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三种唱法都各自独特的风格体系,关声唱法的“声”,民族唱法的“字”,通俗唱法的“情”,构成了多风格、多唱法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夏  李嵬 《科技信息》2008,(10):157-157
声乐艺术中,人们熟知的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三种唱法在声乐技巧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然而由于歌曲韵味、演唱风格和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各自的个性特征。笔者着重在三种唱法的联系和区别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更加容易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化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通俗中融入美声、民族的元素提出了见解。也是本人在音乐学院教学中对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在教学中体现了相融性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民族通俗"唱法,简称民通唱法,是近些年来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探索成果。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分别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两个层面分析"民通唱法"形成产生的文化原因及社会原因,对"民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新唱法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所谓美声、民族、通俗不同唱法的学生,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不要轻易确定学生的演唱风格,人为地限制学生的演唱范围,我们要寻求那种平衡的、悦耳的声音,用平衡提法创教学.  相似文献   

7.
从气息、吐字、声带、共鸣的运用等六个方面 ,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通的 ,要求基本一致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唱法 ,又要借鉴西洋唱法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9.
民族唱法与民族声乐应是一个问题的两种称谓,只是各有侧重点。相比而言作为学科名称,民族声乐比民族唱法更严谨、更规范一些。所以民族声乐教学应该是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内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面罩唱法"是歌唱时的一种感觉,是国际声乐界最流行最科学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女高音的发声特点,将"面罩唱法"运用到民族女高音的演唱中去,使演唱者获得集中、明亮、既有金属性又有穿透力的声音,真正做到"面罩唱法"洋为中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