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玄幻文学的兴盛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通俗文学现象.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了玄幻文学的历史渊源和现状,以代表性作品为例分析了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创作特点,并指出玄幻文学在艺术上和思想内涵上还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玄幻小说在网络与出版界的勃兴已是不争的事实。几乎是理所当然地,当代网络玄幻小说被评论界和研究者从性质上归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新类型。我们说一种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必然因其具有用以立身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就目前的网络玄幻小说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它自身的文学性的建构仍然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其审美价值几何亦很值得质疑。以此为出发点,从作者系统、作品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接受者系统作为切入点,并以这四个系统的互相交涉与联系作为思考基础,大量玄幻小说目前发展的现实依据证明,在总体意义上当代玄幻小说自身具有文学性与审美价值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玄幻小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中国文坛,但对玄幻小说的研究却止步不前。本文尝试从当代雅俗文学之间较量探讨玄幻小说备受学界冷落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玄幻文学的怀旧情绪与人文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与后现代社会语境的今天,文学怀旧情绪的回归成为对"碎片式"生存体验的反拨。正是从这个维度上,依托于大众文化和传媒而生的玄幻文学实现了古代神话与现代怀旧的视域融合。本文以对神话的理性分析为切入点探索玄幻文学深层的意蕴所指,其人文精神的追寻在当代炙手可热的数字与科技的边缘成为理论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斯宾塞<仙后>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重要的玄幻文学,但其中的玄幻叙事成分却未得到充分的讨论.事实上,<仙后>有效地吸收了西方史诗文学和浪漫传奇文学的玄幻叙事手法,创造了充满魔力和超自然力的玄幻文学第二世界特征,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中,构筑了线性追寻和圆形追寻的叙事模式,并展开了意义深广的善恶大战.这些特征奠定了<仙后>作为西方第一部史诗玄幻的地位,为西方现当代史诗玄幻开辟了一种持续有力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型通俗文学,玄幻文学一直以来都与新媒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新媒体除了拓宽了玄幻文学的传播途径之外,更是在深层次的生成机制上影响着玄幻文学的创作。沧月的《镜》系列,就集中体现了这样的影响,由此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解码在新媒体影响下玄幻文学的一种创作趋向——新视觉创作。  相似文献   

7.
网络玄幻武侠小说自诞生后不久就成为当今网络文学的主流。其模糊的定义导致的外延和内涵的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滞后和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特性,使这类小说具有极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从网络玄幻武侠小说的定义入手,对网络玄幻武侠小说的产生、发展、分类、含义进行梳理,并分析网络玄幻小说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可以了解到玄幻武侠文化和网络小说结合所带来的崭新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不复推崇高雅庄严的悲剧艺术的时代,玄幻文学投其所好为大众制造了一种感官欢愉的文化幻象。在玄幻文学愈来愈愚乐化的同时,关于玄幻文化审美的思考也愈来愈匮乏,其审美正义的缺失也有目可睹。玄幻小说用乐观主义的现实狂欢代替了真正的人文精神,功利主义的商业文化扭曲了传统的审美价值,驱逐了有思想的真正阅读。玄幻小说审美正义的缺失现状要求我们作理论上的应答与修正,更需要学界的关注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审美意识形态”能否用来表述文学本质这一问题,学界争议很大。根据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原则,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三:文学是不是意识形态?文学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种差是不是审美?审美和意识形态能不能连缀在一起来述说文学的本质?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均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经过分析论证,研究者提出,在今日中国,“审美意识形态”无论从逻辑层面上还是从历史层面上,都是一个站得住脚的命题,可以用来界定文学的本质属性并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坚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可以在确立和维护文学自身独立地位的同时,又将文学活动和人类解放这一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文学研究获得更加坚实的根据和更加广阔的视界。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学术界对于"东方文学"的研究从五四时期开端,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其真正勃兴是源于2000年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兴起之后,更多的东方裔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布克奖获奖者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之中,这一研究视角恰好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全球的后殖民文化理论重合,殖民问题、民族问题、历史视角和文化冲突都是东方文学中的敏感话题,进而把整个东方文学的研究方向带入到国际视野中。齐园博士、刘静  相似文献   

11.
由玄幻到奇幻:《庄子》、《法华经》幻想思维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庄子》是以“玄幻”为其表达方式的,这种中国本土的幻想思维和《法华经》的奇幻表现相融合,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叙事文学幻想因素的发展。通过对这二者的比较,可以从中清理出中国本土想象在和外来想象结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式幻想文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奇幻文学里的悲情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奇幻文学风靡当今文坛,不仅因其文学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和即时性,还因为奇幻文学的奇幻色彩依据人类的本性来展现。奇幻文学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将人性融于奇幻的叙述之中,使得人性的魅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这种发挥又集中于奇幻悲剧的创作中,这使奇幻作品更具厚重感。  相似文献   

13.
六朝志怪作为中国古小说的发轫,其中的幻想因素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中国当代奇幻小说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幻想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体部分。以幻想为基础,可以看到当代奇幻小说对六朝志怪小说在幻想方式上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山海经》就被誉为奇书,其奇特之处与当下热议的奇幻文学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从当下学界对奇幻文学的研究角度看,中国本土奇幻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其合理的历史根基。通过探究《山海经》虚拟架空的世界图景、万物有灵的生命世界,以及寓意丰富的神话故事,从而揭示《山海经》与本土奇幻之间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先秦古籍《山海经》与美国当代科幻影片《阿凡达》都以神奇的幻想为基础,给世人展现出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但《山海经》所体现的是人类最初的原始神话思维,而《阿凡达》却是以现代科技和幻想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幻想型作品。通过两者的对比,从中对古今幻想型作品进行比较,进一步探析当代中国幻想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大学生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情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九江学院200名体育锻炼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体育锻炼项目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都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主要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其次是退避和幻想,最少用的是自责;篮球锻炼项目学生面临压力时更多的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羽毛球项目学生在退避上的得分高于篮球项目学生,两者在求助、幻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奇幻文学在对各种叙事理论的吸取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飞花以轮回性叙事的特点实践了新历史主义叙事的要求,并将历史性叙事与奇幻叙事的长处融合发挥,使奇幻作品得以容纳更广的叙事要素,从而形成了一种时尚与传统、不羁与严肃自然融合奇幻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