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断肢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断肢再植术的处理方法,分析断肢再植术的失败原因,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及患肢功能.方法:对30例四肢离断伤的致伤原因、伤情、离断至吻合时间、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再植的成功与否及功能恢复的优良与分析研究的因素关系密切.结论:严格掌握再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再植时限的把握,术中的操作,早期功能锻炼的时限等是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断指成活的原因。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方法。结果 断指(肢)再植937例1269指(肢),成活1058个,总成活率83.4%。结论 再植术后患手使用率和满意度较高,其实用功能比假肢强。  相似文献   

4.
5.
耳廓完全断离再植的方法多,但成功率极低。我们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法行断耳再植成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董根喜  柴晓玲 《甘肃科技》2004,20(7):139-139
上前牙外伤性脱位进行再植术的过程中对伴有轻度拥挤错位或扭转畸形者同时采用正畸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耳廓完全断离再植的方法多,但成功率极低[1].我们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法行断耳再植成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利娜 《科技信息》2013,(6):198-198
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语言凝练且内涵丰富,诗歌的灵魂在于诗的艺术形式,即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的三原则:"意美"、"音美"、"形美",诗人借此来宣泄或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文以几首英诗汉译为例,分析译者是如何靠近原诗,从而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达到与原诗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常因遗留有颅骨缺损而需行二期颅骨缺损修补。目前颅骨缺损修补材料以自体颅骨瓣最佳。因颅骨缺损修补常常是在开颅手术数月后施行 ,如何解决颅骨瓣长期安全保存已成为临床工作中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我科从 1996年开始尝试采用自体颅骨瓣普通冰箱冷冻长期保存及二期原位再植修补颅骨缺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男 2 3例 ,女 8例 ,年龄 2 3~ 4 3岁 ,平均 33岁。外伤性颅内血肿 2 6例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 5例。额骨瓣 11例 ,颞顶骨瓣 19例 ,枕骨瓣 1例 ,其中单骨瓣 2 8例 ,双骨瓣 3例。骨骨大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逆行吻合血管法再植断指。方法: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逆行吻合血管法断指再植561例,658指,再植须先行指骨固定——吻合屈指肌腱——指神经吻合——指动脉吻合——掌侧皮肤缝合—伸指肌键吻合——指背静脉吻合——指背皮肤缝合。结果:658例指中有601指成活,成活率达91%,术后随访3mo-2a。根据:断指再植3a评价效果评定,优527指占80%,良110指占15%,左21指占3%。结论:逆行吻合断指再植法成活率高,手术时间缩短,使患者减少痛苦,医务人员节省体力,是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28例断指再植患者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辫证施护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甘肃省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28例36指断指再植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分期,分别从服药,饮食,休息锻炼,理疗,情志等多方面实施辨证施护。结果:断指再植成活34指,成活率为94.44%,成活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再植术后进行早期恢复脉络连续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提高了再植成活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断指再植经验。方法:从1990年7月-2006年4月进行小儿断指再植39例42指,对各类型的小儿断指再植进行探讨。结果:小儿断指再植总成活率90.48%。结论:严格断指再植适应证;彻底的清创;精确无误的吻合血管;认真细致地修复各种组织;果断的处理血管危象;早期功能锻炼等,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血液循环概念认为组织的存活有赖于完整的动脉与静脉系统。作者以14只兔耳为静脉动脉化代替动脉的材料进行静脉动脉化试验。所有兔耳均在根部离断,但保留两侧边缘静脉,以减少再吻合程序。其中8只在再植手术中将切断的中心静脉远端与切断之中心动脉近端吻合,形成动脉静脉化,术后全部成活。另6只再植术中不作血管吻合则全部坏死,说明兔耳在缺乏动脉供血时若将部分静脉动脉化仍能存活。此试验与Nichter之试验有相同之处,但方法相反,后者为动静脉化脉。但综合两试验可以看出组织在缺乏任何一系统时(动脉或静脉)只须将另一系统的一部分转化(动脉化或静脉化),组织仍有存活机会,因此作者认为传统的血液循环概念有增加新内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1960年,屠开元教授在狗腿上行断肢再植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开创了我国断肢再植外科探索的先例[1]。1963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成功地为一位断臂工人进行了再植术,轰动了全国[2]。此后,断肢再植技术在全国几个中心医院先后都大力开展起来,使我国的再植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在这一技术已在全国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并在许多医院实现了多项突破[3]。可以说,对各种断肢体损伤的病患,大都有再植成功的报道。然而,纵观再植外科在我国的发展史,不得不令人对一些现象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利于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髁状突游离再植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 :对 2 8例高位髁状突骨折行髁状突游离再植 ,对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 1年患者中 2 8.6 %有错 牙合畸形、开口与咀嚼障碍、关节区症状等临床症状 ,4 6 .4 %有髁状突畸形、髁状突再移位和骨关节炎等影像异常表现。结论 :髁状突游离再植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有关 ,影像异常较临床症状更常见 ,准确复位骨折和稳定固定骨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审美韵味及其艺术形式,即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与意美。传达出原诗的审美韵味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显著,依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诗歌翻译中把握两种语言各自之美,将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之中也就成了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英诗汉译实例,旨在探讨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入语言的优势,运用翻译补偿手段,将原诗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移植到译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小腿节段性毁损断肢再植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腿节段性毁损断肢再植6例报告张衡敏1)李志忠2)(1)珠海市香州区人民医院骨科,519070,珠海;2)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510630,广州)关键词:节段性毁损性断肢;肢体节段修复;断肢再植中图分类号:R681对于节段性毁损性断肢,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