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以根菜类和叶菜类含量最高,茄果类、豆类和食用菌类含量最低;同种蔬菜不同年龄,年龄小的蔬菜硝酸盐含量高于年龄大的;同种蔬菜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为根>茎>叶柄>叶片。硝酸盐经硝酸还原酶作用,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经亚硝基化作用生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  相似文献   

2.
以成都市市售蔬菜产品为研究对象,对成都市蔬菜的常见品质(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分级.研究发现:1)成都市市售蔬菜重金属污染整体为安全水平,但部分蔬菜重金属污染达轻度污染和警戒水平,除了Cu以外其他重金属(Zn、Cd、Pb)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Cu是主要的污染因子;2)蔬菜种类不同,Cu、Zn、Cd、Pb的重金属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瓜菜类;3)新鲜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区别,其中叶菜类(青菜、菠菜、豌豆尖)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蔬菜类型,33.3%的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3 100 mg/kg的四级严重污染标准,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中度污染的比例为66.7%,轻度污染的比例为0,其次为根菜类,处于重度污染的占该类菜检测种数的33.3%,瓜菜类和茄果类均处于轻度污染程度;4)用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蔬菜中的硝态氮含量,与磺基水杨酸比色法相比,主要有操作上的便捷性和结果上的准确性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场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树芳 《武夷科学》2006,22(1):99-102
于2003年3—6月,从福州市场上选取居民日常主要食用的7大类37种新鲜蔬菜作为供试材料,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硝酸盐的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蔬菜硝酸盐含量相差甚大,一般为:根菜类望白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硝酸盐的含量相差也很大。并以蔬菜硝酸盐含量安全限量标准为基础,对这些蔬菜做出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售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对Pb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几种常见食用菌(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的重金属含量,结合国家卫生标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重金属(Pb,Mn,Co,Ni,Cr,Zn,Fe,Cd,V,Cu)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利用不同种类食用菌作为生物吸附剂,通过实验,研究各种食用菌子实体对Pb(Ⅱ)的吸附特性、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特征。平菇、口蘑、木耳、蟹味菇的匀浆以及木耳活体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平菇活体适合Frendlich方程。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1.7,123,58.5和120 mg/g,与其他生物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更好。动力学研究发现,准二阶模型更符合食用菌对Pb(Ⅱ)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了食用菌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硝酸盐在不同蔬菜中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中硝酸盐和氯及不同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硝酸盐在不同蔬菜中的含量差异很大 ,它主要积累于根菜类、叶菜类 ,其次为豆类、葱蒜类、瓜类 ,在茄果类、薯芋类蔬菜中含量最低。硝酸盐在同种蔬菜不同组织中的含量不同 ,其中根 >茎 >叶柄 >叶片。不同蔬菜 (除叶菜类 )积累硝酸盐和氯化物的能力几近相反。蔬菜中的硝酸盐和其体内 Zn2 的含量之间有着明显的负相关 ,而和其中的 Cd2 含量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游离氨基酸参与辣椒中风味物质的合成,其种类及含量与辣椒品种密切相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湖南常见大红椒、青尖椒、螺丝椒、小米椒、小红椒、大青椒6种辣椒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明确不同辣椒品种游离氨基酸组成差异,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辣椒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种辣椒中共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青尖椒、螺丝椒、大青椒未检出胱氨酸,大红椒、小米椒、小红椒未检出羟脯氨酸。相比于其他游离氨基酸,各品种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γ-氨基丁酸、赖氨酸含量较高。6种辣椒中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在7.28~19.36mg/g(以干质量计),其中大红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螺丝椒含量最低。通过味道强度值分析发现:鲜味氨基酸是辣椒的主要呈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对鲜味贡献较大,其他呈味氨基酸起到协调风味的作用;大红椒与小米椒较其他品种辣椒鲜味更为突出。聚类分析表明:大红椒与小米椒、大青椒与青尖椒、小红椒与螺丝椒品质较为接近;部分氨基酸,如苏氨酸与天冬酰胺、精氨酸与谷氨酰胺、亮氨酸与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与脯氨酸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发现,大红椒、小米椒、大青椒中游离氨基酸品质优于青尖椒、小红椒、螺丝椒。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 分析来自新疆(XJ, XJZ, XJF)、云南(YN)、广西(GX)和巴西(BXL)4个产地的6种电气石样品的成分及结构差异, 并研究种类不同、粒度相同的电气石以及种类相同、粒度不同的电气石对甲醛的净化能力。电子探针结果表明, XJ, YN和GX属铁电气石类, 其铁含量依次增加, XJZ为镁电气石, XJF为锂电气石, BXL为钠锰电气石。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铁的存在使电气石的晶胞参数变大。实验证实, 当粒度相同时, 不同种类电气石净化甲醛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属锂电气石的XJF最优, 铁含量最高的GX最次, 6种样品净化甲醛的能力大小为XJF>XJ>XJZ>BXL>YN>GX, 推测与Y八面体的离子占位不同引发的多面体扭曲程度有关; 种类相同的电气石粒度越小, 电学性能越好, 净化甲醛的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等级退化草地独一味根系分泌物差异,采用土培法收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独一味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总有机碳、总氮,采用GC-MS对脂溶性成分作定性分析,比较其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极度退化样地独一味根分泌总碳量为2.480 mg·L~(-1)·h~(-1),分泌总氮量为2.189 mg·L~(-1)·h~(-1);轻度退化样地独一味根分泌总碳量为2.829 mg·L~(-1)·h~(-1),分泌总氮量为3.429 mg·L~(-1)·h~(-1)。分别从两样地中鉴别出成分9种和18种,其中相同成分6种。由此可知,极度退化样地独一味根总碳、总氮量、分泌物成分种类和相同成分峰面积百分比均比轻度退化样地低,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蔬菜地磷素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磷量的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磷铵(AP),土柱淋出液的TP、DTP浓度、累积淋失量和净损失量均表现为AP>SSP>CMP,施用3种磷肥均提高了各层土壤Olsen-P含量,Olsen-P增加量的大小顺序是AP>SSP>CMP.因此,酸性菜园在磷肥品种选择上应采用钙镁磷肥,除可以减少磷素淋失外,还可改良土壤pH,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钙、镁营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砷和汞在茭白、菱角植株及其生长环境的迁移富集变化,以"浙911号"茭白品种和"水红菱"为实验材料,采用在土壤中添加砷和汞的处理方法,测定处理后18 d内茭白、菱角器官及水体-土壤中砷和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随栽培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砷和汞出现不断向土壤、水生蔬菜迁移的趋势,一段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当砷和汞共处水环境中时,汞的存在会抑制水体中砷向土壤、水生蔬菜迁移.茭白叶、茎中砷和汞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是茭白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器官之一.菱角中砷和汞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终逐渐向杆、根迁移富集,叶、根是菱角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器官.茭白和菱角对水体中砷和汞的富集系数远大于对土壤的富集系数,且对汞的富集能力都大于砷;茭白不同器官富集能力:茎叶;菱角不同器官富集能力:根叶(杆).说明砷和汞在水生蔬菜及生长环境中的迁移与富集能力因蔬菜种类、器官类型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离蒲公英的可培养内生细菌,以及探究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蒲公英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对蒲公英根、茎、叶和花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蒲公英不同组织部位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蒲公英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从蒲公英中共分离纯化得到可培养内生细菌22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存在差异,其生物活性成分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存在相关性,其中绿原酸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食用菌原料品种对食用菌源肉味基料风味的影响,以香菇、杏鲍菇、平菇、双孢蘑菇4种食用菌为原料制备肉味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 MR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种食用菌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描述性感官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4种MRP样品风味特征。结果表明:酶解液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感官评价数据显示,4种MRP样品风味差异明显,其中以香菇酶解液为原料制得的MRP样品表现出最强的肉香属性;在4种MRP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GC-MS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不同MRP样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MRP样品进行初步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实现4种MRP样品的良好分离。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从GC-IMS和GC-MS分析结果中各筛选出10种化合物为区分不同MRP样品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酸类和含硫化合物。这些组分的差异与不同食用菌原料中前体物质组成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食用菌源热反应肉味基料的制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科学》2021,39(4)
百香果作为贵州省主要的12大扶贫产业之一,目前已种植15.68万亩,但是其需肥规律及特性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特色藤本产学研基地"平塘1号"百香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肥梯度,即不施肥(CK)、50 g、100 g、150 g、200 g,采用盆栽试验,于生长期、结果期、越冬期分别采集土壤-植株根、茎、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百香果土壤-植株C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N、P含量则差异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植株N、P含量呈增长趋势,施肥量为200 g时植株长势最好;在植株不同器官中,C、N含量表现为植株叶片茎根土壤,P含量在植株茎中表现最高,植株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植株N、P含量表现出生长期结果期越冬期;无论是哪一个施肥处理,百香果植株在生长期和越冬期的N∶P小于14,受N肥限制,在结果期低施肥处理下,N∶P大于16,受P肥限制。每株施用200 g复合肥,土壤-植株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最高,效果最佳;在不同生育时期,百香果需肥量及种类有所不同,在生长期和越冬期应满足N肥的需要,在结果期提高P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