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12C原子核基态及2+和3-激发态的α粒子结构观点在p-12C非弹性散射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24Mg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利用已知的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的24Mg原子核基态电荷分布密度,得到24Mg原子核基态α粒子分布的形状因子.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800 MeV的p-24Mg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进行了研究计算.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合理的p-24Mg弹性散射截面角分布曲线,但截面量值与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偏离.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基于24Mg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得到24Mg原子核基态α粒子分布的形状因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通过各类散射过程对24Mg原子核的6α、16O+α+α等结团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深入研究分析24Mg原子核的α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3.
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将^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利用已知的原子核跃迁密度,得出了^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的解析式,该跃迁密度能很好地拟合^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中能区范围内就P-α散射的唯象振幅问题进行了讨论,拟会了从200MeV-1730MeV的实验数据,对两种典型的唯象振幅进行了分析对比。这些振幅对利用中能质子研究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问题是必要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5.
钟平东 《广东科技》2012,21(15):260-260
经过47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笔者提出新的原子核模型:①稳定原子核和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是稳定的粒子,质子和α粒子是稳定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6.
基于^12C和^16O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利用α粒子折叠模型对较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进行了研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α粒子折叠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折叠模型光学势的虚部对小射角区影响很小,但对大射角区的截面计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鲁尔大学DTL实验室4MV串列加速器上利用12C束流轰击高纯度的C靶.通过γ谱学方法测量了Ec.m.=2.10-4.75MeV12C+12C熔合蒸发反应,并导出了12C(12C,α)20Ne和12C(12C,p)23Na反应的天体物理S(E)*因子.在Ec.m.≤3.0MeV时发现新的共振.特别是在Gamow峰的高能尾部Ec.m.=2.14MeV处出现强共振峰.当T=8×108K时,这些共振使得α链的反应率比无共振情况下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8.
在鲁尔大学DTL实验室4MV串列加速器上利用^12C束流轰击高纯度的C靶.通过γ谱学方法测量了Ec.m.=2.10-4.75MeV^12C+^12C熔合蒸发反应,并导出了^12C(^12C,α)20Ne和12C(12C,p)23Na反应的天体物理S(E)*因子.在Ec.m.≤3.0MeV时发现新的共振.特别是在Gamow峰的高能尾部Ec.m.=2.14MeV处出现强共振峰.当T=8×108K时,这些共振使得α链的反应率比无共振情况下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9.
利用50MeV/u ~(12)C束轰击Au靶产生的高能P,d,t,~3He和α粒子研究了由光二极管读出的CsI(T1)闪烁探测器的能量响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He和α粒子,在能量小于100MeV区域,该探测器具有近似线性的能量响应,对于P,非线性能量响应最为严重。仅在低于10MeV能区,还具有线性的能量响应,随着粒子能量增高,非线性愈加严重。对于d和t,探测器有与P相类似的能量响应,只是近似线性的能区扩展至稍为更高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研究了^187,189Tl的原子核形状,形变和对力由形状对关联自洽方法处理.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总的位能面(TRS),单粒子能量由形变的Woods-Saxon势得到,对力由Lipkin-Nogami(LN)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在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重现.集体扁椭球转动和高K长椭球转动同时存在于^187,189Tl原子核中,计算中还预言了超形变长椭球形状的形变参数,分析了原子核转动惯量变化的微观机制,对^187,189Tl原子核的形状的形成和演化给出了一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14MeV中子(n,α)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给出了截面的系统学公式σn,α=(A1/3+1)2αexp[β(N-Z+1)/A].利用给出的公式,计算了从139La到180Hf的中等和重质量核的14.7MeV中子的(n,α)截面,为聚变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Neutralino是宇宙冷暗物质的后选者之一。研究Neutralino和探测原子核的散射截面对Neutralino的辨认是很重要的。原子核结构对此散射截面有较大的影响。对力是原子核剩余相互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原子核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该文采用超导理论中的BCS(Bardeen-Cooper-Schiefer)理论研究了对力对核结构及其对Neu-tralino-核散射截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力对奇质量数核的作用可以用准粒子激发表示。同单粒子相比较准粒子能级顺序发生了改变。而散射算符对准粒子态的矩阵元同相应的单粒子态的矩阵元完全一样。如果取实验观察到的基态单粒子轨道来计算该散射截面,在多数情况下就将对力相互作用考虑了进去。  相似文献   

13.
对290 A MeV ~(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及靶核反冲质子在发射角空间及方位角空间的两粒子、三粒子短程关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90 A MeV ~(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和靶核反冲质子在发射角空间及方位角空间发射过程中存在两粒子短程关联,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不存在明显的三粒子短程关联.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研究了187,189Tl的原子核形状,形变和对力由形状对关联自洽方法处理.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总的位能面(TRS),单粒子能量由形变的Woods-Saxon势得到,对力由Lipkin-Nogami(LN)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在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重现.集体扁椭球转动和高K长椭球转动同时存在于187,189Tl原子核中,计算中还预言了超形变长椭球形状的形变参数,分析了原子核转动惯量变化的微观机制,对187,189Tl原子核的形状的形成和演化给出了一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9°~130°散射角范围,测量了22MeV质子在12C,13C上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以及在13C 核1/2+(3.09MeV),3/2-(3.68MeV)和5/2+(3.85MeV)激发态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对12C,13C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进行了微观光学势分析,计算结果能较好地描述实验数据.采用全微观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对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小角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了13C的1/2+(3.09MeV)激发态存在中子晕结构.根据13C 核1/2+(3.09MeV)激发态的其它实验结果,对1/2+(3.09MeV)态的壳模型单体密度矩阵元(OBDME)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壳模型OBDME能较好地描述从电子散射实验得到的1/2+(3.09MeV)态的纵向和横向形状因子(form factor)以及547MeV质子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另外,作者在1/2+(3.09MeV)态的质子非弹性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微分截面位于120°附近的一个宽峰,该峰可能与核的π场效应(pion field effect)有关.全微观DWBA计算结果大体上能给出3/2-(3.68MeV)和5/2+(3.85MeV)激发态实验数据的幅度大小,但对细节的描述还不能令人满意.作者的研究还表明了对13C核作仔细的大规模壳模型计算以及基于现代核子-核子力构造低能区密度依赖的完整的有效相互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后的一段时间,科学家只知道原子核是一个很小的带正电的团块,仅此而已。卢瑟福继续进行他的利用α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结果在1917年又得到了一项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11)B(p,3α)是一种干净惯性压缩核聚变的新途径.为测量其核反应截面,应用核反应理论,对反应中伴随8Be第一激发态产生的α粒子的能谱进行理论拟合,通过拟合将其同8Be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衰变产生的α粒子能谱分开.理论拟合同实验谱图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程函理论     
高能粒子在原子核势场中散射问题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它是传统的核物理研究方法和基本粒子的研究方法之一。近十多年来,由于高能实验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仅提供了能量高达 GeV 量级(E≈GeV)的、具有广泛特性的高能粒子束流,而且,其分辨能力也达 MeV 的量级(ΔE≈MeV)。即有ΔE/E≈10~(-3),现可达10~(-4)。另一方面,由于高度精确的中子束流的出现,可以获得n—p,n—n 散射幅的知识。由于入射粒子的能量高,就容易深入到原子核的深部。入射粒子的种类多,就增加了变革原子核的方式,扩大了核反应的自由度。所以原子核在各种不同类型“炮弹”的轰击下,就呈现出了大量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新的高能物理现象。我们应该指  相似文献   

19.
通过示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薄带微观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时已存在立方结构的α-Al(13)(Fe,V)3Si相,呈近球形弥散分布;加热时α粒子长大,但直到510℃/100h粒子粗化仍不明显.升温到650℃发生相转变.出现多边形θ-Al2(Fe,V,Si)六方结构相;而经650℃/25h处理后观察到长条形析出相,其成分近似为(Al,Si)(13)Fe4,并与原来立方相、六方相粒子共存.  相似文献   

20.
在宏观-微观模型的理论框架下,采用Nilsson势对Z=116同位素链上原子核基态的结合能、α衰变能和四极形变进行了计算,并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他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研究发现,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符合,也与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此外,还讨论了Z=116同位素链上的位能曲面和可能出现的形状共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