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涉及身管传热的膛内流动及其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该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火炮射击过程中燃气对身管的热散失和身管内侧壁温的方法,它是通过在膛壁边界层建立非稳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的积分式,而获昨有关动量厚度的偏微分方程;再藉助膛内存在的包含气流对身管摩擦和传热的不稳定准一维流,以及身管管壁内的径向热传导关系,运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计算对流传热引起的膛壁内侧的温度分布和经由膛壁的热散失,并由此估算因热机理引起的身管烧蚀。该文还以某榴弹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热传导基本理论为基础,建立表面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的外推方法,可以根据离膛面某一距离的等温表上的实测温度外推得到膛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还对热电偶传感器探头温场畸变做了计算和分折。并编制了测试膛面温度的综合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测温试验。  相似文献   

3.
多维流动传热分区计算中边界耦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对流式换热器及其围护结构流动传热特点的基础上,将计算区域划分为热相互耦合的三计算区与二维计算区,提供了针对某快中子增殖反应堆钠池及其围护结构流动传热模拟的相关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保护了流动传热三维特征,并有效地降低了运算时间和内存的开销,计算结果的总体趋势合理。  相似文献   

4.
垃圾焚烧炉内传热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垃圾作为燃料具有水分高、热值不稳定等特点 ,给出了层燃和流化床燃烧方式垃圾焚烧炉的炉内传热计算。将层燃炉炉膛分为燃烧室和燃尽室 ,分别给出了燃烧室和燃尽室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对高水分烟气的对流换热计算及黑度计算推荐了修正方法。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密相区和稀相区 ,针对各区受热面布置特点 ,总结了相应计算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垃圾处理能力为 15 0 t/ 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以及 5 0 ,10 0 ,30 0 ,80 0 kg/ h的系列层燃垃圾焚烧炉的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二维肋片导热机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二维肋片散热和温度分布的一维近似方法。这一方法与经典的一维近似方法一样简单实用,并可套用经典方法的所有公式和图表。分别用改进的一维近似方法,经典一维方法和二维方法对工程几种常见肋片进行了计算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边界层控制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Prandtl边界层方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它的不足之处,提出了ap/ay=μa^2v/ay^2的新假设,并对过渡区方程进行了假设,同时提出了适合绕平板流动及传热全过程的控制方程,文中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用控制方程对烧光滑平板流动及传热加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控制方程解相对于Prandtl边界层方程,与实验更为接近,从而验证了西文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计算二维层流边界层的Thwaites方法和计算二维湍流边界层的Truckenbrodt方法推广,用以求解旋转系统的“准三维”边界层方程,得到了计算旋转螺旋面上三维边界层的一种可迭代求解的积分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了两例计算.计算结果与理论精确解或实验测量的对比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计算旋转螺旋面三维边界层的一种积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一种复合型散热器传热性能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电子器件散热的矩形翅片与叉排钉柱结合的复合型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结构是在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通道内适当的位置上设置两排钉柱。实验表明:在同样散热量和风速下,复合型散热器的热阻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低10%~20%;风速为2m/s时复合型散热器的流动阻力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高10%,比相同散热面积的叉排钉柱散热器的流动阻力要低得多;在相同风速和相同散热器底面温度下,复合型散热器单位面积的散热率与叉排钉柱散热器相当,比矩形翅片式散热器高10%~17%。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沿推进法的平面区域三角化网格剖分方法 ,它具有算法简单、易于编程和浮点计算量少的特点 ,同时可以克服以往算法在角点处可能出现一个单元的3个节点全在边界上的缺点。剖分实例表明 :该方法的鲁棒性和普适性较好 ,剖分结果经过光滑后 ,可用于多连通域中传热和流动问题的控制容积积分法的求解。  相似文献   

11.
复杂射击规范下枪管温度场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复杂射击规范下射击过程中的瞬态热冲击引发的枪管寿命问题,建立了枪管1维瞬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基于能量平衡法和交替隐式差分格式(ADI),推导了内节点及边界点的有限差分方程,并以某5.8 mm步枪枪管为对象,在经典内弹道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编程求解了连续射击150发弹过程中枪管的温度场分布.最后,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枪管外壁温度进行了测试,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所建模型及采用的算法在复杂射击规范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高航炮射速潜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航炮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改进现役航炮,继续提高其射速。以航炮工作时间周期的计算公式为依据,从分析不同类型航炮的工作循环曲线出发,对提高航炮射速的潜力作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在现役航炮基础上提高射速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火炮身管多用高强度钢制造,这类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已往在进行火炮身管强度计算时,均不考虑材料的这一性质,而且也都忽略了轴向应力的影响。现利用双剪强度理论计算火炮身管的强度,考虑了材料的拉压异性影响和轴向应力的作用,计算结果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状态下流体状态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其扩散性更接近气体,密度依然为液体量级,这种特殊的性质导致超临界压力下流体流动换热特性与亚临界压力下有很大不同.本文以超临界压力条件下水、二氧化碳和碳氢燃料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在管内的换热规律,系统总结了浮升力、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压力、进口温度、流道形状等因素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其中,浮升力、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影响作用较大,在较高热流密度条件下,浮升力会导致传热恶化发生;在较低热流密度下,流体临界点附近会发生传热强化;质量流速增加能够使管内换热效果显著增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现象的发生与临界点附近流体物性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双旋转轴间的瞬态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发现:影响外轴内壁瞬态平均换热系数特性的因素中,以轴向冷气雷诺数的影响最大,外轴罗斯贝数次之,内轴罗斯贝数的影响最小;在双旋转的影响因素中,外轴内壁换热特性主要取决于外轴罗斯贝数,内外轴转速差和正反转因素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6.
水平管外轴向对流凝结强化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纯净饱和蒸气沿水平圆管外轴向强制对流凝结换热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适应该种流动形式的强化传热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多相流热物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先阐述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研究多相流动及其传热传质规律这一新的学科分支─—多相流热物理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十五年来研究多相流及其传热特性开展的情况,最后提出了今后多相流热物理方面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证明了气体中存在有正比于温度梯度的热流力,并以热流力效应解释微重力下的报体热对流现象,证明了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实际上是表示单位质量流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粘性力(υ^2/D3)之比,并指出流体分子的涨落剩余效应将影响失稳后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9.
对正压差条件下顺重力移动床气体-颗粒流与水平埋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揭示了埋管表面附近气体颗粒局部流动及换热的特点,建立并简化求解了描述移动床气固流与埋管间传热的物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细颗粒气固移动床的床层颗粒质量流率是影响传热效果的主要因素,压力作用则是通过改变床层颗粒质量流率及气体渗流率和热容来影响传热的。  相似文献   

20.
液氮在狭缝中热虹吸两相流传热的强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狭缝中液体的沸腾换热是以变形的扁平汽泡为特点的,以微液膜蒸发为主导机理,热量通过扁平汽泡底部的液膜传给主流流体,试验结果表明:狭缝间隙尺寸对传热有直接影响,当间隙尺寸为0.5~1.0mm时,狭缝沸腾换热系数比光管增加3~5倍,达到人工烧结多孔表面管相当的水平;当狭缝通道中流型大部分转变为环状流时,传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对1/10长度的狭缝通道起始段采用人工凹孔表面处理,使这种流型转变在较小热流密度下提前发生,换热系数进一步提高,传热温差进一步下降,随间隙减小,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