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L1)母体及其两种乙酸乙酯臂式衍生物(L2、L3).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3种冠醚配体与Hg^2+、Cd^2+、Mn^2+、Zn^2+、Co^2+、Ni^2+、Cu^2+和Fe^3+络合的稳定常数.设计编制了一种新的多元配合物稳定常数计算程序(QB-TITFIT2005),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水溶液中FeCl3及其配合物的电极反应行为,电位法测定的拟合结果表明,被测离子与3种冠醚均可形成l:1的配合物,母体L1的配合物都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选择识别性能较差;臂式冠醚L2、L3的配合物稳定性稍差,但对部分离子的选择性有所提高,且对Hg^2+和Cd^2+表现出较高的识别能力,循环伏安测定结果与此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Zn^2+,Cu^2+,Ni^2+和Co^2+与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及ATP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发现log β111与pk2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研究了三元配合物中配体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与钛酸正丁酯(Ti(OC4H9)4)间的醇解反应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并观察了Cu^2+的浓度、体系的pH值等参数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化材料中钛含量的增加,它们的比表面积随之增大.Cu^2+吸附实验表明:该类杂化材料确实能够吸附Cu^2+,而且不同比例的Si/Ti杂化材料对Cu^2+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该类杂化材料能够用于废水中Cu^2+的分离和回收,所以在废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腐殖酸与Cu2+、Zn2+、Fe3+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腐殖酸与Cu^2 、Zn^2 、Fe^3 的络合作用.它们的络合形成常数可通过作图法获得.随着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络合形成常数减小.同时发现络合形成常数FA大于HA;Cu^2 和Fe^3 大于Zn^2 .  相似文献   

5.
Mo/CuZSM-5的微波辐射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波辐射,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Cu^2+交换度的Mo/CuZSM-5催化剂,并探讨了交换液浓度、固液比、微波强度以及微波加热时间对交换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交换方法、不同交换度下的催化剂对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并进一步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交换液浓度和固液比对交换度有较大的影响;与室温离子交换法相比,微波辐射下的离子交换速率和交换度大幅度提高.对不同催化刺样品催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活性与Cu^2+含量密切相关,Cu^2+的适量引入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离子交换并未改变分子筛载体的结构;Cu^2+的引入促使更多的活性物种分布在催化剂外表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混合溶剂法,直接用对羟基苯甲醛与吡咯反应合成了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探讨了混合溶剂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溶剂配比(V/V)丙酸:乙酸:硝基苯=2:2:1;在130~140℃,反应时间60min;产率达到39.68%.利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卟啉化合物与Fe2^ ,Fe^3 ,Co^2 ,Ni^2 ,Mn^2 ,Cu^2 等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产率为87.02%~89.64%.利用元素分析,UV-Vis.IR,^1HNMR,对卟啉化合物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TG—DTA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利用ESR研究了它们的顺磁性.  相似文献   

7.
以PAN为原料,与羟胺溶液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分别为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制备不同转化率的偕胺肟纤维,不同转化率的偕胺肟纤维与Cu^2 反应生成不同含量的偕胺肟—铜配合物,用滴定方法测配合物中的Cu^2 含量,通过IR对配合物进行表征,SEM观察配合物纤维的表面形态,测定了不同含量偕胺肟—铜配合物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8.
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mg/L,0.08mg/L,0.64mg/L,5.12mg/L的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鳃中SOD酶活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0.64mg/L Cu^2+和0.08mg/L Zn^2+时SOD酶活力达到最大(73.57±0.12U/mg和53.63±0.17U/mg),且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Cu^2+处理组SOD同工酶酶谱出现SOD酶带变宽、颜色加深现象,并在O.08mg/L和0.64mg/L浓度组中新增一条酶带(SOD2),而高浓度组(5.12mg/L)明显抑制SOD酶带活性,新增的条带也缺失;同样低浓度的Zn^2+使得SOD酶谱的条带变宽,颜色加深,但没有出现新增酶带,而高浓度(5.12mg/L)Zn^2+使得条带变窄,颜色变淡.结果表明:这两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活力及酶谱的影响与浓度有关,Cu^2+对SOD的影响明显大于Zn^2+,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9.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换水法研究了Cu^2+、Cd^2+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影响,为瓯江彩鲤的养殖水质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u^2+、Cd^2+对瓯江彩鲤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0.18,0.13,0.09和0.08mg·L^-1,Cd^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6.23,5.48,4.71和4.56mg·L^-1;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毒性顺序为Cu^2+〉Cd^2+瓯江彩鲤死亡率与Cu^2+、Cd^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Cu^2+、Cd^2+对瓯江彩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46mg·L^-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u^2+对中国蛤蜊血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MTT法利用酶联检测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蛤蜊在Cu^2+质量浓度为0.04mg/L时,血细胞活性达到最大值;而在撤离Cu^2+进行恢复培养后,0.02mg/L所对应的组蛤蜊血细胞的恢复效果最好。推测中国蛤蜊自身对Cu^2+具有一定的耐受性,Cu^2+可通过对酶的影响来影响血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