡变形破坏实际特征基本吻合,研究结论可为新府山滑坡防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可为单体滑坡冲击破坏强度定量及对承灾体易损性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坝库岸的稳定影响大坝的施工和运行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了西南某工程近坝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并预测了滑坡失稳后产生的涌浪高度对大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大型滑坡发育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积超过1×10^7m^3的大型滑坡是三峡库区主要地质灾害,其发育机理包括形成机理和诱发机理两方面。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运用地貌学方法,揭示了三峡库区大型滑坡在地质历史时期的3种形成机理即危岩链式崩落、泥石流堆积和地震,所占比例分别约为70%、10%和20%;发现存在于斜坡表面的大量危岩链式崩落堆积物是形成大型滑坡的基本条件,滑坡类型主要属于堆积层滑坡,而地震作用主要形成基岩滑坡。通过大量室内土工试验和模型试验,揭示了滑坡目前的3种诱发机理即降雨软化滑坡土体、坡顶加载和坡脚切割或工程弃渣堆积等人类工程活动、库水位变化和滑坡体周期性浸泡等;其中前两类诱发机理主要出现在175m水位以上大量城镇、交通干线及移民等工程建设区段,后一类诱发机理出现在库水位变动带内;位于库水位变动带的大型滑坡,滑坡土体被库水周期性浸泡,强度非线性衰减,同时,库水位降落期间在滑坡体内产生较大的渗透力,两者耦合作用、加速了库岸滑坡的变形与破坏过程。以上研究成果基本概括了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主要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7.
红层水岩作用特征及库岸失稳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红层岩十体水岩作用特征,分析库岸失稳的过程,通过统计获得三峡库区红层滑坡的分布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矿物进行分析,结合崩解试验观察和滑带土微观结构扫描,分析红层岩石遇水崩解、软化(泥化)和膨胀的水岩作用特性.以三峡库区典型库岸为例,分析红层水岩作用引起库岸失稳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富含亲水膨胀性矿物是红层岩土体具有特殊水岩作用特征的关键,红层岩石崩解首先沿缺陷发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不仅存在失水收缩的拉破坏,还存在吸水膨胀微裂隙尖端压应力集中引起的压剪破坏;红层滑带土在遇水膨胀前、后其矿物自身无明显变化,但矿物间连接结构被破坏,孔隙数量和孔径均有所增加,致使滑带土强度极低:巴东城区北侧库岸太矶头--旧县坪段巴东组第2段(T2b2)崩滑堆积体是互层状红层岩体差异崩解所致;红层膨胀性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极低,以及后缘水压力的推动作用使万州区近水平地层古滑坡群形成,古滑坡前缘堆积体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工况下三峡库岸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运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峡库岸白龙村滑坡进行瞬态和稳态渗流计算并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白龙村滑坡在库水位上升期间存在一个稳定性较低的水位(159m左右),但之后稳定性升高.在库水位下降期间,稳定性降低.降雨对白龙村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由此总结出了库岸滑坡稳定性交化的一些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库岸土质滑坡在库水周期性浸泡作用下对悬臂抗滑桩劣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Kelvin蠕变模型描述库岸土质滑坡的蠕变作用,将悬臂抗滑桩假定为Winkle弹性地基梁,研究蠕变作用对抗滑桩内力的不利影响。【结果】得到库岸土质滑坡体蠕变位移场,构建了库岸土质滑坡抗滑桩蠕变内力计算式。以三峡库区桥头北滑坡为实例,分析表明考虑滑坡体蠕变作用后,悬臂抗滑桩在工程竣工后的前30 d内桩体内力增长速率较快,在100 d后趋于平稳;桩顶位移、滑动面处弯矩、剪力与不考虑滑坡体蠕变时相比分别增大了约0.8倍、1.7倍和0.3倍。【结论】在采用抗滑支挡结构治理库岸土质滑坡时应考虑到由库水周期性浸泡引发的滑坡体蠕变作用,特别是蠕变应力对抗滑支挡结构服役性能有明显的劣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库水位变化将是影响库水型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中动水压力与库岸冲刷极易诱发地质灾害.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滑坡中地下水随库水变化的渗流特性,并对树坪滑坡在库水升降条件下变形失稳机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计算发现滑坡土体中地下水渗流作用在消落带区域最显著;通过对滑坡数值分析发现库水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是一系列长期反复的渐进破坏的结果,滑坡冲刷后的安全系数比未考虑冲刷时的安全系数下降了0.02.研究成果对库水作用下滑坡的变形稳定评价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相关分析方法和思路也可以为类似滑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宝珠寺水库滑坡地质灾害及典型滑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宝珠寺水库自蓄水以来,由于库水反复升降与暴雨的联合作用,库区沿岸发生了较大面积的滑坡地质灾害,库区许多交通等基础设施、迁建集镇和移民房屋遭到破坏.作者根据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和滑坡特征调查资料,以金洞和左坝两个典型滑坡为例,对库区沿岸滑坡分布特征、滑坡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滑坡的活动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同时对库岸的地质环境及稳定程度进行了分区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宝珠寺水库沿岸古堆积体在天然条件下的极限稳定状态过渡到库水作用下新的稳定状态过程中库岸变形滑动明显;堆积体坡度陡结构松、库水反复涨落作用及修路等开挖是重要原因;按照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及不稳定划分,目前该水库岸坡多数为较稳定和较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龙羊峡近坝库岸滑坡群稳定性分析及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羊峡水库蓄水前后边坡地质环境的长期监测,将库岸变形破坏分为完整地层岸坡和滑坡堆积体岸坡的破坏形式,对高库水位条件下的库岸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汛限水位抬高至2594m后岸坡的可能的失稳方式、下滑量和潜在失稳边坡涌浪高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2594 m库水位时,可能失稳的为龙西边坡;在2600 m库水位时,可能失稳的为龙西和农场边坡;可以龙西和农场边坡300万m3下滑量作为坝库岸滑坡涌浪高度的评价标准,在此期间确定汛期运行水位时可预留3~4 m的涌浪高度.  相似文献   

13.
库水作用下三峡库区某库岸堆积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某库岸堆积体被认为是库水作用下的潜在滑坡之一.采用了GEO—seep、GEO—sigma及GEO—slope通用计算程序,对三峡水库水位升降的一系列工况下该堆积体的饱和一非饱和渗流场的变化、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蓄水位的增加,该堆积体的稳定性会相应降低,库水骤降为其稳定性最为不利的工况.由计算分析推断该堆积体为一潜在水库新生型堆积体滑坡.  相似文献   

14.
库岸堆积体斜坡降雨过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降雨入渗及其引发边坡失稳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运用延伸的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对某库岸堆积体斜坡进行了降雨过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计算和稳定分析.表明降雨是导致库岸堆积体滑坡的主要外动力因素之一,并得出了在采用实际可能降雨特征时,库岸堆积体的最小安全系数发生在雨后一定时间内的结论,这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吻合,可更合理的解释因降雨引发的库岸堆积体滑坡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断层地震动与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破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都江堰、彭州、绵竹、绵阳、北川、青川、平武、江油等重灾区和极重灾区的30多个地震滑坡灾害点进行的滑坡灾害现场测绘、灾害信息数字影像采集、地震滑坡灾害评估工作,发现灾区滑坡破坏模式主要以崩塌破坏或者崩塌破坏诱发的崩滑式破坏,而纯粹滑动式破坏较少,同时灾区滑坡破坏特征与近断层地震动效应存在密切联系,近断层地震滑坡与远震滑坡在灾害机理与破坏形式上存在明显区别,有必要在今后研究工作中针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大脉冲效应、SH波、崩塌破坏特征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低缓松散体滑坡是西南地区一种典型的缓倾斜土质滑坡,此类滑坡滑动机理较为复杂。通过分析缓倾斜土质滑坡地质力学模型,反映该滑坡发育与动力分布情况。并以工程地质分析法定性分析滑坡破坏机理,阐述其破坏模式和主要的致滑原因,得出该滑坡滑动机理主要是地下水渗流作用和不合理的工程地质活动综合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岸边坡的失稳除了与坡体本身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外,还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当库水位变化时,库岸边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发生变化,该条件的变化可以导致库岸边坡失稳.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该滑坡在库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探讨库水位变化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确定库岸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库岸滑坡的防治提供更有效指导.本文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收集了白家包滑坡监测资料以及三峡库区库水和降雨资料;然后定性分析白家包滑坡累积位移变形阶段及特征,将该滑坡累积位移主要影响因素分为三类:降雨和库水的共同作用;主要为降雨作用;主要为库水作用;最后利用相对库水位、降雨量和累积位移相关系数,分别建立降雨和库水位对滑坡位移影响系数模型,定量计算出该滑坡变形主要影响因素,与定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白家包滑坡位移主要影响因素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吻合度较高,准确率为84.62%,模型具有一定适用性,其方法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兰陵溪锚地是三峡坝上供载运易燃易爆危险货物船舶停泊的锚地之一,地处兰陵溪滑坡影响范围内,为评估滑坡对锚地的安全风险,对其进行致灾机理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滑坡变形监测数据、降雨量及库水位变化数据,运用Geo-Studio软件及MatDEM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了降雨及库水位下降不同工况对滑坡的影响,探讨了滑坡致灾机理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的破坏始发于坡脚,属于推移式滑坡,但随坡脚进一步破坏,带动滑坡坡体中、上部位产生变形,逐渐向牵引式滑坡转变.在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后缘都是受影响较大区域;而坡脚的变形破坏主要由库水位下降引起;中后段错动形成的多级平台及后缘张拉裂缝则与降雨和库水位密切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该滑坡的预报、预测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乌东德库岸滑坡为例,充分考虑其发育的地质环境,选取滑坡发育特征、岸坡结构与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灾害诱发因素共4类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单因素分级标准,将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易发、中度易发、轻度易发与不易发.应用区间数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新模型,可系统分析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且能简化区间数之间关系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