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信号交叉口交通延误的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行为特征,在考虑影响车辆个体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计算出车辆通过交叉口所需时间为车辆在交叉口前的排队等待时间与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运行时间之和。本研究为交叉口微观仿真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分析以及列车超速防护ATP系统结构分析 ,提出ATP仿真系统的开发目标与指导原则 ,以及ATP仿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称交叉口具有可以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设置费用低,节约土地等优势.对比对称交叉口和常规交叉口车辆和行人延误,分析对称交叉口在不同交通流量、不同转向车流比例下车辆延误变化,总结对称交叉口发挥效益最优的交通条件,对后续对称交叉口的推广和实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车流状况相同的传统交叉口和对称交...  相似文献   

5.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方法,建立了以减小列车运行延误时间和提高列车行车间隔均衡性为优化目标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基于理想点法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控制初始种群育种范围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与只考虑列车运行延误的赶点调整方案相比,考虑行车间隔的方案在有效降低列车运行延误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行车间隔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许多道路必须扩建,而施工区广泛存在于路段和交叉口区域,城市道路施工区将改变车道的宽度,对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大量排队和交通延误.针对城市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流和交通延误进行了仿真,研究施工区域环境中不同因素对车辆延误的影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到达率,分析了受施工区影响的入口交通延误的特征,施工区的尺寸与位置等因素对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城市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分析方法,并考虑了路段施工区长度、施工区宽度、大型车比例将对路段施工区的交通延误和平均通行速度产生显著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施工区交通延误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基于分析结果可制定合适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拥堵降低延误和事故率.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运行(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始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本文在阐述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北京燕房线为例,从FAO系统集成体系、列车无人驾驶技术、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技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RAMS综合保障技术等各方面全面介绍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全自动运行技术,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列车运行调整的优化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运行调整是一类高度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仿真技术是列车运行调整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建立了基于满意优化的列车运行调整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基础上,介绍了仿真技术在列车运行调整优化中的应用,以及用于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的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健 《科技资讯》2010,(2):30-30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便利快捷,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构建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通信系统至关重要。论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通信系统集成项目,在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相关子系统进行了通信系统的详细方案设计,旨在为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发热原理及能耗情况,总结接触网能耗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影响接触网能耗的主要因素,提出基于列车运行调整的改善触网电压、降低触网能耗的优化策略.进而以触网焦耳能耗最小为目标,考虑列车运行图和牵引特性等多重约束条件,运用蚁群算法,对基于无线通信列车自动控制原理的列车运行建立优化调整控制模型.最后根据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策略对于计划运行图的改进及列车运行安排的实时调整优化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乘客满意度的角度构建了符合人性化服务的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ntropy)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将AHP entropy与多级可拓的组合评价方法引入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评价中。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HP entropy与多级可拓组合的评价模型适用于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运营计划编制方法中步骤较繁琐、反馈机制不灵敏、开行频率变化不灵活、较难符合实际客流需求情况等问题,以列车运行、列车折返和客流量为约束条件,以最小化运营者运营成本和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为目标函数,构造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计划优化模型.以北京地铁4号线与大兴线为例,用给出的模型进行运营计划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具有可行性,运营成本平均每多投入1%,超乘乘客数量减少约850人次.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性,建立了评价模型。分析了可持续性的概念,建立了指标体系,研究了计算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模糊识别评价法和可持续性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计算方法,依据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案例分析。项目的发展度由0.465增长为0.825,发展状况良好;整体协调度平均值为0.513,处于不协调状态;持续度先是由0.022逐渐增长至0.044,随后稳定在0.043左右,发展趋势比较稳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内涵准确,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评价模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性,建立了评价模型。分析了可持续性的概念,建立了指标体系,研究了计算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模糊识别评价法和可持续性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计算方法,依据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案例分析。项目的发展度由0.465增长为0.825,发展状况良好;整体协调度平均值为0.513,处于不协调状态;持续度先是由0.022逐渐增长至0.044,随后稳定在0.043左右,发展趋势比较稳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内涵准确,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评价模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多,城市原有的交通条件无法满足现有的城市客运需求,发展轨道交通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工期较长,所以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成了关键。文章分析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指出进行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为正在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影响列车交路方案和编组方案编制的各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从乘客和运营方两个角度建立列车交路编组一体化编组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遗传求解算法。将求解得到的方案与单一交路、单一编组方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案通过灵活编组、开行小交路等方式,可以减少13.6%的候车时间、2.65%的运营成本、12.88%的运用车数量。通过灵敏度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城轨路网下车站重要度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不同运营车站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典型运营车站的深入调研,分析影响车站重要度的因素,参照国家标准规范对各因素进行量化,从客流、车站属性和环境3方面构建了车站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各指标特性的基础之上,建立指标数据预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对车站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最后选取北京城轨路网的8个典型车站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随机到达客流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延误问题,将动态变化且服从泊松分布的客流到达率拟合为随机分布变量.结合随机规划理论,构建了以列车发车时间偏差及到站列车间隔偏差为最小化目标的期望模型.应用最优化方法中的K-T条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出调整相关偏差的控制策略.通过实例仿真模拟列车运行在受到随机客流及外界干扰的影响下产生的延误,比较采取调整策略前后列车在各站的离站时间偏差及其优化水平,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列车运行调整策略能够有效减小列车延误约25%,使得在动态客流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更能"按图行车".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城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和物元理论,创立了基于熵权的可拓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确定了城轨项目次生环境影响的质量评定等级。实践结果表明:将可拓评价法应用于城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保证主要方案排序的一致性,而且与实际测试结果较吻合。这不仅拓展了可拓学的应用领域,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城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城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2条或者2条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车站,在轨道交通逐步进入网络化运营的进程中,换乘站作为网络节点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效率进行研究,从运营者角度出发,结合效率的概念给出换乘效率的定义,分析换乘效率效用,提出有效换乘与无效换乘概念,并将有效换乘行为进一步分为高效换乘与低效换乘,然后利用AFC客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实例进行应用说明,最后阐述换乘效率评价的意义与特点。该研究为换乘站运营组织改善和客流实时监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