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宝贵思维形式.创新思维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自觉思维与非自觉思维的统一.创新思维既是科学创造的前提,也是科学创造的动力,对科学创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怀疑、创造想象和科学假说是贯穿于科学创造全过程的三种主导创新思维形式.科学怀疑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创造想象是科学创造显示途径;科学假说是科学创造的初步成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和促进,共同推进科学创造.  相似文献   

2.
《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科学素质概念,是一个极其基本、极其核心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侧重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而且,以公民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和落脚点。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指掌握和领会科学方法的精髓;树立科学态度,主要是指具有端正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精神,主要是指逐渐培养普遍怀疑的态度、充分尊重事实的客观立场、严密逻辑思维的原则和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说的创新文化主要指,在科技领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科技创新的文化。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因而创新文化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之魂,即科学精神。当然,要使创新文化充分体现科学精神,我们还得首先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应当看到,当代流行的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在内的许多科学观都具有很大的偏颇性和狭隘性,并没有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科学与公众、科学与伦理、科学与决策等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把科技工作与社会研究分隔开来的做法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与社会相结合的观点是在科学、技术、创新基础之上一个更深更广的战略思考。欧盟高度重视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其科技发展战略框架的构成为: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5.
 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不仅取得了出色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也极为关切。在专业研究之外,在科学与社会之间,他们同样遗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以“科学大家关于创新之问”为视角,梳理了彭桓武、杨振宁、周光召、郝柏林、李政道、冯端等几位著名科学家围绕中国科技创新话题所做的深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持续创新有赖于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普及的质量和水平;要提高科学普及的水平,又赖于科技创新的成果能有效地转化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而提炼出科学精神。所以三者的互动关系是急待深入探讨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本文将着重研究科技馆在推动三者互动中的作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民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北京公民科学素质现状,深入剖析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及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时期推进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具体路径,包括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科学教育作用、强化科学普及作用、强化科学传播作用、强化公民科学实践,服务构建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适应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促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技术是分属于不同层次的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数理和实验方法为其特征标志。技术教育应建立在学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培养科学精神为其重要内容。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培养科学精神,重在坚持真理的客观存在性、反对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创新思想的摇篮──第47次香山科学会议侧记张利华(中国科学院政策局北京100084)香山科学会议,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组织的探索科学前沿,激发创新思想的学术研讨性会议,至今已举办了50余次。第47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应在思想上确立辩证的科学功能观、正确的代际伦理观,同时,摒弃纯粹的节约观,走生产与消费节约和依靠科技创新节约并举的道路。目前,科学万能论、后现代科学观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有着较大的制约性影响。"科学万能论"构成了人们确立辩证的科学功能观、正确的代际伦理观的现实障碍;极端的"后现代科学观"因其对"科学"范畴的基础性认知的颠覆,使人们求知的动力与热情得以削弱,影响人们"用科学知识开辟节约型社会构建新道路"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科学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创新是人类在探索、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所作出的发现和发明,是人类创造性的具体化和物质化。科学研究的灵魂是创新,所追求的新发现和发明、创立的新学说以及所积累的科学知识,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科学创新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先导。因此,研究科学创新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鼓励和保护科学创新的办法具有重要意义。一、科学创新的层次和形式科学创新是通过科学实践,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从而迅速扩大人类已知世界的疆域。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弘扬科学精神对科学文化的培育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是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方法论作用;是一项基础性的文化建设事业;对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因而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弘扬科学精神对科学文化的培育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是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方法论作用;是一项基础性的文化建设事业;对于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因而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4.
科学概念创新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分析科学概念创新的定义、科学概念创新的发展规律和科学概念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概念创新方法——设证推理框架ABD~1。ABD~1是基于皮尔士的科学逻辑和经典实用主义思想,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举例说明法,通过修正旧的设证推理框架的不足而建立的设证推理框架。ABD~1对科学概念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7,(4):5-5
<正>“我创新的成就源于科学精神。”闵乃本说,“我从毕生的科学实验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如果要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我想,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或许就是科学精神的最佳概括。”  相似文献   

16.
文化因素对科学创新有重要的影响,学以致用的科学价值论、德为先的人本倾向、中庸的处事哲学以及官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制约着中国文人对科学的执着,让中国文人在追求科学创新的过程中背离科学精神,使中国科学创新之路举步唯艰.当今,培植催化科学创新的文化元素,营造有利于科学创新的文化氛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因素对科学创新有重要的影响,学以致用的科学价值论、德为先的人本倾向、中庸的处事哲学以及官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制约着中国文人对科学的执着,让中国文人在追求科学创新的过程中背离科学精神,使中国科学创新之路举步唯艰.当今,培植催化科学创新的文化元素,营造有利于科学创新的文化氛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创新理论研究自1912年至今已历经百余年,经国内外创新研究学者的努力,已逐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为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关键性的理论支撑,成为社会科学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当下全球化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冲突、地缘政治等问题接连涌现,新发展格局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具系统观的创新体系,需要创新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形成独立的创新科学。基于库恩的“科学共同体—范式—科学”的科学哲学框架,根据代表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熊彼特创新范式、新熊彼特创新范式和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框架,梳理创新研究的知识体系,分析范式的演变和具体特征,并构建创新科学的基本概念图,为创新科学的体系化构建并最终形成创新科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抓创新提升、促转型升级,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抉择创新提升是发展之源,转型升级是发展之本。只有加快创新提升步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长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我们天天大呼创新和创造,却不问创新和创造从何而来”。每当谈起创新,人们往往只提起专注、投入等品质因素,很少谈到具体的创新方法。笔者在本文中讨论数理科学创新中逻辑方法的作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