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解构主义主要文论家之一,米勒的“修辞性解读”策略创造性的深化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本文从米勒批评思想中的互文性,异质性等方面入手,对米勒的修辞性解读进行分析,进而分析这种解读策略思想的延伸性,从而论证其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终极的探寻”。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论争.批评界一些学者认为解构是一种否定性的、并且只消解不建构的哲学.事实上,德里达的书写论、中心观、意义观处处表明:解构是针对语言符号、词语、书写的传统价值定位所进行的一场全面质疑,反映的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精神,其实质是一种肯定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异延”(defference)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激进的解构主义的和心概念,同时“异延”又代表一整套解构策略,一种后现代解构思维方式或模式。文章拟从德里达对几种主要辩证法形态的解构和改造的角度来分析“异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旨在破除传统概念、观点等。用这一方法分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可以看出其中贯穿着较明显的解构痕迹。吴承恩以游戏笔法对神佛进行解构,消除了其身上的种种光环,体现出一种诙谐的智慧与幽默。同时,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对这种思想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领域内统治西方两千多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即理式)在当代受到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质疑。解构主义创始人德里达便把解构的利器指向了逻各斯,他从柏拉图扬言语、贬文字的观念入手,颠覆了言语中心、文字边缘的等级秩序,颠覆了先在于言语/文字的“理式”,指出文字是对言语的记录和存档,而言语则是对文字的增补和替代,它们同为思想的外化形式,两者相依共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赖海燕 《科技信息》2010,(21):200-200
德里这是用翻译来思考哲学问题的,作为一代解构宗师,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源头”就是他的“异延”说,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忠实”伦理,拓宽了文学翻译批评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本文取德里达解构理论中的“出走”与“回归”的“游戏”精神对当代文学寻根思潮进行了一番观照。寻根文学思潮解构了传统的政治道德文化中心语境并呈现出两大解构性体征,它试图反抗在世界文化中的边缘化处境却陷入了对西方霸权话语的潜在认同,最终在自身的悖反中解构了自身。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自从产生到介绍到我国来,对国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同时,对解构主义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学阅读层面的解构主义,却一直存在着很多的误解,有的简单地从字面意义把解构当作解开或者拆开,是对文章结构、意义等的破坏。认为解构阅读会导致虚无主义;有的简单地从德里达所言解构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二元等级秩序的颠覆出发.对号入座似地去寻求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于是不免牵强附会,离真正的解构阅读远矣。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特定的文本,分析文本的目的是为了阐释解构主义。解构解构主义。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美学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它代表着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盛,与结构主义的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德里达的批判方法是从被批判者的理论内部找出其矛盾,找出瓦解自身的力量,让结构自行解构。他从否定社会、怀疑社会走向否定秩序、否定结构、否定既存的语言体系。这一对结构主义批判的胜利,体现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决定性转折。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当代翻译理论解构主义下的翻译思想。通过分析泰戈尔所著《飞鸟集》的译本中对词、短语和句子的解构,试图找到为什么要解构,以及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揭示出把解构主义看作是一种介于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之间的翻译思考过程的切入点;并总结出在词意多样并可以意象外延,文化转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解构的思考来翻译。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科技信息》2009,(36):I0150-I0150,I0152
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及其思想在西方翻译史、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解构主义也对人类整个知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解构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并通过德里达《巴别通天塔》一文,阐述了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翻译观,同时分析了解构主义视角下,对译文和译者地位的重视,对译者主体性的充分肯定,并简要分析了其影响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它代表总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盛,与结构主义的衰落有者直接的关系。德里达的批判方法是从被批判者的理论内部找出其矛盾,找出瓦解自身的力量,让结构自行解构。他从否定社会、怀疑社会走向否定秩序、否定结构、否定既存的语言体系。这一对结构主义批判的胜利,体现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决定性转折。  相似文献   

14.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演进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构主义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其研究方法曾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法国哲学家福柯在运用该方法研究思想文化史时,发现了结构主义方法的内部矛盾,促使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德里达在福柯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解构主义的方法摧毁结构主义,进而颠覆传统哲学的基础。这一文化行为是直接导致西方后现代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结构主义哲学流派的演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构式阅读概念的提出,源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构式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视学生的不同程度分为“3C”阅读法和“5C”阅读法。解构式阅读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种多视角,多纬度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敏锐性和独立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具有两歧性,这给人们的理解设置了障碍。对德里达的文本,不同的人能从不同角度作出迥异的解读。这些多元化的解读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解构思想理论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德里达打破了学科界限,他的解构思想也呈现出多重性的理论形态。解构思想的理论形态是在对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及文本实然样态及其伦理问题的反思、批判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文本批判方面,解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文本进行外在性的解读实现的;在思想批判层面,它的实质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解构;在日常生活批判方面,解构打破保守和等级森严的秩序,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思考与生活。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其研究方法曾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法国哲学家福柯在运用该方法研究思想文化史时,发现了结构主义方法的内部矛盾,促使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德里达在福柯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解构主义的方法摧毁结构主义,进而颠覆传统哲学的基础。这一文化行为是直接导致西方后现代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结构主义哲学流派的演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基人沃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纯语言”问题及其翻译思想,评析了本雅明的“纯语言”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它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一可了解、吸收外来成果,二能介绍、传播本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来说,通过翻译可让西方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从多角度重新认识中国。随着20世纪下半叶西方翻译理论的兴起,这些理论被逐渐介绍到国内,中国的翻译界开始了逐渐接受并学习的过程;解构主义的出现对于20世纪的语言学家来讲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它不同于之前人们相信的"框架""结构"等,强调的是"不确定性""流动"。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兴起不仅意味着翻译理论踏上新的高度,更意味着"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进入世人的视野内。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兴起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更不应仅仅用研究思想的方法研究之,它同时还应是审美的。以审美视界观照之,则“情”“空”既是结构性的,又是解构性的,它存在三个层次的意义,并实现着小说以假写真、借奇赋笔、真假互见、奇而不幻的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