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创造和享受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都无时无刻不在漫漫无际的美的长河中遨游。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但是,如何才能创造、发现、挖掘美?如何才能真正赢得并享受美?我认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正确把握生活中的“距离”度,使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居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2.
曹禺名剧《雷雨》中的鲁大海,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反抗者形象、剧本通过鲁大海形象的塑造,一方面给《雷雨》架设了一个新时代的支撑点,一方面使作者早期的世界观和阶级意识得到了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分析鲁大海的形象,对于理解和把握曹禺早期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它集诗歌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哲学之美于一身,《庄子》语言更是恢弘谲怪,玄妙不羁。后世学者多有关于《庄子》注译的作品,但是这些著作对于《庄子》语言的理解和翻译不尽正确或准确。本文对陈鼓应先生之《庄子今注今译》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曹禺、茅盾和老舍先生的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来说明文学创作个性的形成与青少年时期以及后来形成的作家个人生活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并非是生活中缺少美,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上,对人生各个方面认识的程度也在加深。初学阶段的语文学包罗万象,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其中,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生的美育观分析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  相似文献   

8.
女性绝经后的中老年期约占整个生命的1/3。重视绝经后妇女保健工作,对于改善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绝经后妇女的生理特点,绝经后的临床表现及绝经后的保健措施,对做好绝经后妇女的保健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禺早期剧作表现出对被压抑了的人性潜能非常态释放的持续关注。在旧的文化体系坍塌而新的文化体系尚未成型的大变动时期 ,“失衡”成为开始觉醒的人性无可逃避的宿命。对于种种“失衡”的刻画同时也是对于伦理道德金钱第一系列新旧事物的深刻反思 ;对于人性发展种种可能的极端描写 ,同时也是对于个体感性真实的捕捉和张扬。从危机中发现生机 ,从“失衡”中寻求平衡人性的支点 ,就成为曹禺早期剧作中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应用概率中的一些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相结合,表现了概率在生活中的美.对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应用概率都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测.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让概率知识更好地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天,面对曹禺为我们留下的一系列文本,我们应如何看待和阐释曹禺的意义和价值?曹禺戏剧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今天我们解读曹禺戏剧的关键切入点是什么?应如何从曹禺个体存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去观照和把握曹禺的艺术世界?应如何进行当代性的思考并重新审视曹禺精神成果的创造性转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唯其如此,才能把曹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并带来丰富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广告与社会生活、人类进步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探讨它,特别是在美学的高度上进一步挖掘这一社会现象的潜在价值。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种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含了美,自然人们也期盼着将美寓于广告之中。用美来感染受众、陶冶人们的情操、震撼人们的心灵,最后征服广告对象,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现代广告语言运用具有以情感人的温馨美、情与景融的意境美、含而不露的朦胧美、形简意赅的精炼美、意象叠加的内蕴美、开放耗散的粗犷美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旗帜,在反封建旧道德的同时,提出了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妇女的个性解放,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则是一系列为此而抗争的女性形象的出现。曹禺《雷雨》中的繁漪、鲁迅《伤逝》里的子君,就是高悬于争取人的权利、为实现恋爱和婚姻自主的女性系列形象  相似文献   

14.
美的事物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要靠学习、培养逐步得到,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颗闪亮的珍珠,从众多角度展现了美的不同风姿[1],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中考的要求,教学中注重对个别句子的赏析、分几步进行答题等要点的落实,课文中美好的形象和意境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在根本上他是思想家。鲁迅对于性问题的关注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必须从其思想深处找答案。鲁迅一生写了不少文章,都鲜明的折射出他深刻的性教育和性学思想内涵。通过阅读他的大部分文章,我们发现鲁迅对于神权、君权、父权、夫权都有着切肤之痛,而对于遭受权利压迫的弱者及下层人民、妇女、儿童有着深深的同情。他强烈的反对旧封建礼教,呼吁还人以人性,解放人性。鲁迅早在1909年,就努力倡导和普及科学的性知识,还主张父母洗澡是应不避讳儿童,应该从小让孩子看到和熟悉人体,最早走上学校讲台的性教育实践者。鲁迅先生的种种不畏封建礼教,大胆宣传性教育思想的行为和精神都深受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妇女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云南旅游业的大举拓展,云南少数民族妇女以此为契机,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跻身于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少数民族妇女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有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积极意义,对于少数民族妇女自身的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苏童的小说是以其浓郁的江南情调和唯美派的叙事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领尽风骚。无疑,塑造一个又一个或美或五又美又五的女性形象尤其是苏童的拿手好戏,颂莲、、小算、秋仪、朱委……这一红粉系列,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然而他们作为妻、作为妾、作为女性,身上就永远烙印上其深深的性别特征:美丽、聪明、善良、丑陋,愚蠢、软弱、庸俗、尖刻、依附……单看《妇女生活》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这位如同生活在“女儿园”里的苏童又在他女性文学的画廊里增添了精彩动人的几幅画卷。一《妇女生活》是由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强萍 《科技信息》2007,(4):123-123
女性命运一直是外国文学作品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上流社会的佼佼者,还是下流社会的劳动妇女,或者是被斥之为低级下流的妓女,她们的美与丑,善与恶都被作家刻画的淋漓尽致,甚至是作家的世界观与理想,都隐现在这些妇女的命运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来探讨周作人的生活观。笔者认为,在周作人民俗学研究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即以此来探求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周作人的生活观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为“自然地简易地生活”;一为“微妙地美地生活”。前者注重平民趣味,后者带有传统士大夫情调。在周作人看来,二者都是中国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