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郁映辉 《甘肃科技》2014,30(22):108-111
文章以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寻找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本原因,提出将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服务资源,注重队伍建设和专业化改造,实现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我国西部12省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交互作用,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系统有序向前发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过程具有空间分异性和动态波动性。进而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同来源资金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对新型城镇化推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社会资金的影响高于政府资金,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西部政府资金和东部社会资金的系数最高,而东部政府资金系数和西部社会资金系数最低。从地区内部来看,东部和中部的社会资金对新型城镇化率的提高均明显高于政府资金,西部地区则表现出两者基本相同的作用。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在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立足新型城镇化的"人本"视角,从人口、消费、教育、就业等八大方面,构建了包含26个基本指标的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人口城镇化质量做出实证测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差异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区域聚类特点;各省份均有不同的发展特色;教育经济和产业医疗是决定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先决因素,人居环境与人口潜力是衡量各省份后期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此,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应当把教育、经济与就业因素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不能忽视人居环境与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对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必须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化与西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未来 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 ,而这必然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 ,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城镇化的滞后在许多方面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计量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8年内蒙古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格局及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仍表现为"弱势型"占主导类型,空间不均衡性较为显著;2)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整体水平偏低,勉强协调和中度失调占主导类型,具有较大上升空间,两者耦合协调度表现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空间差异表现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3)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耦合格局分异较为显著;4)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演化的驱动因素渐趋复杂,东、西部地区驱动因素日益增多,城市驱动因素各异,但大部分城市都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镇网络化,是以网络的方式联接和实现的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推进方式,强调通过各种网络的链接,使各个城市之间互相协作,形成产业分工和功能互补,在发展中相互扶持、相互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整合.我国西部地区网络化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与区域发展.针对西部地区城镇与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探索了适合西部地域特色的城镇化新途径.结论为:依据走廊型和城市群城镇网络化发展模式,重点围绕侧"M"型战略支点网络骨架,加大力度建设"四大经济走廊、三大城市群"城镇网络体系,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城镇群体的网络化发展,走出西部城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西部县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西部县级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及信息服务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指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机构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发挥其文化教育职能,利用“图书馆+”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使西部县级图书馆真正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西部城镇化进程 ,尤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是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小龙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1):31-31,90
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信息化将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级次,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现代化和高级化,促进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发展,实现人才集聚,提高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和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内陆边境口岸地区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战略前沿,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整体上其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协调、口岸经济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的“重规模、高能耗”的城镇化道路,不符合其自身依托口岸经济、受制与接壤国家的发展环境、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出发,结合云南省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在总结其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合作、口岸经济以及口岸与城镇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提出以完善城市(镇)对口岸的反哺功能、构筑城乡经济互动空间、培育城乡发展支撑、关注民生内涵、优化生态环境为云南边境口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依托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西部农村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撑与企业群培育方法.方法 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结果 缺乏企业推动是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集群创导是培育企业群、创造良好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方法.结论 目前西部地区已发育了众多产业集群,各方应在这些雏形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力的集群创导,助其快速健康地发展,西部农村城镇化水平才会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瑛 《创新科技》2013,(5):23-24
2011年底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原崛起夯实了的根基。中原经济区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以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优位的区域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发展。要从虚化的理念转为切实的行动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区域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演化的写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连,国内城镇化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群,这些早期区域的城镇化大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早期城镇化的理念中,只单纯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建设、没有有效地把城镇化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构建的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方法学,定量评估了中国30个省级地区2004-2013年的环境绩效发展趋势,分析了各省级地区的环境绩效变化规律、环境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规律关系、影响省级地区环境绩效表现的关键性指标及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级地区环境绩效呈现一定波动性,环境绩效总体呈现持续改进趋势;环境绩效空间格局特征总体呈现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的梯度格局;生态保护指标是东部地区的短板。提出中西部地区在推进城镇化时,要加强对水源河流的管理、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对人在体能、知识、技术、心理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的职业培训与城市文明文化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和因子探测器,对2014—2020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20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处于稳定上升趋势,指数由0.2608上升到0.5047,增长了93.52%,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2)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负向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格局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为H—L和L—H集聚,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3)人口集聚力、经济驱动力、科技支撑力、政策调控力和生态承载力是形成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规划,西部开发的核心是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指标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本文基于西部城市旅游业发展视角,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和条件,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3个方面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最后以昆明市为例,提出了城市旅游业推动西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空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关天经济区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土地城镇化、社会发展、生态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衡量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earson法对各指标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高质量地区(西安)、较高质量地区(宝鸡)、中等质量地区(铜川、咸阳)、较低质量地区(渭南)和最低质量地区(商洛、天水)。结论 1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存在差异,呈现出两端发展低,中间突出的特点;2西安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迅猛,但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最低,其他城市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不大,但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3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