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C-602缓蚀剂(化学组份为多元醇磷酸酯、聚磷酸盐和磷酸盐)对0.16~3.5%NaCl溶液(含Cl~-1000~22000ppm)中碳钢的缓蚀作用,测定了极化曲线。结果表明,100~300ppm缓蚀剂的缓蚀率可达95~97%,对阴极电化学过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应用AES分析研究了缓蚀膜的化学组份及其深度分布,发现在Cl~-含量高于4000ppm的NaCl溶液中,Cl~-可嵌入碳钢表面形成的缓蚀膜表而层中,溶液中Cl~-浓度对Cl~-嵌入膜中的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多元醇磷酸酯类水质稳定剂PC-602应用于低硬度水质(含Ca~(++)量<10ppm)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补加适量钙的方法,缓蚀率可达97~99%。PC-602+聚丙烯酸钠与六偏磷酸钠+HEDP两种复合组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具有缓蚀率高,不需调节pH,高pH值(~9.2)时无混浊现象等优点,是可用于低硬度水处理系统的优良缓蚀剂。  相似文献   

3.
用挂片失重法测定了次氯酸钠水溶液对碳钢、铜和铝的腐蚀性,葡萄糖酸钠、水杨酸钠和多元醇磷酸酯类缓蚀剂(PC-602)的缓蚀效果及其对次氯酸钠分解率的影响。含有效氯浓度25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150~250ppm PC-602,对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2~94%。PC-602对次氯酸钠的稳定性无影响,葡萄糖酸钠和水杨酸钠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可加速次氯酸钠的分解速率。次氯酸钠溶液对铜和铝两种金属的腐蚀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组装方法在铜表面制备十二烷基硫醇单层膜,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在不同成膜时间条件下得到的自组装膜在0.51 mol/L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醇膜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经自组装处理后铜电极在NaCl溶液中电荷传递的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该膜对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具有更强的阻碍作用,在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可产生较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6.
咔唑和硫醇混合自组装缓蚀功能膜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属铜表面上制备了各种类型的咔唑和硫醇的混合自组装膜,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研究了自组装膜的致密程度以及缓蚀性能,并考察了乙烯基咔唑的吸附过程,初步探讨了混合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0.5mol/L 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MBI)和1-苯基-5-疏基-四氮唑(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自组装技术在金属铜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缓蚀功能的硬脂酸单分子膜.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空白铜电极与硬脂酸修饰铜电极在中性和碱性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铜缓蚀的因素,探讨了其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9.
钱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42-643,653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在铜片表面制备了席夫碱的自组装分子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效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1 mol/L HCl腐蚀后铜片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对铜有一定的缓蚀效果,自组装膜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缓蚀效率达到85.3%.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与浓度有关,浓度高的自组装膜对铜片的缓蚀作用明显高于低浓度的自组装膜.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铜表面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交流阻抗以及极化曲线研究了各种浓度的L-半胱氨酸溶液制备的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发现,1×10-3 mol/L的L-半胱氨酸溶液的自组装膜在0.5 mol/L的NaCl溶液中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84.9%.  相似文献   

11.
简明扼要地总结了磷系配方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循环冷却水从酸性运行向碱性运行的发展,随着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向较苛刻水质的扩展,原始磷系配方中的磷酸盐逐渐被稳定性更好、兼备缓蚀阻垢性能的有机膦酸盐所替代,与此同时,具备分散阻垢能力的聚电解质也被引入磷系配方,使之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具有优异阻垢性能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亚磷酸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合成得到膦酸化水解马来酸酐。经色质图谱和其它分析方法研究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发现无论羧基和膦酸基团都在同一分子中存在着。产物的分子结构可示意为: 由于它既是一种聚合羧酸型化合物,又是一种聚合膦酸型化合物,因此既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又具备优异的阻垢性能。当产物在低剂量如5ppm和其它一些有机多元膦酸如羟基乙川二膦酸(2ppm)或乙二胺四甲叉膦酸(2ppm)以及锌离子(1ppm)等复合使用时,发现产物和它们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实验证实了,即使在含高氯离子浓度(40000ppm)的水质条件下,产物也可被用作为一种好的缓蚀剂和阻垢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垢和设备腐蚀问题,研制了GCS系列阻垢缓蚀剂.采用碳酸钙沉积法和静态挂片失重法考察了其阻垢性能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阻垢缓蚀剂GCS-6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当其浓度为25 mg/L时,阻CaCO3垢率为99.53%,缓蚀率为96.20%,年腐蚀速率为0.008 6 mm/a.并用扫描电镜、动电位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子能谱,探讨了其阻垢机理和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4.
将葡萄糖酸钠(SG)、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及其复配体系应用于循环冷却水中碳钢的缓蚀。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法分别测试了SG、DMAPMA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的缓蚀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了缓蚀机理;通过计算协同参数(S)来衡量SG和DMAPMA协同效应的强弱。结果表明,当体系的总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可达到95%以上,当复配缓蚀剂含有50 mg/L SG和50 mg/L DMAPMA时缓蚀效果最好。SG和DMAPMA复配使用具有良好的缓蚀协同作用,可以相互促进吸附,使得其在钢片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极化曲线、旋转挂片等方法研究了钼酸盐与有机膦酸、正磷酸盐和锌盐等缓蚀剂在低硬度、高氯离子的水质条件下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几种缓蚀剂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其中锌盐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将Fe-W非晶镀层在锌系磷化液中进行磷化处理,表面形成致密的磷化膜,显著提高了镀层在NaCI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采用AES和XPS测定Fe-W磷化膜的成分和化学价态,并对膜层进行了深度剖析。实验结果表明,磷化膜主要由ZeZn2(PO4)2、Zn3(PO4)2及少量Fe2O3、WO3和钼酸盐组成,厚度约为210nm。此外,还探讨了磷化膜的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7.
水溶性硫磷型极压剂复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球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硫脲和磷酸酯复配后的抗磨效果,并对钢球磨斑形貌和摩擦表面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四球结果表明,硫脲和磷酸酯具有良好的协同抗磨效应。电镜能谱分析表明,硫磷型复合极压剂水溶液在摩擦表面与Fe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含硫磷的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合成含有磷酸酯基的油酸系阴离子型缓蚀剂,用失重法研究了其在标准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发现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其水溶液喷涂在金属表面,干后形成一层保护薄膜,防潮防锈,并能抑制已锈蚀金属继续生锈。  相似文献   

19.
新型有机膦均聚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氯化磷,丙酮,冰乙酸合成了异丙烯膦酸(IPPA)单体,进一步制取了聚异丙烯膦酸,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评定。采用表面分析技术XPS、AES,对聚异丙烯膦酸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氯乙烯转化器反应管外表面的腐蚀现象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在氯乙烯转化器的循环冷却水介质中,氯离子浓度、pH值、温度和压力及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在循环冷却水介质中加入DYJ-1型复合缓蚀剂可获得良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