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分析模糊随机需求条件下三级供应链协调策略,考虑提前期内需求为模糊随机变量, 建立由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三级供应链优化决策和数量折扣协调模型, 其中订单量、再订货点为决策变量.首先推导出提前期内需求为模糊随机变量条件下的各成员成本和供应链总成本函数,然后设计相应的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数量折扣协调策略能够降低三级供应链总成本;如果在制造商的上下游企业同时引入数量折扣策略,此时所引起的三级供应链总成本低于仅在制造商的下游企业引入数量折扣时的三级供应链总成本,亦低于未提供任何数量折扣策略时的三级供应链总成本;模糊随机需求条件下三级供应链总成本高于随机需求条件下的三级供应链总成本.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零部件自制外购决策的成本因素,揭示了使用传统成本方法进行决策的不足,提出用作业成本法来决策的观点,介绍了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决策的操作过程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再制造系统中零部件供应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造商经常面临零部件供应决策问题,分析了传统制造与再制造过程中零部件的来源及构成,并以一种常见的再制造系统为原型,讨论再制造系统中零部件供应优化问题.分析不同零部件供应条件下的成本结构,建立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最大化传统制造与再制造中零部件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再制造总成本节约),获得再制造系统中零部件供应问题的优化解,并以算例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际算例表明,通过再制造系统获取零部件,往往比纯粹外购新件更加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提前期与质量水平可控且存在再订购价格折扣的情况下,研究随机需求下的经济订购批量(EOQ)问题.将订购批量、生产过程失控概率、价格折扣量和提前期作为决策变量,在提前期需求服从正态分布和分布形式未知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库存决策模型和求解算法,并与Pan和Hsiao的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获得了更低的系统总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供应中断风险和市场需求风险,以及考虑企业采购中涉及的采购折扣问题,通过引入数量弹性契约,以考察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数量时的风险成本和采购成本,并分析了由交易成本、风险成本、采购成本构成的企业总成本与供应商数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数量弹性契约下考虑采购折扣的供应商数量优化模型,并对数量弹性契约应用于供应商数量优化问题时的可行性进行证明.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并探讨了弹性系数和折扣系数对最优供应商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供应商为了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购量,现实中往往采取累进数量折扣策略,而零售商在享受到数量折扣的同时若过量订购,必然会增加由需求不确定性造成的库存积压成本。假设零售商面对的需求是服从某一随机分布,提出了累进数量折扣下的零售商具有(s,S,S0)订购策略,并证明了零售商采取该策略能够最小化总成本,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优平衡。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并为此类零售商的运营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虑多厂商多仓库的分布式库存系统,根据总成本最小原则,建立基于战略联盟的系统数学优化模型.模型允许不同厂商的多个仓库联合订货,以享受价格折扣,所有仓库之间库存完全共享,可进行调拨.利用遗传算法确定各仓库的订货点和期望补货水平等决策变量,并将其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数据,在eM-plant软件上进行仿真,对调拨量和调拨点进行决策.通过对不同的控制策略仿真的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基于战略联盟的联合订货和允许调拨的库存共享策略,可以获得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和较低的总费用.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中小生产企业在产能决策上既有灵活性、又有风险和难度.在对未来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建立单生产线总生产成本与工人数量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讨论与解析.通过算例分析得出了近似最优的工人数及最低总成本,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工人薪酬、培训成本分摊比例及平均时间损失比例对最优决策的影响较大,影响其次的是单位时间加班成本,而单位数量机会损失成本及库存管理成本对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
从JIT系统物料采购供需双方互利互惠、长期合作的观念出发,构造了一种成批生产、多次发运的综合物料采购模型.模型以单一供应商、单一采购商、单一产品为背景,通过对供需双方集成后总成本的研究分析,确定了最优生产批量、最优运输批次和运输批量.为了更好的辅助决策,在表示总成本时,运输成本以全单位价格折扣的形式在总成本中显性地表示出来,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供需双方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10.
传统库存控制理论多将前置时间视为已知的常数或不可控制的随机变量,但是在企业实践中前置时间是可藉由增加赶工成本而缩短的,亦即前置时间是可以控制的,同时某些情况下欠拨折扣比例也是可以控制的.为此,针对在缺货期间缺货数量允许部份欠拨与部份不补的情况,建立了以前置时间与订购量为决策变量的混合库存模型,其中考虑赶工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并采用最小最大准则求解最小化期望总成本的最优前置时间与最优订购量.  相似文献   

11.
服务水平约束下的粮食库存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建立粮食库存控制模型,主要解决了两个决策量:粮食的订货点和最佳订货批量.通过对粮食销售市场的调查,按照实际情况考虑粮食的变质损失成本、缺货成本和安全库存等因素,求出在满足适当目标服务水平下的最佳订货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突发事件干扰需求和成本扰动的情况,构建了零售商回收、制造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等类别闭环供应链的应急决策模型。研究表明:在3类回收系统和集中式决策系统中,相比较正常运营环境下的均衡决策,当需求和成本的综合扰动程度不大时,产品销售量和废旧品回收率等均具鲁棒性,但应随市场需求扰动方向调整产品的批发价和销售价;当需求和成本的综合扰动程度较大时,应随市场需求扰动方向同时调整产品的批发价、销售价、销售量和废旧品的回收率;当需求减少和成本增加的综合扰动程度很大时, 3类回收系统和集中式决策系统会被破坏;在需求和成本扰动的各类情况下,制造商选择MRCRM系统运营可获得较大利润;当需求减少和成本增加的综合扰动程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因集中式决策系统会承担较多的额外处理成本,使得利润减少较多,故其利润会小于MRCRM系统的总利润,在其他扰动情况下,可通过应急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协调解决MRCRM系统中存在的“双重边际效应”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并使各成员均获得帕累托改进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一阶微分方程的应用模型很多,尤其是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说明,它在分析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商品的销售量、关于国民收入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问题及成本分析这4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随机需求下连续盘点的库存控制问题.在满足提前期可控和服务水平约束条件下建立库存优化模型.模型允许缺货,且部分缺货可以延期交货,部分缺货造成销售损失;并假定运输成本与运输量线性相关,同时零售商的提前期是可以控制的,并且缩短提前期会造成一定的赶工成本.从理论上论证模型最优解存在条件,设计求解最优订货量、最优提前期、最优...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两种方法:(1)假定销售量为随机变量;(2)假定销售增长率为随机变量,研究企业收益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企业收益波动程度方面,期间成本和债息的使用产生了类似的结果.当销售量大于分界点时,期间成本、债息的应用将增加企业收益的波动程度.但是当销售量小于分界点时,期间成本、债息的应用将会降低企业收益的波动程度.  相似文献   

16.
投入广告可以扩大商品的销售量,但投入必须恰当,本文通过分析商品销量与价格、广告费用与增加的销量的关系,拟合出合适的相关函数,建立了广告投入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下的库存控制问题,构建纳入无缺陷退货因素的期望成本最小化的报童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退货率和单位退货费用对最优订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仓商品的最优订货量随着退货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单位退货处理费用的增加而减少。最后围绕退货率和单位退货处理费用,建议从创新出口跨境电商产品的双渠道销售模式、实施跨境电商产品的预售策略、加强大数据建设和海外仓调研,以及多方合作共建海外仓等方面进行出口跨境电商产品的库存控制,最终实现最优化库存。  相似文献   

18.
刘芸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2):98-10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想扩大销售、抢占市场,必须采用赊销方式.但赊销量过大,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容易造成应收账款沉积数额较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要遏制应收账款的沉积,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兰继斌  王俊  曾贺奇 《广西科学》2009,16(2):151-153,157
采用三角模糊数来替代日生产量和日需求量,运用扩张原理得到模糊无缺货生产模型后,分别采用积分均值法和符号距离法对模型求解,得到最小总费用和相应的最优生产量,然后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求解得到的最小总费用和相应的最优生产量,判别模糊无缺货生产总费用模型的最优求解方法.单一的模型求解方法存在相应的缺陷,生产决策时采用两种或多种模型求解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suppliers usually require retailers to pay a fraction of the purchase cost immediately when ordering and the remaining payment is deferred at the end of the sales period. Considering a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risk-neutral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we develop model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We analyze the optimal decisions of a supplier and retailers under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unique Nash equilibrium among the retailers, and the optimal total order quantity of retailers increases as the delayed payment ratio increases and as the degree of retailers' competition increases, but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oss aversion. Numeric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solution procedur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 on decisions and prof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