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试验选用AC-13沥青混合料,采用轮碾法成型试件,通过对级配、沥青用量以及碾压次数3个基本因素分析,研究动稳定度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粗集料,减少细集料含量,可有效提高试件动稳定度;沥青应合理选择,在最佳沥青用量附近时,动稳定度最大;成型时,适当增加碾压次数,提高试件压实度,可以提高动稳定度,在试验中,应合理控制车辙试件密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级配类型、油石比、试验温度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料的动稳定度要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同的级配类型高出的幅度不同.油石比、温度的变化对再生料动稳定度影响很大,前者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反比关系,后者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结果提出了动稳定度指标的建议值.得出的结论对沥青路面废料的再生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敏  邹桂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3015-3018
为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选取了混合料类型、温度、荷载、行车速度四个因素,分析其对混合料抗车辙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选择动稳定度作为考核指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混合料类型、温度、行车速度、荷载.并提出了相关预防车辙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室内车辙试验的各种指标,研究沥青混合料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全面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车辙系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车辙系数(WRI)指标这一概念,综合考虑了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压实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间车辙发生的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稳定度指标缺乏对全过程的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的考虑,在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车辙系数指标能较好体现工程实际中车辙的形成规律,有效避免高温性能差别明显而动稳定度基本一致的不合理情况,提高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区分率.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过程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使车辙试验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正确评价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用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设计的最优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车辙试验和单轴重复荷载试验对9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模量试验和高温间接拉伸强度试验不能准确地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车辙试验仅适用于区分不同新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优劣,是否适用于评价再生混合料尚存疑问;重复荷载试验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合理性,并可得到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将基于重复荷载试验的流变次数指数作为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更为准确;在评价新拌沥青混合料时车辙试验和重复荷载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该关系并不能拓展到再生混合料中.  相似文献   

8.
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和浸水车辙试验,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粉来源、胶粉掺量、油石质量比、空隙率等因素,对于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显著,基质沥青对高温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胶粉细度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较小.尽管不同级配形式下混合料常规动稳定度的测试结果差异不大,但由于浸水对比车辙试验条件下动稳定度的衰减幅度最小,因此,矿粉比例低且细料较少的间断级配形式更适用于橡胶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9.
崔节兴 《科技信息》2011,(4):305-307
车辙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水平荷裁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所引起的,沥青混合料强度取决于混合料矿料间的内摩阻力α和沥青与矿料间的粘结力c,用莫尔一库伦方程来说明矿料和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τ=c+σtgα。控制车辙的产生.关键是如何控制混合料矿料之间的内摩阻力与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多方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切能力及内摩阻力。从沥青混合料角度出发,影响车辙的因素主要有与内摩阻力α有关的:集料、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与粘结力c有关的沥青种类、沥青用量、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作用、填料的种类、添加外加荆等。  相似文献   

10.
沥青道面高温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机场沥青道面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缺陷性(与道路指标不同,无参考标准)问题,通过汉堡车辙试验、普通车辙试验及单轴贯入试验对3种级配混合料进行测试,对动稳定度、蠕变斜率和抗剪强度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动稳定度与蠕变斜率评价指标相一致,与抗剪强度指标相反,且蠕变斜率指标对抗车辙性能区辨性最佳.同时,利用贝雷法设计参数及沥青胶结料参数对其验证发现,贝雷法能够进一步解释混合料级配高温性能优劣,粉胶比与动稳定度、抗剪强度和蠕变斜率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沥青膜厚度与其相关性较差.故建议采用动稳定度与汉堡车辙蠕变斜率、车辙深度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抗车辙性能优劣,为优化机场沥青道面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中通过试验段不同沥青芯样CPN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高模量、矿物纤维改性沥青具有较好抗车辙性,能够明显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通过数字图像研究发现两者抗车辙能力优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适合于重载、长陡坡路段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空间结构与路用性能关系,以VCAratio、VMA为混合料的空间结构指标,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弯曲小梁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SMA-13、OGFC-13、AC-13等混合料的空间结构与路用性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VCAratio可反映混合料的骨架结构,细集料对VMA和骨架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骨架结构对弯拉强度的贡献率有限,以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沥青混合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国内外抗滑表层的研究成果,从级配设计理论出发,分析了确定抗滑表层重要因素,从而确定了新型的抗滑表层级配AKN-13。通过对四种典型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AKN-13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防渗水能力、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表现突出,且施工简单易操作,值得推广。这些为选择合适的抗滑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车辙试验以及静态蠕变、动态蠕变试验,研究了混合料在特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全面考察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提出宜采用车辙动稳定度、相对变形、静态蠕变劲度和动态蠕变劲度等指标对混合料高温性能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厚度试件(50,70 mm)的车辙动稳定度以及相对变形均表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试验温度40 ℃的条件下的静态蠕变劲度和动态蠕变劲度之间也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我国现行车辙试验、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等室内试验和工程验证,通过对比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性能指标,研究ARAC13的抗车辙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初期压密阶段,ARAC13压缩变形大、模量低;初期压密以后,ARAC13模量增大,抗车辙能力增强.我国现行车辙试验不能模拟围压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密过程,不能反映ARAC13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在压密前后的变化;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可以反映其性能变化.4年的工程应用表明,重复加载蠕变试验2 000次后的应变次数曲线斜率可以用于评价ARAC13的抗车辙性能,ARAC13的抗车辙性能优于对比的SMA13.  相似文献   

16.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大马歇尔试验方法来确定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水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并修筑了试验路.研究表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抵抗反射裂缝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损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和车辙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半经验一半理论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预估模型参数,对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有效防止车辙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参考AC-13沥青混合料级配,将橡胶颗粒代替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细集料,以骨料的形式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分析橡胶颗粒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橡胶颗粒后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将会降低,流值增加;采用小粒径的橡胶颗粒比采用大粒径的橡胶颗粒的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提高,流值降低;采用石油沥青比采用SBS改性沥青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低。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山西科技》2012,(3):118-119
从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动稳定度出发,对沥青混凝土(以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为例)配合比设计中抗车辙剂的掺量、用法、拌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的验证,及时针对试验拌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