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兰州城市地质灾害治理与开发利用并举的方法 ,分析了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着重讨论在泥石流、滑坡、自然斜坡等特殊地质环境下 ,具体防治诸措施 ,建议政府制定谁治理谁用地的优惠政策 ,以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区滑坡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兰州市滑坡灾害现状类型,成因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区内自然环境,减轻市区滑坡灾害损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学学报》2013,(4):F0002-F0002
2013年7月18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编制的“兰州市城区洪道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报告”,这是兰州市政府首次对山洪灾害专业技术报告进行专题讨论研究。该报告的通过彻底结束了兰州市山洪沟道底数不清、洪道流量计算混乱、洪道治理无据可依的局面,为制定兰州市城市防洪政策,编制防洪规划,设计洪道工程化治理方案,划分防洪风险区,审查涉及洪道的建设项目方案和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的大气环流形势、天气形势以及水汽来源、下垫面情况;并对全省暴雨和洪水灾害类型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郝新民 《甘肃科学学报》2008,20(2):F0002-F000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波及甘肃省50多个县、市、区。其中,武都、文县、康县、徽县等地灾情比较严重,引起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截至5月17日17时,我省因地震灾害遇难达364人,受伤7040人,失踪22人;房屋倒塌51.82万间,损坏144.31万间;受损学校6672所;紧急转移安置179.7万人。据悉,这次地震是甘肃省近30年来破坏最严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中南部地区为例,分析讨论了触发响应机制与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关系,总结了有关研究进展.进一步论述了触发响应机制控制的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特征.基于触发响应机制与致灾机制关系,划分了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触发响应类型区,最后提出相应灾害防治启示.  相似文献   

7.
选取兰州市150起典型地质灾害,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兰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兰州市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划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3个区.针对兰州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状,通过总结现行的监测预警方法及手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兰州市监测预警的方向,并针对进一步完善兰州市监测预警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些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在对其防治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地质环评级利用体系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建议,希望能以此提高我国现今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127-127
王得楷(1957-),甘肃省景泰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现任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兼任兰州大学教授,由他主持完成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等科研课题在省内外影响较大。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指导6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甘肃省“333”人才,并为水利部水保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员、《甘肃科学学报》、《甘肃地质学报》编委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约束各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者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整理,对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提出防治对策,为建设单位提供科学的建议,指导建设单位做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12.
张运超 《河南科技》2020,(14):156-158
笔者从崩塌地质灾害点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貌、岩土工程等角度入手,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等,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治理方案,实现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3):F0003-F0003
近日,由中组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表彰活动中,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甘肃省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尤为频繁,县及其以上城镇受灾面达59.3%,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为减轻和避免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应在小城镇选址及规划阶段加强地质环境及灾害危险性的勘查,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并加强开发建设项目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同时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开发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煤窑山隧道塌方和初期支护变形不良地质灾害成因,提出在调查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径向导管注浆、反压回填土、新奥法加固、隧道监测等有效方法避免隧道地质灾害,对今后不良地质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写的《地质灾害预防科普知识手册》近日出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为《地质灾害预防科普知识手册》题写了书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分别题词。手册和其他相关出版物将陆续发放到甘南、陇南、天水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群众手中,帮助当地群众初步掌握相关预防知识和方法,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