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3.
“贫女诗”是唐代中后期较为集中地出现的诗歌主题。根据诗歌文本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贫女诗”可分为白描“贫女难嫁”和隐喻“寒士难举”两种类型。“贫女难嫁”和“寒士难举”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且都与唐代社会变革密切相关:“贫女难嫁”是唐代社会结构变动、士族门阀走向解体对人们婚姻观念的影响,“寒士难举”则反映了科举制替代官僚世袭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一项社会变革的巨大“工程”,它不仅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也是巨大和深刻的。本文以对温州的实证考察为例,来展开这一问题的讨论,以期对城镇化的社会影响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根据国情选择性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发展模式经过了“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的阶段。以日本儒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分析其儒学中所体现的“和魂”“汉才”精神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和魂汉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可谓是“文化昂进之时代”。①在短短百余年间,近代社会历史的剧烈变动,使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跌宕起伏、交融分化的复杂景象。自鸦片战争以来,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先后发生三次大反省,与此相伴随的,反映在社会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三大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民主革命思潮、五四文化启蒙思潮,沿着器物———制度———文化这条所谓的“西方化”运行轨迹依次演进。它们既影响着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又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园在中世纪的日本和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最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对各自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深远。日本与西欧的庄园制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各自十分明显的特点,对两异同点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日本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而且有助于引发对当代日本与西欧一些经济、政治及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1.
(-)思维力的社会变革效应。从客观上说,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实质上都是人们的思维力作用于社会现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维作用力,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每当社会变革来临之际,各种阻滞和抗力,不仅来自旧的体制和观念,而且还来自于几千年来世代存续的传统思维的惯性力。我国辛亥革命剪掉一条辫子所经历的那种苦不堪言的辛酸,就是很好的说明。在欧洲,从意大利发端的文艺复兴的社会变革.就是对神本主义僵化思维力的挑战;十八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则是彻底摧毁惯…  相似文献   

12.
“和圣”柳下惠,是“春秋”社会变革时代出现的一位偏于保守的历史人物,“安君利国”是其思想核心。孔子、孟子分别从“礼”学、“仁”学出发,对他作了肯定性道德评估,却缺乏具体历史分析。孔、孟后学为抬高自身地位、争夺话语权,在神化孔、孟的同时,也神化孔、孟曾肯定过的“和圣”。小生产的“民不自治”、依赖保护.是“恋圣”情结的社会文化土壤。应该努力避免对“圣人”迷信和轻蔑的两个极端,给古圣先贤以恰当的历史尊重,完成由“圣化”到“会民化”的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13.
医学史著作在论说佛教医学对于日本的影响时,大多是顾名思义地从现代有关茶之保健作用的认识角度,评价镰仓时代(1192—1333年)僧人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的医学价值。另一方面,在诸多有关“茶文化”的著作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对于荣西及该书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说——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日本“茶道”的先驱。但实际上,该书的上卷是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将所有疾病的原因都解释为源于“心”,同时借助中国医学理论言说苦味对于“心”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佛教教义与世俗医学理论、脏器之“心”与精神之“心”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和治疗方法;下卷又从鬼魅作祟的角度解释一些疑难病症的原因,提倡使用具有“灵气”的桑作为治疗药物。上下两卷构成了一个包含外治(苦味)与内治(神灵)两面的完整宗教医学体系。其后逐渐形成的茶道,也同样不是着眼于茶的保健作用。“茶”在“茶道”中,仅仅是一个道具。  相似文献   

14.
6年前,时任首相的森喜朗在国会演说时提出了“e-Japan”的构想,这是迄今为止,日本领导人第一次将信息通信产业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如今,日本国民通过政府网站,可以获取异地办理身份证件、参与选举、缴纳税金、享受社会医疗、保险、领取养老金、小孩入托、入学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电子政府”俨然已成为日本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育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而对中小学课程做出了改革。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实施而言,可以引发“教育应回归人性”、“应有国际视野”、“要注重课程的真正实施”、“要注重学校让区、家庭的协作”等方面的思考,进而促进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教育观念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只能诞生于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中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所指称的社会经济性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各种推介、评价文章层出不穷。这使人不禁联想到80年代初宣传“第三次浪潮”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国人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对落实“改革、开放”国策的促进作用。而这一次的影响更加深远。如果与100年前我国历史上的变迁对比,则“第三次浪潮”的宣传相当于100年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初,注意到西方之强盛在于船坚炮利之技术,而“知识经济”之传播则相当于其后才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18.
陈景元 《科技潮》2008,(2):56-57
阿房宫,这座历史上瑰丽的宫殿,也许并没有人有缘看到它的真面目,文人墨客的描述或许只是幻想。当考古队发出了“阿房宫是烂尾楼,根本没建成”的声音之后,人们对这一结论争议纷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为此“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经设想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任何一场社会大变革,都会在语言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被邓小平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非以往任何一场社会变革所能比,因此,它给语言的影响也是空前的。语言诸要素中,最容易受影响的是词汇。改革开放虽然才十几年,但此间出现的新词新义却有如雨后春笋,使人有日新月异、目不暇接之感。新词新义的产生,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全盘创新,一是借用固有词语而赋予新的意义。从数量上来说,新时期内第一条途径产生的新词语占了绝对优势,第二条途径产生的新词与它相比,只是刘。巫见大巫”,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