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在揭示受精现象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面,有新的发现,例如,在小鼠卵子外层鉴定出一种特异的分子结构,即精子受体蛋白,它在整个受精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受精过程与其它哺乳动物很相似,其基本模式是初期大量精子在卵子表面疏松的粘附,其次是与外层受体结合,卵子表面的精子受体蛋白是位于卵子外层一种透明的非细胞性糖蛋白结构中,称之为卵透明带结构,而每一精子表面,也具有一种特异的卵子结合蛋白,这种特异的卵子结合蛋白与卵表面的精子受体蛋白结合,即精卵结合,它是有种类特异性的,卵表…  相似文献   

2.
前言卵透明带是卵母细胞周围的一层非细胞性结构,是受精过程初期精子必须粘附和穿透的一层结构,它的成分主要是糖旦白.不少学者认为精卵的结合包括了与透明带的结合,这种结合,据Gwatkin等人的看法,可能与特异的精子受体部位结合,至于受精过程中阻止多个精子的进入,也可能与"透明带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看来卵透明带是受精过程初期的一个很关键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受精研究的新进展,精子与卵透明带的识别是受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实验室对受精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建立了精卵识别的经典理论,认为卵透明带ZP3是精子的初级受体与顶体反应的诱导剂。然而,近年来的深入研究结果与原来的理论发生明显冲突,使得原来清晰的阐述变得迷糊,原来顺理成章的结论重新变成疑点。  相似文献   

4.
受精前后卵透明带糖蛋白的生化特性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受精后卵透明带糖蛋白的生化特性变化.用SDS-PAGE分析未受精卵和2-细胞胚胎的透明带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前后卵透明带的主要带型相似,但2-细胞胚胎透明带在还原电泳中有一条特异的小肽,分子质量在15000~30000之间,约为22000.进一步用HPLC分析两种样品的O-侧糖链的不同,分析显示,两种样品的O-糖链中有3种单糖基的保留时间值很相似,但有些寡糖基明显不同.小鼠透明带精子受体失活的分子机制主要在于O-寡糖链的修饰,O-单糖与精子受体失活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多精受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多精受精的发生是影响各种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在猪和人的IVF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除了物种的特异性以外,不完全的卵母细胞胞质成熟、异常透明带、高精子浓度、受精培养基中不适当的添加物以及在受精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异常因素都与多精受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体外评价人类精子受精潜力是借助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HOPT)。但实际应用中,动物超排获得的新鲜卵往往难与精子完成制备的时相一致。而且,精子所需获能时间也存在很大个体差异。故此,离体后卵子若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活性则可避免这些不足。本文以4℃作卵子冷保存的条件进行实验,以期为HOPf应用冷保存卵提供参考性资料。卵子冷保存基液为HamsF10生理液,加人牛血清白蛋白、乳酸钙、碳酸氢钠等。以0.2mL为液滴,放人卵子20-30个/滴,置冰箱4℃水浴中保存。结果表明,冷保存24h组卵子的穿透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多精受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多精受精的发生是影响各种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在猪和人的IVF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除了物种的特异性以外,不完全的卵母细胞胞质成熟、异常透明带、高精子浓度、受精培养基中不适当的添加物以及在受精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异常因素都与多精受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试述鲍类前合子生殖隔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殖隔离是一个最重要的生物过程。虽然有许多机理还是未知的,但已研究清楚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有两种方式。即通过配子不成熟、不受精的前合子生殖隔离和杂交后代的不育、不成活的后合子生殖隔离。在动物受精过程中,两个配子的质膜在接触融合之前,精子必须穿透包绕在卵细胞外的物质,为完成这一过程,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发展了精子结构,使其带有顶体泡,它通过泡吐作用释放具有溶解作用的蛋白质,由它担任穿透卵细胞外被的作用。成熟的鲍精子具有发达的顶体泡,里面含有多种蛋白质,但其中的两种蛋白质-细胞溶素(16kDa)和18kDa蛋白质与生殖有关,是生殖隔离的主要分子结构。当精子粘附到卵黄外膜上时就诱发了顶体反应,释放的16kDa蛋白质利用非酶解反应,在卵黄膜上穿一个小孔,精细胞便从此处穿过卵黄膜与卵细胞融合。鲍类的卵细胞由一层又厚又复杂的细胞外基质包被,并由胶状物、卵黄膜和细胞表面壳等几种成分组成。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胶状物位于卵细胞的最外层,由疏松排列的纤维组成,它在鲍类受精中的作用还没有研究不禁。鲍类的ESC层与海胆的卵黄膜十分相似,含有精子结合受体,它是不分支的糖蛋白,同同细胞溶素结合的惟一成分,它具有种属特异性。每个受体大约同60个细胞溶素结合。所以种间受精的抑制因素也许并不只有卵黄膜与溶解蛋白的反应,还可能有精子对ESC层的粘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多精受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多精受精的发生是影响各种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在猪和人的IVF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除了物种的特异性以外,不完全的卵母细胞胞质成熟、异常透明带、高精子浓度、受精培养基中不适当的添加物以及在受精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异常因素都与多精受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四倍体鲤鲫卵子和普通红鲤精子为材料进行人工受精,在受精后的不同时间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形态、数量与大小以及受精过程等超微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四倍体卵子动物极的卵壳上仅有一个受精孔,但受精孔区域有5—6个似小山丘状的嵴状结构,而鲤却完全没有这种结构. 研究证实:四倍体鲤鲫成熟卵属单受精孔、单精受精类型,其特异的嵴状形态结构可作为区分普通鲤的标记表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受精前后鳙鱼卵透明带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对鳙鱼热溶性卵透明带抗原在卵透明带上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显示鳙鱼卵透明带的表面为筛孔状的结构,整个卵透明带的表面布满直径约0.2μ的微孔。微孔略呈棱格状排列,微孔间的距离约0.8—1。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揭示鳙鱼卵透明带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厚约0.3—0.5μ,由颗粒状物质组成。在外层透明带上可见有宽约0.2μ的小裂隙,它是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卵透明带表面的微孔在切片上的表现,裂隙的下端有成团的粗颗粒状物质封闭。外层透明带的外表面有微绒毛样物质复盖。中层透明带较薄,仅约0.1—0.2μ,是由颗粒状物质疏松排列组成。内层透明带最厚,约5—6μ,是由纤细的纤维状物质和颗粒状物质交织而成。其结构呈羽毛状,靠外侧的排列较疏松、靠内侧的排列较致密。受精以后(16—细胞期),卵透明带的表面变相对大皱褶光滑面,筛孔状结构消失,仅留下小量微孔的痕迹。切片上可见透明带各层的厚度相应减薄。其总厚度约比受精前减少一半。外表面的微绒毛样物质消失。内层透明带的结构明显改变。羽毛状结构消失。代之是由粗纤维物质和粗颗粒物质疏松排列组成的结构,并且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空腔。吸水对照的鳙鱼卵透明带也呈类似的结构改变。但其外层的厚度比受精卵透明带的更薄、内层透明带内侧部的空腔较少,内表面较完整。鳙鱼卵受精后其透明带超微结构的改变主要是由于鱼卵吸水膨胀、透明带物质溶解所致。用扫描电镜观察用抗鳙鱼SZP抗血清或抗鳙鱼SZP—Ⅰ抗血清处理的鳙鱼卵,可见卵透明带表面微孔间区域向外凸出,绒状结构的颗粒变粗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透明带的外层和内层均有电子致密斑的分布。用对照血清处理的鳙鱼卵的透明带无此现象。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加热提取SZP后的鳙鱼卵透明带可见卵透明带的表面结构变模湖,微孔变得不明显,外层透明带明显减薄,内层羽毛状结构消失,纤维状物质断裂溶解,并出现许多空腔。上述结果证明鳙鱼热溶性卵透明带抗原不仅分布在卵透明带的外层,而且还分布在卵透明带的内层。  相似文献   

12.
大鲵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精子的形状,受精过程中卵壳膜的变化,及精子入卵的过程。人工催产的精子头部具有棒状和辣椒状两种形状,卵壳膜随着受精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皱褶,沟与嵴,受精完毕,皱褶消失。大鲵属于多精入卵,精,卵相遇60s,精子接触卵膜,受精75s精子头部一半进入卵内。授精90s精子头部和颈部完全进入卵内,但精子尾部留在卵外面,授精2min,,受精完毕。  相似文献   

13.
前言应用卵透明带免疫进行生育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发现这一层包被在卵子外层的非细胞性透明带物质,有强的抗原性,而且进一步发现由它诱发的抗透明带的抗血清,有组织特异性,可以阻止体外及体内的精卵结合,起到抗生育效应。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在卵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改变了卵透明带的理化特性,这表现在透明带折光性的变化和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等方面,从而影响精子在卵表面的粘附,以及干扰精子的穿透,抑制精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生化及免疫技术对鳙鱼卵热溶性透明带(SZP)的免疫活性组成及免疫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受精前后鳙鱼卵SZP的生化组分的一些生化组成及免疫原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证明经SephadexG—200柱层析分离得到的鳙鱼卵SZP—1是鳙鱼卵SZP的免疫活性组分,它含有两种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其中含量较多的一种蛋白质命名为鳙鱼SZP主要蛋白。应用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胺电泳法测得其分子量为430,000道尔顿,SDS—PAGE证明它是由四个分子量约100,000道尔顿的亚单位组成。二硫键连结的立体结构是保留鳙鱼卵SZP主要蛋白的免疫原性所必需的。受精以后鳙鱼卵SZP的生化组成和免疫原性均没有改变,鳙鱼卵SZP免疫活性组分和受精过程精卵识别的特异性物质无关。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C .panzhihuaensis的受精作用 ,胚胎发生和分化 .人工授粉 15d后 ,颈卵器开始发育 ,7月底到 8月中旬受精作用发生 ,受精过程有三种情况 :即球形精细胞或蠕虫状精子从卵顶部进入卵细胞内 ,纤毛带遗弃在颈卵器室中 ,或具纤毛带的精细胞进入卵中 ,纤毛带遗弃在卵细胞质内 ,精卵核融合 .胚胎发生经历较长的游离核原胚阶段 ,游离核原胚形成细胞后 ,幼胚开始分化 .受精后的雌配子体发育成胚乳 .成熟的胚由子叶 (二片 )、胚芽、胚根、胚根鞘及螺旋折叠的胚柄组成  相似文献   

16.
猪卵透明带的来源相对比其他动物卵透明带丰富,又与人卵透明带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是目前国内外卵透明带抗原研究的主要材料。寻找能诱发特异性阻止精卵结合的抗原组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参与精卵相互作用的酶主要是透明质酸酶和顶体酶(类胰蛋白酶)。本研究拟通过ZD-PAGE图谱的改变分析胰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对透明带抗原组分的影响,以及酶解过程中抗ZP血清所起的作用,为特异性抗原的分离纯化提供依据,并探讨ZP血清阻止精卵结合作用的机制。从实验结果可看出,透明带经酶处理后,尽管光学显微镜下尚未见任何变化,但ZD-PAGE…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卵透明带(ZP)是环绕卵细胞外的一种糖蛋白基质,它在卵母细胞发育、卵细胞受精和受精卵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小鼠ZP研究中发现ZP是由3种糖蛋白ZPI、ZPZ和ZP3组成,其中ZP3是精子受体蛋白具有特别重要的功能。由于ZP糖蛋白在控制受精作用和调控生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ZP糖蛋白的研究已成为生殖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的热点80年代科学工作者分别从小鼠、兔和人组织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了ZP糖蛋白基因,特别对ZP3基因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IZP糖蛋白基因的分离和克隆RingUette(1986)从小鼠卵巢中提纯mRNA,经…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研究表明,猪卵透明带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2000、61000、55000和21000的4个系列蛋白组分组成,其中55000组分含量丰富,是免疫显性的,同时又具有精子受体活性,是研究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的重要抗原组分。为深人研究猪卵透明带55K组分的抗生育机制、生化和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建立了一套从猪卵巢分离纯化ZP3组分的方法。猪卵巢于室温解冻后用自制排刀逐一切割,用卵巢处理液(2InlnOUL柠檬酸钠,0.ofmoUryBS,PH7.2)充分泡洗,泡洗液用不同孔径的尼龙网过滤,收集75ap和45mp网上的卵子…  相似文献   

19.
人精子一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HOPT)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评价人精子的生育潜力,但实施检测尚存在实验周期长,动物超排获得卵子往往难与精子完成制备的时间相一致等问题。为此,应用冷冻保存的金黄地鼠卵可以克服这些不足。本研究应用程序控制生物冷冻仪,探讨金黄地鼠冷冻保存的可行性。冷冻保护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降温冷冻为5步程序。卵子解冻后用渗透压递减洗涤脱除DMSO。冷冻保存卵采用卵子形态学和精子穿卵率评价。结果表明,冷冻保存后约47%的卵子保持近似对照组的形态,53%的卵子表现出细胞结构损伤或异常。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是利用动物精子具有自发结合和内化转运外源DNA能力的特点,并使其在受精时导入卵每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和适用等特点,但影响精子转染外源基因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外源DNA、精子及转染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