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荀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朱雯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4):127-128
“非乐”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墨子以逻辑的思维提出非乐的观点,是直面现实和出于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是对“本固邦宁”的殷切希望而提出的正确音乐观,它闪耀着民本主义的光芒。墨子当时的“非乐”和我们今天的“倡乐”,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而得出的正确观点。我们肯定墨子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非乐”思想,并不是否定音乐,相反,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从提高和普及两个方面应该大力提倡“为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5.
陈白沙的“自然之乐”深受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的影响,它们都立足于社会人伦关系之中,并包含了与自然为一体的思想,体现了儒家乐文化形而上的心灵境界学说的本质特征。同时,陈白沙的“自然之乐”也深受道家乐文化“天乐”的影响,包含了“物我两忘、死生齐一”的思想。陈白沙的“自然之乐”是儒、道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其“主静”的修养方法对人们的心灵境界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香萍 《科技信息》2009,(23):157-158
孔子主张善美统一,但孔子着重强调善的至上性,这是和孔子一贯提倡的“仁”学相通的。孟子在继承了孔子善美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美高于善的思想,即美不但切合道德原则,有善的充实内容,还有关好的外在形式。这一思想非常深刻。从孔孟善美观出发,本文进一步从四个角度解析了孟子人格美思想。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千百年来,真、善、美成了人类认识的理想境界和实践的最高目标。对真、善、美本身的探索及其成果,也作为文化思想的一部分,丰富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在中国,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就提出了真、善、美问题,开始了对它的探索。春秋时期,季札把味觉、视觉、听觉所感到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视为美。伍举最早给美下了定义,认为美是“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关系的协调、和谐。孔子总结、概括、发展了他们的观点,深刻地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认为感性形式的美只有同伦理道德的善完满地统一起来,做到既“尽善”又“尽美”,才算达到…  相似文献   

8.
维护封建社会的道统是韩愈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韩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韩愈关于“道”的内涵及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道”与唐代政治、经济活动的关系和韩愈作为封建卫道士的实践.指出,韩愈“学以为道,文以载道”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无论对于历史和现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年轻时深受儒家音乐思想影响。柳永在继承儒家"乐由心生"音乐思想的基础上,摆脱礼乐对人性的束缚,最终形成了以"唯真是求"为核心的音乐思想和"以悲为美"的创作风格。然他的艳冶词曲则是他成为词家们所评骘的焦点,其著作《乐章集》更是向世人诠释了一位真实纯粹、满腹才情的民间词人。  相似文献   

10.
《乐记》是七十子后学公孙尼子关于《诗》乐的论著。公孙尼子几乎完全忽略了诗乐的娱悦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全副精神所关注的是诗乐的道德意义。故而提出了“音与政通”“乐以象德”的《诗》乐理论,以《雅》《颂》之创制,旨在节制人情,导引人心,使社会秩序化、道德化,并对《风》《雅》《颂》的音乐形象与道德内涵作了描述。反映了战国儒家学派中兴起的以道德教化拯救颓世的思想潮流。同时《乐记》也披露了关于《诗经》音乐形态的信息与不同于《毛诗》的《诗经》传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创造了一个富于“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但这个“人性美”的世界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个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前期以《柏子》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是压抑苦闷、焦虑时期的产物,关注的是湘西人强悍、直露表达性爱的方式,表现了人性“真”的一面。后期《边城》是他的思想成熟之作,是作者确立了文化人的身份和认同了士大夫价值体系之后,关注到湘西人含蓄内敛的“善”所蕴涵的美,达到了“人性美”的极致。沈从文文化身份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并导致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由直露向含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锋·中庸·中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锋是书法中最重要的笔法。其间有技术和艺术的原因,更有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主导。透过中锋笔法,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整体性与同构性,一以贯之的“道”的无所不在。儒家所倡导的中正平和思想,是“中和”之美的哲学依据。社会内容的制约,历史文化的渗透,哲学观念的统领,使作为“技”的书法获得了“道”的支撑,从而成为非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东方式插花的历史渊源、风格特征、命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东方式插花受中国历史的影响较大,由于中国的美学思想是崇尚自然,因此在插花艺术中表现为“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尊崇”的意境,常以命名的方式来加强意境和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有其产生的深厚的社会现实与思想背景。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社会和谐”思想强调善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基于人们共同的理想,承认差异、鼓励个性发展,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和谐的生活的条件。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西方福利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的许多要素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士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士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名后世的价值理想。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志道”之学为自己的“立名垂世”思想做了策略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庆善乐》是唐代重要的宫廷音乐之一,是唐代"三大舞"之一和比较具有影响的燕乐大曲之一。因此,理清《庆善乐》的创作和变迁过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可以勾勒出《庆善乐》不同时期呈现的舞容乐风,也可以探讨出《庆善乐》历史沿革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作为朴素的辩证法,告诫人们凡事不能苛求,而应顺其自然,审时度势,是成功之道的奥妙所在,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行动指南。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立森的成功人生轨迹经历了弃“乐”从“文”的伟大转折,他在种族问题上豁达开朗,治学态度严谨,仅凭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蜚声世界文坛的事实似乎十分巧合地印证了中国道家哲学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考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复兴的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活动中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在应然性上,"中国梦"内蕴着真、善、美;在实然性上,实践和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通过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梦"实现了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