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自行车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城市交通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6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交通工具比例的可持续发展值,并提出了当前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优化的4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是最有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应进一步加强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逐步成为继公共交通、家庭汽车和自行车之外的又一大交通工具。伴随其数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逐年递增,类似于超速、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甚至是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则更是数不胜数,使之逐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又一大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城市面积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传统的自行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不仅显得速度慢,而且能耗大,已然不能够满足城市人们的出行需求了。高速的汽车价格又较为昂贵,目前还无法大面积进行普及。这时,电动自行车自身的轻便、快捷、经济等诸多优点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行车,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主力。但伴随着其日益的普及与运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该文即是针对此社会现状,结合电动自行车引发建筑火灾的时间、区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以借此结合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为今后加强城市内电动自行车的运用及管理、预防电动自行车引发建筑火灾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从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点、成本核算、技术革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电动自行车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发展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性,最后描述了电动自行车这个"绿色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08,(18):11-11
国际油价一路“高烧”,号称“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首当其冲,其一直引以为豪的汽车文化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人在选车方面“以大为关”的倾向正在发生改变,小排量和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受到青睐。另外,自行车这种相对“原始”的交通工具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纽约、西雅图、波特兰等许多城市都已经开始增设自行车专用道。  相似文献   

6.
25公里     
正因为方便快捷、环保低碳,电动自行车如今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电动自行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和难以规范管理等突出问题,比如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时间充电容易引发火灾隐患等等。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秩序,治理乱象,浙江发布电动车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居民主要选择的5种交通工具地铁、公交、汽车、电瓶车、自行车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比较与计算,得到了这5种交通工具的权重,为城市居民出行选择交通工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独一无二的自行车王国粗略统计,我国有3亿以上拥有并经常使用自行车的人口。大城市中近半数人口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上海市人口1300万,在用自行车已达到680万辆。不少来中国工作或学习的外国人,日子稍长,便经不住它独特魅力的诱惑,愉快地加入了自行车大军。  相似文献   

9.
梅哲领  石杜丽  张旭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4):125-127,142
随着高等院校新校区建设规模的扩大,自行车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出行时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高校自行车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校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校园自行车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闲置自行车回收租赁模式。通过对租赁需求,车辆供给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闲置自行车回收租赁的可行性,并估算了合理的租赁价格。期望研究结果能为高校自行车管理实现"有序化,经济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交通工具,它集物理的力学、热学等知识于一身。本文从自行车的构造、原理等方面阐明物理知识的应用。 (一)运动和力的应用 1.增大和减小摩擦 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踏板套、闸把套等处均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刹车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并讨论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状况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与分析了我国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发展状况与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后讨论了我国近期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反馈路况信息以及诱导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最早提出的双通道信息反馈策略主要是针对备选路径完全相同的单车道路网模型。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含两车道的双通道双出口路网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平均速度、车辆数、交通流量以及随机度信息反馈策略对该道路模型中交通流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平均速度和车辆数反馈策略的引入将降低道路平均流量,相反随机度反馈策略的引入可一定程度的提高道路平均流量,使得路网道路上车辆通行状况更好。故随机度反馈策略用于含两车道的双通道双出口路网较优。  相似文献   

13.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法根据AHP法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集成法确定各指标和不同评价人员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每一个企业与“最优”企业的关联度,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关联度再处理,可得到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结论道路运输企业可根据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核心是对其各类冲突进行有效控制.针对我国典型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提出了典型四相位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即以时间优化为主,空间优化为辅,对自行车与行人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了绿灯间隔时间优化模型和相位衔接优化模型.最后选取武汉市友谊大道与园林路信号交叉口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实用,能有效提高四相位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质量和行车安全,为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借鉴定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在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个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同时,考虑道路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实时配时方案调整适应交通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更能适应交叉口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对减少车辆延误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自动判断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高速公路交通流特点相比较,从城市路网中交通流多数为间断流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城市道路中所使用的交通流采集设备及信号控制设备,利用交通工程中交通流到达-离散模型对城市道路中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流进行分析,选择出符合交通流变化的数学模型对进入路段和驶出路段的交通流分别利用模型匹配,从而进行交通拥堵进行自动检测。这类算法的应用既为城市道路拥堵的自动判断提供了手段,又使得城市中所使用的智能交通设施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居高不下的过路费以及日趋刚性的罚款是公路货运超载的主要原因。所以,从根本上维护公路运输的秩序,治理的对象应该是公路部门(降低收费标准,放宽限载标准)和罚款机构(交警、路政及其他),包括垄断的燃油供应商,而不是公路运输市场和运输商。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交通网络系统的特点,研究混合交通OD结构的关联性,在定量分析路网交通流受交通容量、交通安全及交通服务能力等条件限制的基础上,研究路网利用效益最大化及路网交通流量最大化问题,构建一种路网交通流的二层平衡规划模型。利用先验分布理论和极大熵原理,给出模型的极大熵函数解,进一步证明解的存在与唯一性。模型一方面描述了管理部门对路网交通的优化配置,一方面描述了出行者充分利用路网资源的最优选择。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模型计算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双面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对拥挤道路收费可以使交通拥挤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分析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交通拥挤收费的优点以及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出了交通拥挤收费是一把双刃剑,并提出了对我国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宏观交通安全建模研究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对规划层面的交通安全研究不足,道路网络特征、区域交通特征及区域其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尚不明确,导致在交通规划阶段缺少可用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价不同规划方案的安全性.依托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县的数据对宏观交通安全建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拓扑学理论计算交通分析小区(traffic analysis zone,TAZ)路网形态结构,提取TAZ层面交通特征和其他影响因素.TAZ在空间上有远近之分,相邻的TAZ在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特征方面有某种程度的趋同性,距离较远的TAZ之间有某种程度的相异性.贝叶斯条件自回归模型可以分析空间相关数据,利用先进的贝叶斯空间统计模型分析TAZ层面交通安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事故发生机理考虑,提出将主干路事故和支路事故分别建模的新思路.分析发现新的建模思路能够很好区分不同道路类型的安全影响因素;路网形态结构和安全之间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